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商品价格悄然上涨,准备享受国家补贴换新家电、汽车的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可能错过了最佳时机。
“正准备下单买空调,突然发现国补暂停了!”不少消费者在9月中旬遭遇了这样的困扰。截至2025年9月12日,江西南昌、赣州、九江等大多数城市突然宣布暂停家电产品换新和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
同时上海也宣布从9月20日起将国补领取方式从“先到先得”改为“公证摇号”。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说好的促消费,怎么突然开始反转了?
01 多省市紧急刹车,国补政策密集调整
九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按下国家补贴政策的“暂停键”。江西省包括南昌、赣州、九江在内的多个城市发布公告,从9月12日24:00起**暂停家电产品换新和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上海也没能幸免。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公告,自9月20日起将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活动规则从“先领券再消费”改为“消费者报名、公证摇号、中签领取资格”的方式。
四川、安徽等地也调整了补贴领取方式,从每天发券改为每周集中限额发券或摇号制度。这一系列密集调整,与年初以来大力推行的补贴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02 资金消耗超预期,补贴池见底的速度惊人
政策紧急调整的背后,是补贴资金以超乎预期的速度被消耗。以上海为例,截至9月9日,上海市范围内家电、3C数码产品累计核销补贴2100多万单,使用补贴资金近80亿元,拉动消费超过500亿元。
江苏省的情况同样惊人。前五个月,江苏规划的80亿补贴资金已经全部用完。5月份突然出现井喷现象,仅最后几天就用掉近10个亿。
全国范围内,截至5月底,已有超1500亿资金被消耗。华西证券分析,预计6月资金消耗将攀升至500亿元,推动1~6月累计消耗规模达2100亿元,占3000亿国补资金池的70%。
03 防骗补与公平性,技术漏洞下的政策无奈
除了资金快速消耗外,防范骗补行为也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6省国补资金存在骗补行为,手段多样,包括虚构交易、提供虚假材料、以旧顶新、更换铭牌等。
2024年的调查就发现,家电家装商家普遍涨价几十元至数百元,消费者享受的国补优惠只占不足四成,以旧换新的国补优惠超六成被商家“薅”走。
部分地区还存在商品涨价套补、审核把关不严、重复补贴等问题。摇号模式通过“实名认证、定位校验、跨省查重”的三重技术屏障,从技术、流程等方面防范了“技术抢单”“黄牛骗补”等风险。
04 消费者受影响,装修计划与购车决策被迫调整
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位江苏消费者表示:“家里正在装修,购物车里放了大量家电家居用品,准备等6月18日前后下单,却突然发现总价涨了好多”。
广东的艾丽(化名)原本已经支付5000元全屋定制订金,准备6月初签合同刷国补,却被商家通知国补暂停。如果没有国补,会损失小几千元的优惠,但等下一波国补又会拖慢工期。
政策调整也带来了新的公平性问题。正如一些网友指出,“先到先得”的原则容易导致资源向特定群体倾斜,而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可能被排除在外。
05 后补贴时代来临,促消费政策走向精细化管理
国补政策的调整标志着“后补贴时代”的来临。各地政府正在探索更精细化的补贴方式,如上海实施的摇号模式,通过“先报名中签再获取资格”,减少无效申领,让补贴真正流向有实际消费需求的人群。
江苏省商务厅表示,从6月1日开始,江苏“国补”线上线下都将采取限额的管理,活动持续到年底。这种“限额分配”模式正成为全国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
企业也开始转变经营策略,将精力集中到技术创新这个发展的根本逻辑上,以创新赢取消费者的青睐,提升核心竞争力。
06 未来展望:国补政策何去何从?
尽管多地暂停或调整了国补政策,但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明确回应,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为2025年12月31日。这意味着国补政策并非终止,而是进入了新阶段。
据报道,第三批690亿元补贴从8月起已经落地,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政策明确会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到10月还会追加第四批690亿,和双11、双12联动,预计会增加家装建材类专项补贴。
未来国补政策可能进一步优化,建立动态资金监测与调整机制,根据不同品类的消费热度、资金消耗速度,灵活调整补贴比例和品类范围。同时探索“政企共担补贴”模式,鼓励企业配套推出以旧换新优惠活动。
摇号新政实施后,上海的首轮摇号将在9月20日至22日接受报名。
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也在等待第四批690亿国补在10月到位,那将是年底前的最后一波机会。
补贴方式变了,但政策提振消费的初衷未改。从“大水漫灌”到“精细滴灌”,国补政策正在实践中寻找公平与效率的新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