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上的今天|血战高黎贡,光复翡翠城

0
分享至

视频由腾冲融媒提供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1944年发起的滇西大反攻战役中,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历经半年多时间将侵华日军全部赶出了国门。此前,在81年前的9月14日,中国军队在付出18000余人惨重伤亡的代价后,全歼了盘踞在腾冲两年零4个月的3000余名日军守敌,腾冲在历经两年多血与火的洗礼后,成为了抗战时期全国第一个被光复之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重温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黄之瑜 摄


刘正凡 摄

有着“极边第一城”美誉的腾冲城是一个古老瑰丽的城邦,这个建于明代的石头城还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由于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在此集散,腾冲又被称为“翡翠城”,民谣中说的“金腾冲银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桥”就是对腾冲的生动描述。


龚祖金 摄

然而,83年前的一场战事,彻底打破了这个边陲重镇的平静。面对日寇的入侵,不愿做亡国奴的腾冲人民奋力抗争,在历经了两年多的敌后抗战和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腾冲城围歼战后,腾冲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腾冲人民用不屈的奋斗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奏响了一曲不息的回声。

859个血雨腥风的日子

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大摇大摆走进来占领了腾冲,腾冲26万民众自此开始历经了859个血雨腥风的日子。


航拍古城

日军侵占腾冲后,为达到长期据守的目标,对腾冲民众开始实行包括残酷镇压抗日组织、对敌后抗日武装实施围剿、建立军政班本部和伪政权、对民众实施奴化教育、培植汉奸队伍、残杀无辜百姓等各种残暴的统治手段。1942年6月24日,《新华日报》刊登消息“滇西腾冲敌大肆屠杀百姓”,对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充分揭露。


逝去的腾冲第一楼——文星楼

日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据战后统计,腾冲沦陷期间,该县民众惨死21000多人(含鼠疫菌受害者),被毁房2万余间、桥梁9座,捣毁农村市镇9个,抢粮6千余万斤、大牲畜5万多头,还掠走大量公私财产和地方文物。

全县人民同仇敌忾誓死抗战

面对家园被毁遭人欺凌的现状,腾冲人民不甘俯首帖耳任人宰割,发出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吼声。


轰炸腾冲城

张问德曾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秘书,时年已62岁的他赋闲在家。日军入侵腾冲后,张问德不甘屈辱,组成了腾冲抗日县政府就任县长并发动了全民抗战。在张问德的领导下,抗日县政府创立了联合中学,举办行政人员训练班,鼓励青年参军参政,抢救物资,引渡华侨难民,配合预备二师等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战后的腾冲集贸市场

日寇扫荡腾北时,张问德不顾花甲之年,随军8次翻越高黎贡山,数日断炊,虽中途坠马,口鼻流血,右手脱臼,但抗敌意志和决心仍然不减。驻腾日军行政班军官田岛为拉拢和腐蚀他,许以优厚条件。张问德随即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答田岛书》以回复,言辞慷慨激烈,表达了自己誓与腾冲民众共存亡,与入侵敌寇不共戴天的民族气节。

作为一个腾冲人,李根源主动回乡抗敌,其所著的《告滇西父老书》成为战时动员全民抗战的主要精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家乡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念。


中国远征军前线部队在腾冲西山坝缓坡地带设置的空投标示

中国远征军预备第2师、第36师在腾冲沦陷期间坚持敌后抗战,帮助建立了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和腾冲县政府,与日军设立的驻“腾越县”行政班本部、“腾越县”伪政府针锋相对。自此腾冲军政民同心协力,完善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发展地方抗日游击武装,袭击日军部队,消耗日军力量,为振奋民心、巩固怒江防线、准备全面反攻作出了贡献。

47天血战光复腾冲

在经历了800多个不屈的日夜后,腾冲人民终于盼来了大反攻。


盟军空军对来凤山实施轰炸

1944年5月11日,20集团军所部54和53军分别强渡怒江,向占据高黎贡山天险的日寇发起了仰攻。高黎贡山峰高坡陡,气候多变,日军居高临下,我军拼死上冲,双方拼杀肉搏,死伤惨重。经40天激战,我军终于攻克高黎贡山,而后一鼓作气荡平腾北各日军据点后,直取腾冲。


1944年7月28日,中国远征军收复来凤山。

在扫清了飞凤山、宝峰山、小团坡等腾冲城外围日军据点后,我军预备2师、198师迅即向腾越屏障来凤山发起攻击,并于7月28日攻下此山,次日,我军集中5个师的兵力向腾冲城发起了总攻。


中国远征军向最后一个敌堡发起攻击


美军飞机对腾冲敌阵实施地毯式轰炸

在腾冲人民的鼎力支持下,在美国十四航空队强大机群的协助轰炸下,经47天的浴血拼杀,中国军民全歼守城日军3000多人,于1944年9月14日光复腾冲,而我军20集团军自渡江以来,也付出了伤亡官兵18000余人的惨重代价。战后,腾冲全城化为一片焦土,而为了光复家园,从大反攻开始,腾冲人民就全力投入到各项支前活动中。


腾冲民众协修机场


在5个师的反攻部队集结于腾冲时,急需军粮供应,腾冲百姓一面节粮供应,一面接运保山至坝湾的军粮。当时由于缺乏壮丁,运粮任务只好由妇女老幼承担。人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到一周就将堆积如山的粮食运到了腾冲。战役打响后,腾冲民众积极出工出力,征用民工4600余名。人们当向导、抬担架、搞运输、救护、侦查、修筑工事、赶修保腾公路、修飞机场等,同时,还供应军粮830万斤,马料210万斤。在这期间,腾冲民夫殉职了6546人。



战后,为纪念腾冲抗日阵亡将士,在李根源的倡导下,腾冲各界人士支持当地政府修建了掩埋烈士遗骸的陵园,并命名为国殇墓园。在历经80多年的风雨后,如今的国殇墓园已成为祭奠先烈、弘扬全民族抗日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腾冲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开屏新闻客户端 incentive-icons
开屏新闻客户端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客户端
78321文章数 360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