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事件,罚了监护人220万,很多人拍手称快。原因是,长期以来,未成年人违法成本偏低。这次,终于接了一次轨,违法与惩戒之间,终于让人感觉有了公平感。
通过此案,监护人的责任,被抬到了很高的高度。全天下的父母,好像都被上了一课。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当未成年孩子叛逆到可以对抗甚至摆脱监护的时候,监护人的责任到底该怎么负?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13岁左右,是严重叛逆期。有些孩子为了反抗父母的批评和管教离家出走,还有一些孩子一句不合就绝食,甚至还有的叛逆到为了手机公然殴打父母……现实生活中,因为管不了而放任不管的父母,满肚子苦水无处倾倒。而当绝情的孩子在外面犯事了,操碎心的父母却要承担监护赔偿责任,于法来讲应该,于情而言令人苦不堪言。
就这类家庭而言,放纵的孩子主动脱离家庭监护,自觉自愿接受“社会抚养”。最终的结果,全都一股脑算到父母头上,似乎并不完全公平。
海底捞小便事件非常典型。我坚信,两个17岁年轻人的恶劣行为,不可能是家庭教育出来的,一定是社会浸染的结果。
短视频时代,在“出格出圈出奇出事才有流量”的社会认知之下,年轻人以“出大事的极端方式”完成了流量实现。不能不说,是社会中某种暗流意识形态,培养出了这种毫无底线的人。这样的社会浸染和抚养,很难被家中监护人完全察觉,也很难预期破坏性行为何时发生,更难管理和约束。
尤其是,当这些孩子被社会某种暗流裹挟到不能自拔的时候,与理智的家庭监护之间,一定存在不可调和的鸿沟。监护人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见得有效。那么,孩子的恶劣行径,就有可能把整个家庭拖向深渊。
所以,看待海底捞小便事件,一股脑责怪家庭监护责任,而完全忽略“社会浸染”的部分诱因,是不完全理性与客观的。
整个社会,已经发展到“超级个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UP主,人人都可以梦想成为小杨哥第二;而所有的梦想追求,都要靠流量实现;流量背后的算法则是人性的欲望;要想满足这种欲望,越是“出格出圈出奇出事”,效果越好。于是,各大社交或自媒体平台基本都是依据这套逻辑在运行。
海底捞小便事件,是出格出事的极品素材,非常符合流量算法的胃口。此事经迅速扩散后,波及面迅速放大,进而成了公共事件,而那些让违法素材得以扩散的平台主体,却与整个事件完全无关,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如今,AI技术大行其道,系统自动识别违法行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以做到的甄别,却没做到,反而成了违法行为的传播工具,是不可能完全脱开干系的。
总体来看,小便事件,两个年轻人是第一责任人,父母承担监护责任,助推事件成为公共事件的平台资源应承担失察责任。社会各界的热议,不能仅限于监护人的角色扮演,对社会某些暗流的净化,同样意义深远。好了,就说这么多,错了请批评,供大家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