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明势、BAI和蚂蚁,AI投资的乐观派、悲观派和中间派聚在一场圆桌上

0
分享至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如今的AI投资人,也分“乐观派”和“悲观派”。

2025年9月12日,Inclusion外滩大会。在由36氪CEO冯大刚主持的圆桌论坛“AI应用落地首战:智能体时代是否降临”上,几名头部机构的投资人进行了对话。

当冯大刚抛出第一个问题:什么造就了智能体的爆发?投资人之间最大的分野,就出现了。


△圆桌论坛“AI应用落地首战:智能体时代是否降临”。图源:官方

投了GenSpark、Lovart、Sheet0等热门Agent,明势创投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是典型的“乐观派”。

他提到,中国在过去20年里,积累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能力,未来全球Top的Agent,有2/3会来自中国。

但“悲观派”投资人们看到,如今的Agent,还有诸多“不能”。

在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看来,当下Agent的爆发,离不开用户对AI前所未有的宽容。

但在金融等0容忍度的场景,她觉得,Agent依然无法大规模落地。以及,对Agent宽容的“窗口期”不长了,“大家会越来越较真”。

在这两派投资人中间,还有寻找机会的中间派。

担任蚂蚁集团副总裁兼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的纪纲,给如今Agent创业者的建议是:可以先从高容忍度的场景切入。

这类高容忍度场景的代表,是需要与真人交互的工具类场景,以及Kill Time和提供情绪价值的陪伴场景。

可见的是,“智能体时代是否降临”,是当下行业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对答案的渴求,一度让这场有名额限制的活动,站满了在场外旁听的观众。

不过,正如冯大刚总结的那样:非共识的出现,恰恰意味着Agent的发展,正处在早期。

以下是《智能涌现》对冯大刚、纪纲、黄明明、龙宇对谈的整理,内容略经编辑:

未来全球最顶尖的Agent,2/3会来自中国

冯大刚:AI智能体和应用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的时代,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无疑的结论。

各位觉得是什么样的必然性造就了AI应用的爆发?技术、成本,还是收入?

纪纲:其实还是今天技术发展的水位,涨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 纪纲。图源:官方

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对智能的期待,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上一代对技术的理解,比如,一些知识的检索,一些简单的workflow级别的工作能力的建立。

但今天我们看到,其实AI potentially可能是能超越人类智慧的智能。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比你聪明、比你知识丰富的人,比你还24小时不眠不休的人,他能干什么呢?实际上他可以干所有的事。

黄明明:我是今天这个论坛上可能唯一的理工男,所以我就稍微讲点技术上的细节。


△明势创投创始合伙人 黄明明。图源:官方

我们从模型层一路在观察。过去2到3年,第一,大家都知道的是推理侧的运算量成本降低了大概280倍。然后MoE(混合专家架构)又使计算成本降低了80%。这是从成本和效率侧。

从模型侧,从DeepSeek年初的R1到Claude3.5和4.0,我觉得最核心的能力是让模型具备了调用工具和planning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我记得小时候上生物课,老师老问我们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其实有一条就是,当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时候,是原始人往智人开始进化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看今天AI的发展,当Claude3.5和Claude4让模型在调用一系列的工具,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的时候,有一定的planning的能力。

这一下子让Agent的任务完成度,从去年或者前年大多数的0.5,到今年最头部的Agent,一下子到了30-40分,比如说刚才讲的Vibe Working或者是General Purpose Agent,包括我们投的GenSpark。

从0.5到30分、40分,就让用户的重复使用率和付费意愿,开始变得很高。

那什么时候能到60分?我们觉得应该在可见的8-12个月,这样的话就有更多的工作可以被解锁。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可能稍微要加一条:为什么这一波很多的“first”“全球第一个Agent”是来自于中国?

不光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个General Purpose Agent Manus、我们自己投的Vibe Working的GenSpark、全球第一个Vibe Design的Lovart,还有第一个Data Agent sheet0等等。


△Lovart。图源:Lovart官网

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过去20年,在移动互联网积累了大量的产品经理的能力,同时我们对技术又跟得很快。

刚才讲了Agent是通过调用模型去使用工具,最后一公里有很多工程化和高速迭代。这恰恰是中国创业者在全球无可比拟的优势和能力。

所以我们大胆地预测,未来全球的最顶尖的、最top使用的Agent里面,虽然最后这家公司可能headquarter到硅谷、新加坡、伦敦,但是它originally有2/3一定来自于中国的创业者。

龙宇:刚才明明做了很多的科普,但我的回答是:没有到智能体爆发的时代,我对中国创业者的前景也不是这么的乐观。


△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 龙宇。图源:官方

我们确实存在巨大的优势,但智能体这个概念还在被定义和落地的过程当中。其实现在还处于一个身残志坚、大家不断往前努力的过程。

事实上用户端,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端,给予所谓的“智能体”概念极大的、前所未有的宽容。

但在之前的企业级服务当中,大家从来不会接受任何一个产品说“我是有可能完成你这个任务的”,我怎么可能赌?

所以这一次全世界是以全面拥抱的姿态,非常宽容地对待AI前进一步的探索。这里面无数的开发侧投入,无数的产品定义实验,无数的用户端回馈,不断地微调,都是在以一种非常宽容的态度在促进发展。

但是我觉得留给我们的窗口时间已经不多了。事实上今年的推理成本极大下降了之后,一些重新设计、改良、优化以及构架workflow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

但是最终Agent交付的完成度,会让大家越来越较真。因为毕竟有相当多的数据流和data,是必须在完全可控的、强执行的Coding环境之下,分毫不差地完成的。例如金融,是容不得半点的容错率的,不是说做得还不错就可以了。

因此我觉得事实上是产业开始分化,模型开始产业化,大家都开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中美双方的创业者其实都有非常多令人惊喜的进展,中国这方面的创业者们表现出超强的应对能力,非常迅速的执行速度。我觉得贡献是巨大的,一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但其实相较于Agent,模型本身的智能集中度,以及断崖式和逃逸式的领先,以及他们推出的——无论叫Agent,叫APP,还是叫功能——还是一骑绝尘

冯大刚:首先我并不是认同今天是悲观的,但是我非常认同这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有不一样的观点正是早期阶段的一个特点。

我们回到应用的问题上。蚂蚁做了很多应用和智能体,包括养老、医疗、家庭。我们主题是讲“落地第一战”,“第一战”您觉得在什么地方?

纪纲:回应一下明明总和龙宇总讲的,带出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是文科生,千万不要歧视文科生。文科生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些visionary的东西,可能比理科生有更多的机会。

龙宇讲了,今天整个世界对Agent有巨大的容忍度,包括在工作中的容忍度,包括在生活中的容忍度。

今天有大量线下需要跟人交互的机会,你出行的时候找一个旅游的咨询师,找房子的时候要找一个所谓的Agent帮你找房子,你跟他交互的时候肯定希望他带给你相对准确的信息。

这个信息如果出现了偏差,不管因为知识的限制,或者因为出于某种意图给你错误的信息,你自己可以判断,可以容忍。

其实我觉得今天在垂直领域,我们跟Agent就是这样的关系。

还有一个场景,也是高容忍度的。现在有很多Agent,在替代离你更近的人,比如朋友、亲人、伴侣。你跟一个真正的人消耗时间的时候,有巨大容忍度。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场景下,人对Agent可能也有高容忍度。

除了极度需要精确度的工作场景,很多其他场景,可以用低容忍度的方式逐步让Agent进化。

冯大刚:应用的爆发是不是会先从边缘开始?

纪纲:有一个远和近的关系。

像线下的房屋中介,离你关系很远。但是你跟他交互频次非常低,可能一年就找他两次。

这里可能有新的Agent的机会,这种类工具型的,但是由真人、工具和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服务。

还有一类离你很近的,帮你kill time或者提供情感价值。这两端都有机会长出来高容忍度的场景。

反倒是刚才讲的那种需要精确数据完成工作、形成闭环的,我觉得还需要一点时间,模型的能力、Agent的能力没有完全成长起来。

说回你的问题,我们今天的确做了包括医疗、金融的Agent,这些其实相对来说对精确度的要求比较高。

今天你使用的时候,发现大量的交互还是建议你最终到医院去挂号,跟真正的医生去交互。它们提供的可能只是一些基础信息咨询。

因为金融、医疗本身是我们自己的业务,这块Agent一定会做。是不是能达到所有人期待、实现闭环和极度精确,肯定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也希望能探索有更多低容忍度的其他机会。

AI效率工具一年内不盈利,是不可接受的

冯大刚:明明总,我知道你投了很多的硬科技。

刚才你讲到投过很多好项目,这一波有什么根本性不一样的东西?包括投资逻辑、投资机会,包括我们自己的判断。

黄明明:其实共性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比如说我们喜欢的人,还是拥有非共识的超级产品经理,像李想,像很多我们投的这些对用户需求有深刻理解的人。

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原来互联网应用更多的是完成更多信息和人的连接,搭建的是一个生产关系。

Agent是生产力工具。两位都讲到,衡量生产力工具最核心的指标,一个是完成任务的复杂程度,一个是任务的完成度。所以你是要交付结果的。

做得好的这些人,如果我们去评估的话,在他的领域已经能完成三四十分。但是全球用户的容忍度确实很高。

我说的“容忍度”不是试了一次就完了,而是回来重复使用、重复付费的比率得超过50%,得有50%的人付过一次费以后,下个月回来再使用。你不是把它当成一个full-time的员工,但是至少可以把它用起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

其实最优秀的Agent,在很多领域今天只能做到三四十分。换句话说,哪怕在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如果你有机会把模型能力充分榨干,做“最后一公里”的dirty job、苦活累活,做到50分、60分,就有大量的用户愿意为之付费。

比如说法律和诉讼领域,原来最大的律所一个月立案300宗案子,我们一个AI法律项目,上个月立了大概1万个案子,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当然最后需要人去法院,因为你不可能让Agent去法院露个脸,但主要的工作都由Agent来完成了。

在这个场景,AI可能做到三四十分、四五十分,再配合人,这块的收入飞速在增长,用户在为之真金白银地付费。

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常干的事情,是数据抓取。今天让任何一个通用Agent,帮你去网页抓取数据的成功率不到10%。

如果能把这个事情的成功率提高到50%,会解放大量数据分析、金融、银行、保险、各个公司运营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一件事情如果做到50分,我们认为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这是我们看到的不同。

冯大刚:过去我们看互联网项目,如果5年之内不盈利,没关系。

但是如果它是一个AI应用、是一个智能体,我们会说它一年之内不盈利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一个区别吗?

黄明明:效率项里是不可接受的。

C端娱乐向,我们内部在讨论,将来弄不好至少在中国还是一个广告为主的商业模式。

但是效率项真的帮人干活的,完成度、用户愿意为之付费,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你说出花来,但用户不愿意付费,那我就认为你提出的价值不够刚,或者不是在真正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留存是其次的,渗透率是第一的

冯大刚:中国什么时候能爆发出第一个超级应用?

龙宇:(AI超级应用)已经爆发了。

全世界范围之内就是OpenAI,因为有了ChatGPT这个to C端的应用,使它有了非技术方向的超大护城河,导致它的token的消耗量或者说访问量,现在可以6倍于第二名(Anthropic)。

现在(第一和第二之间)只有3倍收入的差距。但以后迅速会拉开10倍、20倍断崖式的差距。

Anthropic已经被压缩到必须重点强调自己coding的能力,然后就压掉了Cursor。现在WindSurf已经停服了,大概在半年前,大家非常popular在谈的Devin,这些更小更垂直的Agent,曝光量已经少了很多。

去掉时间维度谈趋势都是没有意义的。短期之内我们分析一下,事实上确实要to C引领,这个阶段留存是其次的,渗透率是第一的。

刚才明明讲的这些非常让人振奋,一旦你粘住了,大家会发现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复购非常高,因为效率提升。

生产力工具的跃迁就是这么真实,让大家真金白银感受到了。

冯大刚:超级应用,个体跟平台哪个会更早?

龙宇:现在平台不停推出创新应用,然后再全面性提出“全家桶”。

我觉得在中国像蚂蚁、阿里这样具有超强生态体系、超广泛应用场景的公司,大家跟应用互联网时代完全不一样,没有谁不是第一天正面迎战的。

如果你今天非要说OpenAI是一家创业公司,那好,我不和你争了。

他们都是在用平台型思维,在全方位推出最重要、最优先级的东西,第一是search,第二是coding,其他哪一个相对成熟,再去做。

姜总(阶跃星辰CEO姜大昕)已经把技术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在这个阶段技术够用,关键不是产品形态,是定义新的交互范式。

当然谁也没想到,PC互联网时代,Google发明了一个框出来。这个事情很复杂吗?但它进行了范式革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TikTok发明“刷信息流”,一点也不高级,没有做出operating system。之后这家公司,从娱乐出发,变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科技公司。

现在加以场景以及硬件,我可以随时在拍,这是个context-based的camera,每10分钟就会拍7秒你的各种表情,有好看的、不好看的,知道我在跟谁交谈,情绪是怎么样的,然后它会分析、会记忆、会记录。

冯大刚:从娱乐出发,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的体验出发。

回到纪总这边,整个蚂蚁的AI战略是什么?

纪纲:我觉得今天对整个公司来说,AI战略也在形成过程中。

有几件事是确认的,蚂蚁今天可能不算一个一线超级大厂,算一个中大厂。

在AI竞争过程中我们应该找什么样的身位?比如今天最重要的一个讨论是,要不要干自己的大模型?

DeepSeek V3出来后,今天大模型的门槛看起来好像水位降低了。但实际上,这半年竞争进入了深水区,对人才的要求、对能力的要求,甚至对资源的要求更高了。

第二,如果做Agent,我们到底做什么样的Agent?

我们内部经常用的一个词,叫“哪部分是碗里的”。金融一定是碗里的,上一个时代、上上个时代都是我们碗里的。

碗里的一定要吃,别人也盯着你碗里的东西,你怎么能确保你先把自己碗里的饭先吃完。

但是你还得看着锅里的,甚至我们妄想也许地里还长了东西。

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策略:到底先着急把碗里的吃完,还是先抢别人碗里的东西吃?还是赶快把锅里尽可能盛到自己的碗里?还是我们去种地,去地里看更长远的机会?

这些策略都是今天这个时刻正在讨论、正在形成的过程,这件事一定会不断evolve,我们会不断调整,但一定要有选择。

不要搭一个硬的闭环的商业逻辑

冯大刚:选择一个AI、一个智能体标准是什么?to C、to B的标准是什么?合理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龙宇:商业模式肯定在探索过程当中。

我讲具体的,你有一个问题本来想问我们什么是Agent,什么是Application。

冯大刚:今天好像什么都是Agent,大家观点很不一样。

龙宇:我觉得文科生就是好,如果仔细理解语言,就不会随便混乱去泛化。

Agent字面告诉你,它自古以来就有,是个古老的语言,叫做“代理人”,你不爱干的事情交给它去干。

什么叫Application?这是我愿意主动去参与的一个involvement。

这样清楚界定的话,在to B的方向上,你不愿意完成的任务,或者宽容度高的任务,你去交给Agent。但是你自己要主动享受的事情,你绝对不会让别人替你欢乐、游戏、吃饭、恋爱。

所以说这里中间的区隔是非常清楚的。不了解用户对象是谁,空谈效率,绝对是与虎谋皮,缘木求鱼。

关于怎么赚钱,讲一个具体的例子。

其实明明投了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LiblibAI,我们有另外一家公司叫“千岛”,平时有两条业务线,一条是售卖Labubu的二手交易平台,每年百亿GMV,上亿人民币的净利润。

△千岛。图源:千岛官网

与此同时,他做了一个跟LiblibAI非常类似的社区Tensor.Art,也有近20万的模型训练师、约100万的AIGC的微调模型。

当然他也做一些激励计划,使得设计师也有收入。这对社区有非常好的贡献,让潮玩爱好者聚集到一起。

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是连接热爱,所有的情感、设计、创意,供给端与消费端,与数据回路端都在一起,是平行在往前做的。

不要搭一个硬的、闭环的商业逻辑。现在说闭环才能带来利润,其实不一定的。有时候两条腿走路,既要也要,也可以支撑公司走得更久

冯大刚:今天模型一更新很多应用就死掉了。无数人去创业,100个人里面能成功一个,今天10万个人里面能成功一个,这里面的难度到底在哪?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纪纲:我们觉得没有被挖掘的数据,未来一定是新的赛道、新的机会。

今天到底会不会有一个General Agent?我觉得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但是这个General Agent未来的场景,一定不是把所有的问题自己闭环掉,它可能要跟这些垂类去talk。

AQ今天是to C的产品,也许有一天在很多医生端就是to B的产品。今天有一个General Agent在碰到医疗问题的时候,会找垂类Agent去交互,帮你把这个问题完成闭环。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场景。

但是今天我们描述的这些东西暂时都不存在。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果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是这个场景,这些问题从哪解决?先解决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技术上难度是什么?人才需求是什么?

这是相对清晰的picture,和今天各方面资源能力不足之间的差距。

黄明明:我有不太相同的观点。

大家往往夸大模型对Agent或者是应用层吞噬的能力,反而在判断早期创业者的时候忽略了我刚才说的:

你是不是真正切入到一个用户有刚需痛点的问题,不管用工程化的能力,或者说用垂直领域的专有Know-How,甚至通过服务用户的case,形成了比较好的自己的reward奖励函数,让你的Agent变得越来越强。

我们看见大多数早期的创业者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说coding火了,100个里面90个都在谈coding,谈得我们自己都快吐了。

其实有比这个更细分、更有刚需的东西。比如简单数据抓取的工作,全世界居然没有创业者来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好的Agent创始团队或者是创业者,他不是against the tide,是ride with tide。你跟你做的东西,应该是随着模型的能力不断解锁,解决更多的问题。

Claude3.5、Claude4出来之前,我们发现很多稍微复杂一点的任务,Agent是没法完成的,做一半它自己就lost。

现在它慢慢有这样的能力,那你怎么build你的context engineering?未来怎么去build up你的memory能力?

Agent创始团队有很多工程化的工作,这些都是基于模型解锁的一些能力可以做的。

所以我不觉得模型和应用是完全对立的。好的创业者能够更好take这个最大的潮水。

今天最大的潮水还是模型能力的提升,但你怎么跟着潮水往上走,而不是被它淹没,这可能是对大多数做Agent的公司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能做出伟大产品的人,身上得有点人味

冯大刚:这一波Agent的创业者,和2012年、2013年互联网创业者的水平能比较一下吗?

黄明明:这个话怎么说都得罪人,我只能说各有特色。

我昨天还跟两家制造业的龙头聊,一个是宁德时代的创始人,还有一个是第一代互联网的百亿美金公司创始人。

我觉得前面一代的创始人,很多效率卷到极致。今天进入到AI时代,一个人是卷不过AI的。因为AI 24小时工作,没有任何情绪。

所以反而在这个时代,我们认为能做出比较伟大产品的人,通俗点来讲,这个人身上得有点人味。讲得具体一点,他得像个人。

人是什么呢?人性里面所有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在他身上都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换句话说,我们认为不完美的创始人,才能做出相对完美甚至是伟大的产品。

我们最近自己持续在总结,这是我们看AI时代创始人的时候,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比如说陈冕(LiblibAI CEO),他是一个有激情的人。有激情的另一方面就是你不够理性。但是你可能要做出伟大的产品,太理性的人在这个时代做不出伟大的产品来。

龙宇:理工男想法和理工女不一样。我反而觉得AI时代EQ被高估了,越来越不重要了。

但是在创造性领域会更加重要。如果Steve Jobs还在世,他所有的缺点将不复存在。他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把个体洞察到了极致。

唯一的缺点是,他是好的tech visionary,不一定是好的tech leader。如果一个将来lead个100、10个Agents的人的话,我觉得他需要不一样的领导力和素质。

我没有首鼠两端、既要也要,要不然在A做到极致,要不然在B做到极致。要不然你就是纯粹有高尚趣味的,对未来有无限想象的,哲学思考到极致的文科的人,要不然就是一个超级机器。

我给大家一个数据。现在全世界Fortune 500 CEO,他的direct reporting line(直接汇报线),原来大家认为理想数值是在9.5,现在扩到27。Satya(微软CEOSatya Nadella)的direct reporting line现在是51。

他们能够更高效,没有什么情感摩擦。他借助这些工具管理更多更高效的人,打造不一样的组织。

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场景!场景!场景!

对场景的深刻理解,现在被大家想得太浅薄了。什么叫场景?举个简单的例子,数据就在那,你有没有想到从哪个维度去用。

比如说这两天扫街榜推出,原来到店可以把线下这么连起来。Looki(AI穿戴相机)刚刚推出的时候,大家都说这是一个防范保姆的,带着小孩弄宠物的,拍照的东西。

其实根本不是。它不是一个监视器,是你自己跟自己玩的对话。它知道你每天坐了多久、站了多久,坐了地铁吗,见了什么人,跟什么人说话,什么语气。这完全是给自己的,维度不一样。


△Looki。图源:Looki官网

所以我觉得场景的理解是一个远远被低估、还没有开始的一门显学。马上就要开始了。

冯大刚:怎么让智能体更加智能、更加普惠?

龙宇:大家没有谈到中美之间的差距。

我们要面临非常严峻的事实,我们这边资源少,所以希望大家有合力。

投资人、创业者,最好不要做同质化竞争。每个人都要尽早去identify自己在这个生态体系当中的生态位。

大家尽可能从合作的角度,而不是竞争的角度,用比较少的资源凑出一个非常高质量的表现,而不是再一次消耗在更多同质化的竞争中。

黄明明:我很同意,但是我估计比较难。大家还是fomo,碰到好deal,一堆人又都冲上去了,一个方向跑出好几家,很正常。

回到我们的主行业,我们是创投,我们要对年轻的创始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宽容度。

还是那句话,没有完美的人,但我需要他在特定点上有足够的激情、足够的热情。有很多缺点、犯很多错,没有问题。

我们一直讲,AI原住民这一代人,可能是真正能做出下一代超级智能体最主要的创作者群体。

从我们圈层来说,应该对这些年轻人有更多的容忍,允许他们身上有更多个性化的东西、风格的东西,而不是用一个严格的CEO标准要求他。我觉得在今天很难。

纪纲:多说一句关于人的事,二位的观点我都非常同意。

我们自己的观察,这一代的创业者比上一代年轻10岁,而且越来越年轻。现在95后、97后,00后的创业者也能看到了。

第二,对这一代的创业者来说,技术的难度比原来移动互联网略高了一点。

原来移动互联网,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找几个程序员,能创造出一个不错的产品。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一个好的团队至少对模型,对reinforcement learning(强化学习)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创业的门槛高了一点。

但是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很多这一代创业者,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连续创业者了。他们都做了两次、三次。我们更偏好连续创业者,他们可能吸取了经验。

回到前面的问题,人的话题特别重要。不光人性,未来你生活中任何角色,从远到近,从伴侣到工作场景,到你一年只见一次的人,都会有Agent把他替代掉。

这些变化会有无数的机会,甚至以后会跟硬件结合在一起。Agent会装在机器身上,会变成有智能的机器人。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创业机会是巨大无比的,从商业角度讲,从赛道宽度讲,都有巨大的机会。

欢迎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9-14 15:22:35
32年最差开局!曼联5战3负+德比惨败,拉爵面色铁青,名宿开炮

32年最差开局!曼联5战3负+德比惨败,拉爵面色铁青,名宿开炮

奥拜尔
2025-09-15 01:35:58
9月开学后,整个教育方向都要变了。

9月开学后,整个教育方向都要变了。

玉辞心
2025-09-12 07:19:15
大一新生全红婵开学!刚到暨南大学报到,恶心的一幕就出现了!

大一新生全红婵开学!刚到暨南大学报到,恶心的一幕就出现了!

卷史
2025-09-14 22:43:37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纾瑶
2025-09-12 20:06:23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澎湃新闻
2025-09-14 18:22:27
罗永浩宣布“停战”后西贝暂停后厨参观:“老罗”套餐下架,公司及门店最新发声

罗永浩宣布“停战”后西贝暂停后厨参观:“老罗”套餐下架,公司及门店最新发声

极目新闻
2025-09-14 16:57:34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国际情爆猿
2025-09-15 00:03:59
俄将在华发行债券?100多年前的沙俄,曾经在东北发行过纸质卢布

俄将在华发行债券?100多年前的沙俄,曾经在东北发行过纸质卢布

小莜读史
2025-09-14 14:44:36
王毅表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制裁只会使问题更复杂

王毅表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制裁只会使问题更复杂

政知新媒体
2025-09-14 12:58:15
西贝青椒炒肉丝翻车了,视频曝光后网友笑了,塑料案板真外行!

西贝青椒炒肉丝翻车了,视频曝光后网友笑了,塑料案板真外行!

眼光很亮
2025-09-15 02:53:28
突发!今天上午9时许,台媒惊呼:解放军大举出动,四面包围台岛

突发!今天上午9时许,台媒惊呼:解放军大举出动,四面包围台岛

大道无形我有型
2025-09-14 16:43:44
震动美国的刺杀案凶手,被慈父大义灭亲了!

震动美国的刺杀案凶手,被慈父大义灭亲了!

新民周刊
2025-09-14 13:06:37
转发:一个不值得庆祝的胜利

转发:一个不值得庆祝的胜利

黄河新流域
2025-09-14 13:48:18
绝杀之王!利物浦前4轮英超全部通过80分钟后的进球拿下比赛

绝杀之王!利物浦前4轮英超全部通过80分钟后的进球拿下比赛

雷速体育
2025-09-14 23:15:13
胡歌再次喜当爹,黄曦宁诞下二胎男孩,网友表示祝福!

胡歌再次喜当爹,黄曦宁诞下二胎男孩,网友表示祝福!

小小一米月儿
2025-09-14 02:20:03
重大违法!证监会拉响高危警报,6万股民大难临头

重大违法!证监会拉响高危警报,6万股民大难临头

壹只灰鸽子
2025-09-14 23:45:03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周志红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周志红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3 22:36:07
王光美生前最后一次宴请毛主席2个女儿:我走后,你俩不能断联系

王光美生前最后一次宴请毛主席2个女儿:我走后,你俩不能断联系

大运河时空
2025-09-14 01:01:30
没法善了了?日政府给石平保驾护航,纵容他又干一件得罪中国的事

没法善了了?日政府给石平保驾护航,纵容他又干一件得罪中国的事

生活魔术专家
2025-09-15 02:32:50
2025-09-15 04:44:49
36氪 incentive-icons
36氪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149302文章数 28464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头条要闻

罗永浩向贾国龙重新开战:我看你智力有问题 不可救药

头条要闻

罗永浩向贾国龙重新开战:我看你智力有问题 不可救药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教育
旅游
房产

亲子要闻

孩子上课坐不住、成绩差,警惕多动症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南京29初中班级数量持续减少,为何不再“超级”?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