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VS西贝 获胜,新规定让其无处遁形
即兴小索奇
最近西贝和罗永浩这事儿闹得真是沸沸扬扬,估计不少朋友刷朋友圈都看到了吧?
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罗永浩去西贝吃饭,之后发微博说人家的菜几乎全是预制菜,结果西贝直接发了封公开信,把十三道菜的制作流程都列出来了,说按照六部委的规定,他们这不算预制菜。
就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好消息传来了 ——9 月 13 号刚出的消息,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专家审查,马上就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了。
这意味着以后餐厅用没用预制菜、怎么用的,都得明明白白告诉咱们,再也不能藏着掖着了,罗永浩这场热闹的 &;较真&; 也算没白忙活,事情总算能告一段落了。
和上次外卖大战一样,无论结果如何,受宠的还是大家。
其实核心争议点特简单,就是大家对预制菜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西贝拿的是去年六部委的文件,说预制菜得是工业化预加工好,加热就能吃的那种,他们中央厨房送的半成品不算。
但罗永浩晒出的照片里,后厨冰箱里有保质期 18 个月的鱼柳,还有 24 个月的羊排,你说这普通消费者看了能不懵吗?咱们去餐厅吃饭,不就图个新鲜现做吗?要是端上来的菜其实是半年前就做好冻着的,心里肯定不舒服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和预制菜到底有啥区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专家解释说,连锁餐厅中央厨房弄的那些切好的肉、调好的酱料,运到门店后还得厨师现场炒煮,能调出锅气,这不算预制菜。
可问题是,普通人哪懂这么多专业划分啊?你去餐厅点个葱香烤鱼,谁会想到鱼是提前腌好放了大半年的?
罗永浩吐槽的其实就是这点,他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商家不吭声,把预制菜当现做菜卖。
这次新国标草案就专门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光给预制菜下了统一的定义,还明确要求餐饮门店必须把使用预制菜的情况说清楚,这可是第一次纳入强制披露的范围。参与起草的专家还透露,草案里特别规定了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后咱们吃着也能更放心了。罗永浩看到消息后也说 &;太好了,万众期待&;,看来这场争议总算推动了实在的改变。
这让我想起之前东北雨姐带货粉条翻车的事,明明是木薯做的,非说是纯粉,最后被罚了 165 万。还有疯狂小杨哥卖月饼,说是什么香港大品牌,结果人家在香港根本没门店,被罚了快 6900 万。这些事儿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掏了钱,却没得到真实的信息,你说这冤不冤?
可能有人觉得,主播就是卖个货,真出问题该找品牌。但法律上可不是这么说的。简单说,要是主播替产品代言,那出了问题就得连带担责;要是主播自己开网店卖货,那他就得算销售者,质量问题跑不了。
就像这次罗永浩虽然不是带货,但作为公众人物发声,也把自己卷进来了。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普通消费者维权的时候,经常被品牌和主播来回踢皮球,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了,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西贝这事儿里还有个细节,罗永浩说他们卖的馒头 21 块一个,比有些米其林餐厅还贵。你想想看,要是消费者知道这馒头是中央厨房批量做的,还会愿意花这个价吗?
现在很多连锁餐厅都这样,靠着中央厨房降成本,却按现做的价格收费,这合理吗?
其实现在头部餐饮企业用预制菜的比例早就超过八成了,真功夫、吉野家这些都是。
客观说,连锁餐厅要保证口味统一,用中央厨房确实没办法。但问题是不能藏着掖着啊,你得告诉消费者实情。就像买东西要看配料表一样,咱们吃饭也有权知道食材的真实情况吧?
不过目前的新国标草案把预制菜的分类、加工工艺、贮存运输这些都做了统一规定,以后不管是连锁餐厅还是预制菜企业,都得按这个规矩来。
以后去餐厅吃饭,菜单上可能就会像标配料表一样,清清楚楚写着哪道菜是中央厨房预制的,哪道是门店现做的。咱们花钱消费,终于能明明白白做选择了,这不就是最实在的进步吗?
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风波虽然吵得热闹,但能换来这样的结果,也算是给咱们消费者争了福利。
下次你去餐厅吃饭,会不会留意菜单上的预制菜标注?要是看到明确的说明,你对价格的接受度会更高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对本次事件的看法,可从各方位角度来评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