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子发烧,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小事",却也是最让人揪心的时刻。看着孩子额头滚烫,精神萎靡,很多父母会陷入焦虑,甚至采取一些危险的降温方法。
最近,我在育儿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的经历:孩子高烧39.5度,她给孩子喝了冰水并用酒精擦拭全身进行物理降温,结果孩子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进了ICU。
这个案例让我深感发烧处理知识的普及有多重要。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曾在孩子发烧时手忙脚乱,所以今天特地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各位家长掌握科学的退烧方法,避开危险的误区。
医生呼吁:孩子发烧父母牢记"三不要",别等孩子住进ICU才后悔
在了解正确的退烧方法前,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发烧这一生理现象。我采访了儿科专家李医生,他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关于儿童发烧的科学知识。
发烧是身体的防御机制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李医生解释道,"当病毒或细菌入侵时,人体会释放一些物质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提高体温设定点,从而产生发热反应。"
这种体温升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病原体生长。研究表明,适度的发热可以促进白细胞活性,加速抗体产生,有利于疾病恢复。
什么温度算发烧?
李医生指出,对于儿童来说,体温标准如下:
- 腋下温度:37.4℃以上为发热
- 口腔温度:37.6℃以上为发热
- 肛温/耳温:38℃以上为发热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较大,下午体温通常比早晨高0.5℃左右,这属于正常现象。"李医生补充道。
发烧的分级与处理原则
根据体温高低,儿童发热可分为:
- 低热:37.4-38℃
- 中等度发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不同程度的发热处理原则不同。"李医生强调,"低热时可以不用药物干预,注意观察;中高热时需考虑药物退烧;超高热则需立即就医。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而不仅仅是降温。"
针对家长们在处理孩子发烧时常见的错误做法,李医生特别强调了"三不要"原则,希望所有家长牢记在心。
不要一:不要用冰水、冰袋直接降温
"这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错误做法。"李医生严肃地说,"许多家长认为发烧就是'火气大',需要用冰水或冰袋直接降温,这种做法极其危险。"
冰水和冰袋的危害:
- 导致血管急剧收缩:皮肤接触冰冷物品会使表面血管迅速收缩,反而阻碍了热量散发
- 引起寒战:身体感受到突然的冷刺激会产生寒战反应,反而增加热量产生
- 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突然的冷刺激可能使体温调节中枢混乱,导致体温调节失控
- 增加心脏负担:寒战和血管收缩会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肺功能不佳的孩子尤其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温水(约30-32℃)擦浴,从四肢开始逐渐向躯干进行,每次持续15-20分钟。"李医生建议,"这样可以缓慢带走体表热量,不会引起寒战和不适。"
不要二:不要过度包裹捂汗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捂汗退烧',认为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出汗后就能退烧。"李医生说,"这种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危险后果。"
过度包裹的危害:
- 阻碍散热:厚重的被褥阻碍热量散发,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 增加脱水风险:发烧本身已增加水分流失,过度出汗会加重脱水状况
- 引起热射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热射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危险症状
- 增加心肺负担:高温环境增加心肺负担,对体质较弱的孩子风险更大
"发烧时应保持室内通风,孩子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被子不要太厚,保持适当散热。"李医生建议。
不要三:不要滥用或混用退烧药
"第三个误区是退烧药的不当使用,包括剂量不当、间隔时间不足或混用多种退烧药。"李医生强调。
退烧药使用的常见错误:
- 频繁用药:有些家长看到体温稍有回升就再次用药,导致药物蓄积
- 剂量不当:未按体重计算剂量,给药过多或过少
- 混用多种退烧药:同时使用含有相同成分的不同品牌药物,增加肝肾负担
- 盲目追求"退烧":过分关注体温数字,忽视孩子整体状况
"退烧药的使用原则是:体温超过38.5℃且孩子感到不适时才考虑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避免混用不同品牌但相同成分的药物。"李医生说。
科学有效的退烧几个方法
那么,面对孩子发烧,家长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呢?李医生提供了四大科学退烧策略:
策略一: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
"物理降温是辅助退烧的安全方法,但必须正确操作。"李医生说。
正确的物理降温包括:
- 温水擦浴:使用30-32℃的温水,从四肢开始向躯干擦拭,持续15-20分钟
- 额头湿毛巾:使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敷在额头,定期更换
- 保持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对着孩子吹风
- 适当饮水:鼓励孩子多喝温水,帮助散热和预防脱水
"温水擦浴时应注意保持室温舒适,避免孩子受凉;如果孩子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擦浴。"李医生补充道。
策略二:药物退烧的科学使用
"当体温超过38.5℃且孩子感到明显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李医生建议。
科学用药原则:
-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种是儿童最常用的安全退烧药
- 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布洛芬5-10mg/kg/次
- 严格控制用药间隔: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布洛芬间隔6-8小时
- 不超过推荐日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不超过5次/日,布洛芬不超过4次/日
"对于3个月以下婴儿,任何退烧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李医生特别强调,"阿司匹林不应用于儿童退烧,因为可能引起罕见但严重的雷氏综合征。"
策略三:合理饮食与休息
"发烧期间的饮食和休息管理同样重要。"李医生说。
饮食与休息建议:
- 保证充分水分摄入:发烧会增加水分流失,应鼓励孩子多喝水
- 清淡易消化饮食: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汤、稀粥等
- 少量多餐:发烧可能影响食欲,可采取少量多餐方式
- 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活动量,有利于身体恢复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烧不吃东西会影响恢复,其实短期内食欲下降是正常的,强迫进食反而可能加重胃肠负担。"李医生解释道,"保证水分摄入比强迫进食更重要。"
策略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除了退烧措施外,密切观察孩子的整体状况至关重要。"李医生强调。
需要关注的指标:
- 精神状态:是否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或异常烦躁
- 呼吸情况:是否呼吸急促、有喘鸣音或呼吸困难
- 皮肤表现:是否出现皮疹、紫斑或黄疸
- 饮水和排尿:是否明显减少,提示可能脱水
- 体温变化趋势:连续记录体温,观察变化趋势
"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整体状况,而不是仅仅盯着体温计上的数字。"李医生说,"有时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差、呼吸困难或出现异常表现,也应立即就医。"
果妈寄语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牢记这"三不要"原则,掌握科学的退烧方法。在孩子生病时,我们的冷静和正确处理,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毕竟,比起急于降温的数字,孩子的整体健康和安全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
你家孩子发烧时,有没有遇到过处理困难?或者有什么好的经验想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