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79年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很多老兵现在回想起来,都会提到战前的那股子紧张劲儿。部队里大家都知道,开战前谁心里没点波动?尤其是那些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平时在地方上过着太平日子,突然被拉到边境,面对真刀真枪的仗,谁能一下子就适应?不过,大多数人就算怕,也憋在心里,不会轻易说出口,因为那时候军纪严明,说出怯战的话容易影响别人。参考老兵杨裕东的回忆录《橡胶林的回忆》,里面就讲到一个真实例子,一个新兵直接把心里的害怕说出来了,导致连队领导得专门找人去开导他。这事儿发生在1979年2月前夕,部队正做战前动员的时候。
先说说背景吧。那时候,中越边境局势紧张,从78年底开始,我军就开始集结部队,准备自卫反击。13军39师115团1营2连是其中一个单位,他们驻扎在云南边境一带。新兵们大多是78年12月入伍的,算79年兵,训练时间短,很多人才刚从地方上过来,还没完全转变成军人。杨裕东就是这个连队的副班长,他是重庆人,城市兵出身,入伍时间比新兵长点,负责带班组。乔国光是三排九班的新兵,昆明人,19岁,父母在当地开小店,家庭条件一般。他入伍才一个月,啥都没适应,就赶上战前这个节骨眼。
事件就是从战前宣誓开始的。连队组织大家表决心,基本上所有人都积极响应,但乔国光突然冒出一句“我不去,我怕打仗”。这话说出口,全连队都愣了。因为在那种氛围下,谁敢这么直白?结果他不光说了,还坚持不改。不参加日常训练,不跟别人聊天,整天自己待着,像丢了魂一样。班长、排长、指导员轮番上阵劝他,可他就是一句话堵回去“我怕打仗,我不去前线”。连长一看这情况,不能不管,因为新兵这样会影响军心,但也不能直接处分,毕竟他没逃跑或自伤,只是嘴上说说。连长想了个办法,找来一排的杨裕东,让他去试试,因为俩人都是城市兵出身,或许有共同点能说通。
杨裕东接了任务,就去跟乔国光聊。他先从共同背景入手,提了几个其他城市兵的例子,比如四班的何崇民是重庆钢厂的,六班的何小林是重庆沙区教育局的,这些人也没表现出害怕。还说大家头脑都灵活,在战场上不会出大事。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是鼓励,其实杨裕东有自己的底牌。他父亲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老干部,后来做到副军长,家庭条件在当时算不错的。他没直说,但意思就是自家这样背景的人都上前线了,你有啥不敢的?乔国光听进去了,当场表态,说要跟上队伍,不给连队添乱。
第二天,连长一看乔国光变了样,开始正常参加活动,就问杨裕东咋办到的。杨裕东才把实话说了,那晚他用了自家背景做例子。这事儿后来在连队传开,但没大张旗鼓,因为重点是解决问题,不是宣传谁。乔国光从那以后就稳下来了,随部队参加了战斗。杨裕东也继续当他的副班长,带队上前线。
这事儿反映出当时部队的思想工作多重要。新兵从地方来,心理转变需要时间,尤其是面对战争。79年那批兵,很多是城市青年,平时没吃过苦,突然上战场,害怕正常。但部队有套办法,通过领导和同志间的谈心,帮他们过关。杨裕东的办法接地气,用身边例子拉近距离,再加点个人背景的影响力,就把人说服了。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道理,就是实打实的比照,让新兵觉得别人能行,自己也行。
79年自卫还击战是场短促激烈的仗,我军从2月17日发起,到3月16日撤军,历时一个月。13军是主力之一,39师115团在广西方向作战,推进到谅山一带。橡胶林是战场常见地形,那里地势复杂,战斗频繁。杨裕东的回忆录里提到不少细节,比如部队如何穿越林区,面对敌方火力。乔国光作为新兵,经历了这些,也算完成了转变。
老兵回忆这类事儿,现在看挺有意思。那时候军中纪律严,类似怯战行为如果严重,像自伤避战,就会军法处置。参考另一个例子,11军31师93团有个排长郑裕仁,开战前自伤,被送军事法庭,全线通报。但乔国光这属于心理问题,通过工作解决了,没走到那步。杨裕东的角色关键,他不是领导,但作为副班长,带兵经验足,用对方法就行。
从历史看,79年战前部队做了大量动员工作。上级下发文件,组织学习,强调保卫边疆的必要性。新兵训练虽短,但重点抓体能和武器操作。乔国光入伍后,本该有三个月新训,但赶上战事,缩短了。他父母是小店主,家庭没军旅背景,他害怕也情有可原。但部队环境帮他适应,通过同志帮助,很快就上轨道。
杨裕东后来写了书,笔名杨云风或风牌575,在网上有他的视频分享经历。书中不光这事儿,还有战场细节。乔国光的事例说明,思想工作不是空谈,得结合实际。杨裕东没用大道理,就用事实比对,这招管用。
战后看,这类事件不少见。很多老兵事后承认,开战前有过动摇,但通过动员克服了。79年参战部队总动员几十万,绝大部分战士都顶住了。乔国光从新兵到参战,算个典型转变案例。杨裕东作为帮手,也体现了基层干部作用。
再说说部队结构。13军下属39师,115团是步兵团,1营2连是基层连队。副班长如杨裕东,负责小队管理。乔国光在三排九班,属于普通战士。事件时间是79年2月前,具体在战前几天。
这事儿启示后人,军队建设中,心理工作不可少。尤其新兵,入伍初期易有波动。79年那代人,经历过那个时代,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是成长过程。杨裕东的书流传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