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在中医的记载中,可归于“多寐”、“嗜卧”、“善眠”等范畴,其核心在于对睡眠与觉醒节律掌控能力的异常丧失。患者仿佛被无形的“睡魔”缠绕,在完全不应该入睡的时刻,遭遇难以抗拒的、突如其来的睡眠侵袭。
最标志性的表现是日间难以遏制的嗜睡。这种困倦感并非普通的疲惫,而是在白天清醒状态下反复发作的、强烈的睡眠欲望。患者可能在交谈、工作、用餐甚至行走中,毫无征兆地陷入短暂的睡眠状态,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醒来后可能感到短暂的清醒,但不久嗜睡感又会卷土重来。这种猝倒般的睡眠发作,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另一个独特而困扰的症状是“猝倒”。它并非真正的晕厥或意识丧失,而是在经历强烈的情感波动(如大笑、惊喜、愤怒或恐惧)时,身体肌肉张力突然短暂地部分或完全消失。可能表现为突然的膝盖发软跪倒、头部下垂、下颌松弛无法说话,或手中物品滑落。整个过程意识通常是清醒的,但身体却暂时性地“不听使唤”。
此外,患者在入睡前或刚醒来时,可能出现生动的、如同真实体验般的幻觉,内容可能令人愉悦或恐惧。有时,在睡眠与清醒的过渡阶段,会出现身体暂时无法动弹的体验,即“睡眠瘫痪”,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伴随的恐惧感可能非常强烈。夜间的睡眠也常常支离破碎,多梦易醒。
中医认为,这多与脾虚湿困、清阳不升,或肾精亏虚、髓海失养,或心脾气血两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机不振有关。脾主运化,主升清,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水湿内停,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昏沉嗜睡。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元神失养,调控睡眠觉醒的能力减弱。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则神疲乏力,难以维持持久的觉醒状态。其根本在于维持清醒、统御神志的能量(清阳、气血、精髓)不足或运行受阻,使得觉醒的“灯火”时明时灭,难以持续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