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沉浮十年,魔幻故事还在书写,“蔚小理”集体撕毁价格体系,铆足气力活下去,另一边已经被市场淘汰的“高合、威马、哪吒”正组成“复活者联盟”,等待“白衣骑士(参数丨图片)”再次续命。
9月6日,停摆两年的威马官方公众号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推文。推文重点内容是,2025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前述四家公司,并全力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
关于威马的“复活”,现阶段我们更愿意称其为处于“查有此人”的状态,要知道“活”和“活下去”完全是两种概念,威马想要打赢这场“复活赛”正儿八经的活下去,根据威马目前品牌规划,品牌背景,品牌信任,品牌技术等角度来,难度不亚于让印度造出东风-5C。
垮掉的车企更难以重获信任,威马复活必然是一场起点极低,难度极高的“复活赛”,因此在所谓“复活”背后,我们更关心,威马到底是真的不甘失败,还是资本游戏。
威马复活,政府搭台+宝能背景
威马作为哪吒、高合这一票“复活者联盟”中,最先活过来的品牌,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宝能背景的撮合。
在威马《致供应商白皮书》里就详细披露了温州政府为威马复活提供的协助。
专项工作组协调:温州市政府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立专组,协调本地以及浙江供应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融资渠道疏通:在温州政府协调下,翔飞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控机制,并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利用股东资产融资,保障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运营资金。目前,翔飞对威马的初期兑现投资是10亿元。
信用修复/政策补贴:政府努力帮助威马恢复纳税和银行信用评级,重建金融机构和供应商信息,另外在合规前提下,对复产、技改、研发、市场推广给予补贴,并且会优先纳入本地公共采购。
供应商债务方面,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为历史债务提供了法律框架,一方面威马经过重整后,债务主要纳入“威马四公司”,新公司则属于“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小额供应商债务(15万以内)将在6个月内现金清偿,大额债务采用“15万现金+信托受益权”组合清偿。
为了进一步建立供应商信心,翔飞也高调发布了《采购廉洁自律承诺》,强调公平透明、反腐败合规采购。
温州政府为威马复活送来了“大补丸”,人力财力下足功夫,那么威马的新股东呢?能为威马带来什么?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深圳翔飞汽车是“白衣骑士”吗
通过查阅工商资料,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仅为1亿元,穿透股权后发现,翔飞汽车实控人黄晶不仅被限制高消,同时在掌握实控权的16家,其中就包括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宝能旗下观致汽车以及间接持股多家“悠宝佳”汽车销售公司。更关键的是,翔飞汽车大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处于经营异常状态,参保人数显示为0人。
深圳翔飞的“宝能味”并不局限于王晶背后的复杂关系,翔飞还持有深圳市悠宝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99%的股权,后者法定代表人张晓同时担任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层。
今年6月,《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威马汽车旗下EX5和E.5出现在深圳宝能汽车展示中心,并与悠宝利A3车型一同展出。进一步说明了,威马盼望的“白衣骑士”真实身份反而是宝能。
宝能能让威马复活吗?宝能和恒大作为新能源PPT造车时期的房地产跨行代表,随着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碎,“大撒币”式造车随之停摆,根据最新工商信息显示,宝能集团自身被执行金额就超过了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金额120亿元,加之威马汽车本身负债203.67亿元,重整主体债权超148亿元。
宝能想通过仅仅10亿元撬动威马的“棺材板”确实不太够看。
因此,宝能在自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选择借由翔飞接手威马,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威马背后的稀缺资源:土地和政府支持。
宝能作为一家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深知土地资源不仅能建造生产基地,还能进一步扩展至科技园、综合医疗项目、文化旅游等。威马恰恰在温州、黄冈建有生产基地和附着土地资源。
由于上文提及到,威马复活少不了温州政府的“扶持”,因此宝能让翔飞接手威马,可以借助政府影响力,缓解宝能集团的债务压力,恢复市场信心。
宝能选择通过翔飞接手威马,在《致供应商白皮书》中强调复产和未来规划,这一系列操作,让宝能巧妙规避风险的同时,还给投资者、消费者画了一张“大饼”,一张看着雄心勃勃,实则丝毫经不起推敲的“大饼”。
威马复产,谁买?
威马白皮书提及的复产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5~2026):先在温州基地复产EX5和E.5两款老车型,目标年销量1~2万辆。这个目标看似保守,实则是最难的阶段,一方面威马需要在一年内恢复供应商、工人以及经销商三个基本环节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在2025~2026年,销售2021年的老产品,除了内部和B端渠道消化,实在想不出谁会购买这种“倒闭车企的老旧电车”。
第二阶段(2027~2028):威马计划年销量25~40万辆,同时启动IP0筹备。如果说威马第一阶段还算有实现的可能性,那么第二阶段则开始“放卫星”,用4年的时间在市场深水期达到年销售25万,要知道强如蔚来、小鹏这些头部新势力,在市场红利期,花了很久的时间才达到年销10万辆水平。现阶段威马连老客户售后都没理顺,凭什么用4年的时间,就能达到头部竞品的水平,威马鼎盛时期3次冲击IPO都以失败告终,凭什么复活之后能成功。
第三阶段(2029~2030):直接将目标锁定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光看数字,网友们可能感知不强,举个简单的例子,2022年国内新能源销冠车企比亚迪,当年销量是186万辆。暂且不论,威马这100万辆车型的产销占比多少,威马想要用6年的时间追上比亚迪2022年的水平,难度不亚于找三体星人拿到了天顶星科技。
产品规划方面,白皮书透露,威马在未来5年要推出10款以上新车,覆盖A00级到C级轿车、SUV、MPV甚至跨界车。这个布局看似全面,实则挑战重重,要知道威马过去最擅长的15~20万元级中端市场,现在已经被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传统车企挤得水泄不通,加之零跑已经是这个价位段的霸主,威马仍想要通过低价打入市场,难度早已今非昔比。
技术路线层面,白皮书提及要发展纯电动和增程两种形式。但挑战也很多,一方面威马从未涉及过混动/发动机领域,另一方面对手实在太多太卷了。
威马白皮书,除了对供应商承诺,复工复产画饼外,关于老用户最关心的“配件、服务网联”问题只字未提,破产造成的用户售后断档,已经严重透支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加之威马沦落到被宝能套用“马甲”复活,即便规划写的再好,在消费者眼里都值得怀疑。
威马能活得好吗?
整个复活环节都充满挑战的威马汽车,这次能活得好吗?
威马早就千疮百孔的名声,再加上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让威马汽车的复活充满挑战。
更关键的是,如今中国市场新能源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威马复活重新入局已经错过了最佳窗口期。更何况,现阶段中国消费者已经对新势力完成祛魅,连李斌都曾公开表示,有30%~40%用户不选择蔚来的原因,是害怕蔚来倒闭,毕竟蔚来账上还亏着1000亿。
新势力头部玩家都如此待遇,对于威马这种倒闭过的企业,在品牌力、产品力、公信力三不沾的现实情况下。复活威马,无异于难上加难。
关于威马复活事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样表示“如果深圳翔飞真能解决资金和供应链问题,威马或许能续命,但想重回主流赛道几乎不可能”。
地方政府和宝能作为威马复活的主要推动者,必然希望威马能顺利走完“复活三阶段”,成功上演吊车尾逆袭成为学霸的爽文。
地方政府之所以出人出钱,关注点往往在于当地就业、纳税以及政绩,毕竟车企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威马一旦成功活下去,便能撬动经济杠杆,整合产业链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升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车企作为强大的“经济引擎”,背后连接的庞大经济生态,才是最具帮扶价值的关键。
至于宝能背后的算盘,正如上文提及,在泥菩萨自身难保的状态下,只要不是打非法集资,财产转移之主意,便能守好一个“白衣骑士”最基本的市场底线。
机会已经给到,威马若能打好复活赛,自然皆大欢喜,若是再一次复刻“资本游戏”,威马将会彻底沦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黑点,不仅伤害用户利益,同时也是对汽车产业信誉度的又一次打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