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突然公布两款新型导弹,真能如其所愿改变战局吗?俄方情报机构和军事专家绷紧了神经。他们发现,乌方正悄悄打造一支“射程远、产量大、覆盖广”的自家导弹力量,而这背后,远不止“自主研发”那么简单。
在9月初的波兰国际国防工业展览会上,一家名为“火点”(Firepunkt)的乌克兰公司高调亮相。别小看这家2022年才成立、堪称“战时出生”的企业,它一口气展出了两款新型弹道导弹:FP-7 和 FP-9,甚至还配套展出了防空系统,摆出一副“攻防我全都要”的架势。
FP-7定位战术打击,射程200公里,速度高达1500米/秒,从发射到命中不超过250秒;而FP-9则号称能打855公里,速度2200米/秒,搭载800公斤战斗部,理论上可覆盖俄军纵深指挥中心和后勤节点。
再加上几周前公布的、射程扩张到3000公里的“火烈鸟”巡航导弹,乌方正试图构建一个从战术到战略的全方位打击体系。
但一个成立仅两年的公司,真能独立搞出这些吗?俄方坚决认为不可能。俄罗斯军事专家直指,这些技术“处处是西方的影子”,尤其是与英国-阿联酋合作的米拉尼恩集团研发成果高度相似。说白了,美西方怕直接送远程导弹惹火上身,转而“送技术、送零件、送材料”,让乌克兰“自主生产”,既规避风险,又持续耗俄。
更让俄方警觉的是,这些导弹设计强调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量产。“火点”公司目前约每天生产1枚“火烈鸟”导弹,计划到10月提升至每天7枚。一旦实现,乌军将获得可持续的远程打击能力,不再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的有限弹药。
更让俄方警觉的是,这些导弹设计强调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量产。“火点”公司目前约每天生产1枚“火烈鸟”导弹,计划到10月提升至每天7枚。一旦实现,乌军将获得可持续的远程打击能力,不再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的有限弹药。
乌克兰武器采购机构负责人说得很直白:
“最好的保证不是靠别人保护,而是靠自己保护自己。”
这番话透露出乌方正为“持久战”做最坏打算——在外援可能减少的背景下,加快“自主造血”。
然而,这些新导弹真能逆转战局吗?
答案并不简单。
一方面,它们的确能提升乌军打击灵活性,扩大俄军防御压力,甚至成为未来谈判的筹码;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近年不断加强防空体系,S-500、“铠甲-SM”等系统可能对这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导弹形成有效拦截。
总而言之,乌克兰的“导弹牌”更多是一种战略姿态和心理战,旨在向俄罗斯和西方传递其持久战的决心与能力。然而,现代战争终究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仅靠几款“明星武器”难以彻底改变战局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