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连续两年登上房产20强的泰禾集团,如今竟然会“暴雷”。
公司总负债达到1881亿,其资产相继被查封冻结,没有钱还债,泰禾集团只能选择退市。
然而,看到董事长黄其森被留置,才明白,泰禾集团暴雷并不是没有原因。
从一个龙头公司到陨落,泰禾集团究竟做了什么?
«——【·昔日风光仅3年·】——»
2017年,是泰禾集团最风光的时刻。
销售额不仅突破1000亿元,跻身成房企千亿俱乐部,董事长黄其森放出豪言:“2018年销售额再翻一番至2000亿元。”
彼时的泰禾,靠着一手“新中式院落豪宅”,直接血洗一线城市楼市!
然而华丽外表下,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泰禾为实现快速扩张,采取了极其激进的高杠杆策略。
他们以108亿元接手华侨城、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三大央企,花费83.4亿联手摘得的北京丰台地王。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公司的钱像流水一样投到了买地上,结果手里的活钱变得特别紧张,周转也越来越吃力。
为了不断拿地、推进项目,泰禾只能拼命借钱。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间,泰禾净负债率最高时超过40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大量采用信托、基金等非标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个别项目甚至高达15%以上。
这种“借新还旧”的模式在楼市上行期尚可维持,一旦市场转冷,资金链断裂几乎成为必然。
这不2018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下行周期,“房住不炒”政策定位明确,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去杠杆成为主旋律。
一直狂奔的泰禾首当其冲,销售回款速度放缓,融资渠道收窄,资金压力骤增。
为缓解危机,泰禾开始大规模出售项目股权。
泰禾先后将杭州、南昌、广州等地多个项目股权转让给世茂集团,总交易金额超过100亿元。
这些“断臂求生”的措施虽暂时缓解了现金流压力,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泰禾的工程项目开始出现停工现象。
北京院子、杭州院子等旗舰项目相继爆出延期交付问题,品牌声誉一落千丈,进一步加剧了销售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这还不算完,新冠疫情爆发,各地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售楼处被迫关闭,线下看房、销售活动全部停滞,房地产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为了自救,泰禾曾试图引入战略投资者。
2020年7月31日,泰和集团与行业巨头万科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万科拟斥资24.3亿元收购泰和集团19.9%的股份。
这一消息在当时一度提振了市场信心,给泰和集团带来了一丝曙光。
然而,万科的入股并非无条件的。
协议中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前提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要求泰和集团完成债务重组方案,妥善解决复杂的债务问题。
但泰和集团的债务规模庞大,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债务重组难度远超想象。
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泰和集团始终无法满足万科提出的条件,双方的合作谈判陷入僵局。
最终万科未能入股,泰禾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公司的事还没解决,黄其森又出现了新问题。
«——【·董事长被抓·】——»
2022年3月16日晚,泰禾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黄其森正在协助有关机关调查。
虽然当时公司宣称董事会已启动应急预案,联席总裁葛勇和王景岗正常主持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但市场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直到2022年11月17日,泰禾集团才回应称黄其森已正常履行职责,这场协助调查的风波似乎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2025年8月22日,泰禾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实施留置措施。消息一经传出。
与此同时,泰禾集团还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知情人士透露,黄其森被查可能与泰禾在融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有关。
原来,2020年至2021年,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泰禾集团就摊上了13起诉讼,这些诉讼涉及的金额累计高达约96.74亿元。
要知道,这可是占了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48.21%啊,其中有12起诉讼的标的额都超过了5000万元。
后来,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2月13日,泰禾集团不仅没能摆脱诉讼,又新增了10起诉讼,累计标的额约61.91亿元。
按照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像泰禾集团遇到的这些重大诉讼,是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的,好让投资者们能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可泰禾集团呢,完全没把这规定当回事。
一直拖到2023年5月26日,才仅仅披露了其中1起诉讼,而剩下那22起诉讼,一直到2025年2月6日才陆陆续续地披露完毕。
更过分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的年度报告里,泰禾集团对这些重大诉讼只字未提,存在重大遗漏。
这种行为,就好比是故意蒙住投资者的眼睛,让他们在不了解公司真实状况的情况下盲目投资,破坏了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
最终,监管局对泰禾集团被给予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黄其森作为公司的关键人物,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此外,其他时任高管,也都分别受到了警告和罚款,罚款金额从80万元到250万元不等。
如今,泰禾集团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但超过1881亿元的债务和大量烂尾项目,使重整前景极不乐观。
数万名已购房的业主仍在苦苦等待交付,数百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收回无望,数万名员工被迫另谋生路。
这场由贪婪、盲目扩张和治理失败酿成的悲剧,最终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