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前三季度,加拿大对华贸易额同比暴跌18.3%,农产品出口更是下降32%。75.8%的反倾销税让油菜籽成本飙升43%,200家农场申请破产。
这个曾经自诩"美国最可靠盟友"的国家,在跟随美国对华强硬后,不仅没得到想要的安全感,反而成了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中国转向澳大利亚签下5万吨替代订单,加拿大彻底傻眼。
小国跟随大国就能获得保护?为何加拿大反而成了炮灰?
编辑:y
跟着老大混,却被老大坑
加拿大总理卡尼本想通过追随美国来展示忠诚,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25年3月9日,卡尼刚上任不到一周,就迫不及待地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指控中国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不合理"。
这种指控显然是颠倒黑白,回顾整个事件的起因,加拿大才是首先破坏贸易平衡的那一方。早在2024年,加拿大就开始系统性地针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
除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外,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还对中国产电池、半导体、太阳能板等产品出台额外收费政策。
更讽刺的是,卡尼政府的政策完全是"精神分裂"式的表现。
今年3月,卡尼在议会演讲中声称"与中国价值观存在差异",但仅仅一个月后,他就亲自出席中石油与加拿大能源公司的合作签约仪式。
这份价值上千亿的能源订单,彻底暴露了加拿大政府"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两面做法。
一边在政治上对华强硬,一边在经济上深度依赖,这种矛盾的做法注定了加拿大的战略困境。
更要命的是,就在加拿大对华发起攻势的时候,美国转头就给了加拿大一记闷棍。
2025年7月,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加拿大输美商品加征35%关税,理由是"加拿大产品威胁美国产业安全"。
面对美国的公然霸凌,加拿大政府选择沉默应对,却转头将贸易怒气发泄到中国身上。
这种"对美妥协、对华强硬"的双重标准,连加拿大国内舆论都看不下去了。
加拿大《环球邮报》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政策明显是在效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却忽视了中加贸易的互补性本质。卡尼政府以为跟着美国这个老大就能高枕无忧,结果发现自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一年输掉200家农场的豪赌
加拿大这场豪赌的代价比想象中还要惨重。
中国的反制措施来得又快又狠,2025年3月2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关税。
这一反制措施精准命中了加拿大的经济软肋。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吸纳了加拿大近40%的油菜籽出口。
萨斯喀彻温省是主要产区,该省40%的农场主收入依赖油菜籽出口。政策实施后,该省油菜籽价格暴跌,许多农民不得不以三折价格将库存卖给饲料加工厂。
仅两个月时间,就有超过200家农场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世代务农的家庭一夜之间失去了生计。
2025年8月12日,中国商务部经过调查,发布公告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征收75.8%的临时反倾销税。
这意味着加拿大油菜籽在中国市场的到岸成本从每吨4466元飙升至6400元,涨幅高达43%,彻底失去价格竞争力。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第一个月,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量就降至零。
更让加拿大绝望的是,中国很快找到了替代供应商。
8月18日,中国粮油进出口集团与澳大利亚农业公司签署5万吨油菜籽采购协议,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专门出席签约仪式。
与此同时,俄罗斯等国的油菜籽进口量同比增长30%以上,加拿大彻底被踢出了供应链。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更是显示,加拿大式的"依附型贸易政策"平均造成15-25%的经济效率损失。
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贸易报告显示,中加双边贸易额同比仅增长2.9%,但结构严重失衡。
加拿大对华出口下降1.5%,而中国对加拿大出口却增长了7.4%。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反映出加拿大企业正在失去中国市场份额,而自己却越来越依赖中国商品。
瑞士新加坡凭什么不用选边站队
在大国博弈中,并非所有中等国家都像加拿大这样左右为难。
瑞士和新加坡这两个小国,在同一时期不仅没有受到贸易战冲击,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2025年前三季度,瑞士与中美两国的贸易额都实现了正增长,新加坡更是成为多个争端国的替代选择。
这些国家的成功秘诀在于坚持了"贸易中性"原则,拒绝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25年的亚洲安全峰会上明确表示:"小国的生存之道是保持平衡,而非投靠某一方"。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韩国采取平衡外交策略,对华贸易仅下降3%,远低于加拿大的18%。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地缘政治中立立场为其带来额外2.1%的投资收益。
更有说服力的是澳大利亚与印度的稀土贸易争端案例。2025年,澳大利亚同样采用了"跟随美国"的策略,结果损失了95亿澳元订单。
欧盟委员会的报告显示,过度依赖单一贸易伙伴的成员国在2024-2025年平均损失12%的出口增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坚持多元化外交的国家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国际经济评论》刊登的研究表明,贸易多元化程度每提高10%,经济韧性指数平均提升3.2%。
这些成功案例给加拿大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大国博弈中,最聪明的做法不是押注某一方,而是保持灵活性。
瑞士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战略智慧。
新加坡能够在中美之间游刃有余,凭借的是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坚持中立外交的国家在未来5年内将比"选边站队"的国家多获得15-20%的贸易增长。
加拿大总是抱怨自己被夹在中美之间,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学会利用这种地理优势。
世界银行在《全球贸易展望报告》中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经济损失通常是获益的3-5倍。加拿大的遭遇,不过是这一规律的又一次验证。
墙头草也能活得很滋润
在传统观念中,"墙头草"总是带着贬义色彩,但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灵活外交反而成了小国的生存智慧。
多极化时代正在到来,这对中等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签署新的15年天然气供应协议,年供应量达到600亿立方米。
亚太地区LNG贸易份额在全球市场中占比从2024年的45%上升至2025年的52%,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加拿大能源监管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加拿大LNG出口能力需增长40%才能维持当前市场地位。
但问题在于,加拿大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市场布局时机。
中国从2025年3月开始彻底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6月起停止进口美国原油,煤炭进口量也从年初的几百万吨骤降至几乎为零。
这一系列动作直接戳中了加拿大的经济命脉,因为加拿大原本寄希望于通过跨山输油管道和液化天然气项目扩大对华出口。
更让加拿大头疼的是,中国的能源战略调整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期布局的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投产,使得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大幅增长。
卡塔尔也成为中国重要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不断提升,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在这场战略调整中,加拿大的能源出口被彻底边缘化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加拿大当前贸易政策将在未来5年内累计减少GDP增长2.8个百分点。
经合组织2025年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加拿大需要3-5年时间才能修复当前的贸易关系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加拿大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造反"。
阿尔伯塔省、魁北克省等地方政府明着暗着跟中国谈合作,根本不把联邦政府的话当回事。
这些地方官员心里明白,卡尼的政策就像在自己腿上绑石头还想跟人赛跑,最后只能摔得更惨。
结语
加拿大这场豪赌的教训再清楚不过:小国外交不能靠投靠,只能靠智慧。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最聪明的做法是保持平衡,而不是押注某一方。
多极化时代正在到来,这对中等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谁能率先摆脱依附心理,谁就能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得先机。
你觉得加拿大还有机会回头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