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选择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
最近,有知名视频博主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年轻人应该选择在什么样的城市落脚、生活?这位博主户晨风也是年轻人,对于同辈人应该待的中国城市,他列出了四个标准:
一、有山姆会员店;二、有苹果官方直营店;三、有国际机场,并且有直达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的航班;四、有10条以上的地铁线。不符合以上标准的城市,他劝年轻人不要待。从户晨风列出的标准来看,城市的规模、经济活力、国际化程度、发展层次显然都是他考虑的重点。
不少人对此认同。但也有人围剿他这四大标准是“暴论”,认为过于偏颇和粗糙,是有意制造争议吸引流量。
“山姆”全名山姆会员商店(Sam’s Club),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公司旗下的高端会员制商店,以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命名。根据公司官网与公开资料,全中国共有逾50家山姆门店,分布在约25个城市里。那么,按照户晨风的标准,中国就只有这20多个城市适合年轻人发展了?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但有关讨论还是挺有意思的,反映了中国民众对生活现实的体察。
首先,山姆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讲求商品品质和安全的中国中产阶级。山姆选择落户某个城市,意味着当地上班赚到钱、有消费能力的人数不少,这对年轻人就业、创业无疑是好信号。
网民纷纷指出,跟着山姆的足迹落户确实是合理简单的选择方式,因为那个城市经过跨国公司认证:世界500强企业派出专门团队,去评估过当地的营商环境、居民收入、社会治安,以及发展潜力、未来对于年轻人口的吸引力等。有网民干脆挑白了说,有山姆的地方是市场经济。
中国人以往置业,据说会看看附近有没有麦当劳和星巴克,因为这被视为该地区商业繁荣、消费能力、发展潜力和便利程度的标志,也符合某种对现代生活方式、品质的期望和认同。山姆会员店会不会成为年轻人选择落脚城市的另一标准呢( 霍月伟 《 没有山姆的中国城市 》)?
一点感想:我想,这个一定会引起争论,观点的表达也生硬了点。但我觉得,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其中透露的信息,即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理念。坦白地说,我的食品购物,大部分也是在山姆。为什么?因为买着放心,而且一些食品处理起来非常方便。
印度AI应用导致的裁员毁掉了无数人的“中产梦”
印度的典型软件行业正面临清算的时刻。印度最大的私营企业雇主——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IT服务公司——宣布将裁减超过12,000个中高级管理人员。这将使该公司的员工总数减少2%。这家总部位于孟买的软件巨头拥有超过50万名IT员工,被认为是印度2830亿美元软件行业商业信心的风向标。它构成了印度正规白领就业的支柱。
TCS 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让公司“为未来做好准备”,因为在传统商业模式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公司正在投资新领域并大规模部署人工智能。
几十年来,TCS 等公司一直依赖廉价的技术劳动力以较低的成本为全球客户生产软件,但这种情况已被人工智能自动化任务和客户要求的更多创新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节省人力成本)所颠覆。
TC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一系列重新培训和重新部署举措已在进行中”,并补充说,将“从组织中释放那些可能无法部署的员工”。
专家表示,TCS的声明也凸显了该国软件行业严重的“技能错配”。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快速提高生产力,“这种技术转变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其劳动力结构,并分析是否应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能够补充人工智能能力的岗位上,”Grant Thornton Bharat 的经济学家 Rishi Shah 告诉 BBC。
据行业机构 Nasscom 称,到 2026 年,印度需要 100 万名人工智能专业人员,但该国 IT 专业人员中拥有人工智能技能的还不到 20%。为了给未来培养新的人工智能人才,科技公司在技能提升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而那些不具备必要技能的人才则被拒之门外。
印度科技巨头如何快速适应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变化,将决定该国能否保持其作为全球科技参与者的优势,以及能否扩大其消费型中产阶级,从而保持其GDP增长的正常轨道(猪爸爸本尊《 印度AI应用导致的裁员毁掉了无数人的“中产梦” 》)。
一点感想:我的文章偶尔也会涉及人工智能的问题,当然比较多的是作为一个外行的担忧。但我认为,对此类事情,保持一点担忧和警惕没有坏处。相反,无视可能造成的问题才是可怕的。
三股力量:在 网暴的背后
8月1日,河南周口57岁的妇产科邵医生,从所在医院楼顶一跃而下,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从医20多年、接生过3万多个孩子、事发当天还坚持做完6台手术、曾被评为“周口最美医生”的医者,却因三起医疗纠纷,遭受长达7个月的网络暴力,最终不堪其扰,含恨离去。
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有矛盾,人们习惯地认为患者是弱势,患者提出了质疑一定是受到医生不公地待遇。目前的医院里,确实也有像湘雅医院那样的恶医,过度治疗。但在邵医生这个事件里,既然患者已经到法院起诉了,法院也已经立案了,那患者在法院判决之前,不应该网暴医生。
在这场可怕的网络暴力中,有三股本应起到关键阻止作用的力量,却集体缺位,令人深思。
首先是医院和卫健委。当自己的医生遭受持续不断的网络暴力时,医院似乎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医生因职务行为陷入困境,医院却未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维权帮助。面对患者在网上露骨的恶意言语,医院为何不积极投诉平台,制止网暴?患者既然已到卫健委投诉,卫健委在了解具体医疗过程后,对患者的无理取闹为何不敢坚决制止?是习惯了和稀泥,还是有其他隐情?医院和卫健委本应是医生的坚强后盾,可在关键时刻,这后盾却形同虚设。
其次是网络平台。在信息时代,平台肩负着内容审核和监管的重要责任。面对大量针对邵医生的恶意信息,平台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那些“摘子宫”“小孩死亡”“大人死亡”等带节奏的恶意言语,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存在于平台之上?是为了追求流量,用算法设计推送这些不良内容,还是审核机制存在严重漏洞?平时一些所谓敏感的帖子动辄就被删除被封号,可涉及恶意网暴医生的内容却畅通无阻,平台的双重标准令人不齿。在这次悲剧事件中,平台的失职难辞其咎。
最后是当地派出所。邵医生两次报警,第一次未立案,第二次虽立案却无明确解决方案,也未及时联系网暴者下架视频。面对邵医生丈夫“因网暴轻生案例很多,不要不当回事”的提醒,警方依然没有足够重视。执法的不积极,让加害者更加肆无忌惮,也让邵医生陷入绝望的深渊。当法律的威慑无法及时展现,当受害者求告无门,悲剧的发生似乎就成了必然(梅淑《 妇产科医生遭网暴自杀,背后的三股力量去哪了? 》)。
一点感想:这里说的三种力量,不是造成网暴的三种力量,而是应当在网暴中起积极作用的三种力量。前一段时间,某地学生家长因质疑学校所购校服存在标签成分与检测不符等问题,被行政拘留7天,与这里涉及的事件形成鲜明对比。在自媒体与信息的时代,如何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