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尝试将全球贸易规则改写成自己的棋盘。特朗普政府在单边关税政策接连碰壁后,开始「拉拢盟友,组建多边联盟」,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
表面上,这与俄乌局势有关,但核心目标,是「通过经济杠杆遏制中国发展」,同时测试盟友的顺从度。此次行动牵动中美关系,也暴露出美国盟友体系的脆弱与分歧。
一、拉拢盟友与关税动作
「9月9日」,特朗普向欧盟施压,要求对中国购买的俄罗斯能源加征最高100%关税。理由是“向普京施压”,实则裹挟欧盟,推进对华贸易战。「9月10日」,墨西哥跟进,将中国汽车进口关税提高至50%。官方宣称是“保护本国产业”,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安抚美国、避免自身受制裁的妥协。
欧盟和墨西哥的行动,都暴露出美国希望盟友顺从的意图。特朗普利用欧盟长期存在的“反俄情绪”,试图裹挟其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欧盟内部早已出现裂痕,盟友的配合并非理所当然。
二、欧盟分歧与经济压力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表态:若无法解决电价、气候政策等核心关切,将拒绝支持新的对俄制裁。除匈牙利外,欧盟内部分歧公开化。18轮对俄制裁低效,让部分成员国对美国施压心存疑虑。
经济压力进一步凸显:
- 疫情冲击未消,能源价格高企。
- 美元加息与前期关税重创经济。
- 对中国加征100%关税,无异于自毁经济。
- 民众不满生活成本上升,右翼势力崛起。
欧盟是否跟随特朗普行动,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利益和民意压力往往高于对盟友的顺从。
三、中方反制与战略优势
面对墨西哥跟风,中方反应迅速且立场坚定。中国商务部三度警告,并于「9月11日」发出通牒:不可因他国施压损害第三方权益。中方明确表态:若墨方坚持加税,中国将采取坚决措施。信号清晰,显示中国有充分准备和决心维护自身利益。
特朗普此举,本质与拜登政府拉拢盟友制华类似。差异在于,特朗普更直接、威胁性强,而非空泛承诺。
但无论形式如何,美国构建排华关税同盟的野心注定难以实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盟友自身利益不可忽视,中国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构成坚实防线。
外部施压无法撼动中国发展,也无法阻止中欧合作深化。历史潮流不可逆,美国旧剧本难奏效。特朗普可以制造声势,但难以改变全球战略格局与中国发展的长期趋势。
「结语」:
特朗普拉拢盟友对华施压,看似威力巨大,但受制于欧盟分歧、经济承压、民意不满和中国坚决反制。
博弈中,美国或许暂时制造声势,却无法改变中欧合作和中国发展的长期格局。这是一场全球战略的试探,注定难以扭转历史潮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