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国家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眼下,我国南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已陆续开渔。沿海省份老旧渔船改造提速,促进安全生产。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机动海洋渔船4.3万艘。在全省渔船最多的威海,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登上一艘老旧渔船,看到船舱电线明线布局、堆满了各种杂物,安全隐患很大。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刘红海:我们下一步要重新换线,要走暗线。驾驶室有点脏乱差,我们要重新改造。
随后,记者又跟随工作人员登上一艘刚刚改造后的渔船,看到渔船外观已重新喷上了白漆,驾驶室里加大的窗户让空间显得宽敞明亮,船舱布局也更加合理。
威海市渔船船长 纪伟海:现在做大中控台,整个线路都装在里边,全部换了新线。这样一改造就放心了。
船长纪伟海告诉记者,他家两艘渔船共领到16万元升级改造补贴。为保证渔船作业的安全,渔政部门还在驾驶室安装了各类报警装置。
威海市渔船船长 纪伟海:这是机舱失火的报警器,这是鱼舱气体超标报警器,鱼舱里面的鱼有味了,它就马上报警,不允许船员下舱了。
2024年8月,山东启动“百港千船万人”提升行动,将连续3年每年升级改造渔港30个、渔船1千艘、培训高素质渔业职务船员1万名。目前,已升级改造渔船1000艘。
渔港升级 数字赋能
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作为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任务之一,沿海省份还加强渔港建设管理,促进我国渔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这几天,山东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在对渔船泊位进行改建。
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负责人 常杰:这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实施的一个渔港升级改造项目,把原来的防波堤改成直立码头,增加了大概7个泊位。
常杰告诉记者,2024年,他们先后拿到各级渔业部门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渔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高沙窝岛渔港吞吐能力。
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负责人 常杰:升级改造之前,码头只能停靠国内大概1000吨以下的近海渔船,升级改造后,停泊能力达到1万吨。
近3年来,山东累计投资1.42亿元,对全省38个渔港升级改造,在基础设施、防污染设施、安全导航和监控设施等方面全面升级。
在浙江普陀,300多艘近海渔船全覆盖部署了智能AI识别系统,能自动监测、提醒渔业高风险作业遇到的危险情况,并通过北斗卫星定位、AIS船舶自动识别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了“空、天、地、海”立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渔港水域“一屏预览、一键预警、一体管控”。
舟山市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安全科机关三支部书记 张华东:可以实时看到驾驶台,船头船尾的视频监控、人员的配备情况,证书的完整情况。这些船的高风险险情直接在系统上体现出来,更好预防事故发生。
加强人才支撑
为渔业生产添动能
针对渔业生产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各地还加快培育一批技能精、素质高、守法严的渔业船员,为渔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记者走访了山东、浙江、辽宁等地多个渔港,发现船员大多是40多岁至60多岁。为充实渔业船员人才队伍,今年,全国渔业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年轻船员待遇,并积极进行引导和培训。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第二支队四级调研员 齐新涛:进行安全培训、技能的培训、实操的培训,带动他们海上作业,改变船上的生活环境。
截至目前,山东已培训船员1.3万人,威海船员杜海涛就是其中之一。曾一度打算转行的他,在今年的培训中,拿到了更高级别的资历资格证件,工资随之增加。
威海船员 杜海涛:资格证件升级二级管轮了,可以做750千瓦以下船上的大管轮了,一年要多挣将近10万元钱。
在浙江舟山,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船员,将外省渔业一级船长、一级轮机长,纳入本市人才管理体系,带动提升当地船员整体素质。
浙江省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安全处副处长 张雨晨:在好几家培训机构开展了吃住学一条龙的服务,外地船员的比例基本达到了50%。
责任编辑:张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