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真比女孩难养!”身边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讲道理不听,说轻了没用,说重了还叛逆,总像匹脱缰的小马,让人抓不住头绪。
其实,养男孩不用愁,9年教育生涯里,我从无数家庭和孩子身上总结出一个核心方法——养男孩,靠人不如靠“事” ,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比苦口婆心说教管用10倍。
男孩和女孩的成长特点本就不同。就像你告诉女孩“辣椒很辣,吃了会疼”,她大概率会乖乖放弃;
但男孩听到这话,反而会觉得“有挑战、够刺激”,非要尝一口才甘心。这不是叛逆,而是男孩的天性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不靠“听道理”,靠“亲身体验”。
只有让他真的尝到辣椒的辣,下次才会知道“这东西惹不起”。
而且,12岁以下的男孩,精力旺盛得像“小哈士奇”,爱挑战、爱冲动,越让他闲着,越容易调皮捣蛋。
相反,你给他“找事儿做”,他反而会更稳定。因为男孩的拼劲儿、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藏在“做事”的过程里。
关键是,要给男孩安排对的事,才能让他在实践中学会责任、懂得担当。
第一,“能做的事”全让他自己来,培养自主力
从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到整理书包、收拾书桌,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就彻底放手让他做。
做得好,及时肯定:“今天书包收拾得真整齐,比妈妈都细心!”
做得不好,别急着批评,而是示范给她看:“你看,把课本按大小分类放,找起来更方便哦。”
男孩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极强,在“自己做”和“看别人做”的过程中,慢慢就会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会建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第二,让他参与家务,在“被需要”中长责任感
老话常说“妈妈越懒,男孩越勤快”,这话真不假。
别总觉得“孩子还小,不用干活”,扔垃圾、摆碗筷、浇花、擦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都可以交给男孩。
当他看到自己扔完垃圾,家里变整洁了;浇完花,绿植长得更茂盛了,会真切感受到“我是被需要的”,这种“被需要感”,正是责任感的萌芽。
久而久之,他会明白“家里的事,我也有份”,不会再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
第三,允许他“捅娄子”,在犯错中学会担当
很多家长,尤其是爸爸,总觉得“对男孩要严厉,才能让他有担当”,其实恰恰相反。
如果孩子打碎了杯子,上来就批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下次犯错只会想着“藏起来、别被发现”;
但如果先关心“手有没有受伤”,再教他“怎么把碎片清理干净”,引导他主动道歉,最后肯定他“敢面对错误,就是男子汉”,孩子才会明白“犯错不可怕,敢承担才重要”。
男孩的担当,不是骂出来的,是在一次次“捅娄子”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出来的。
养男孩,不用总想着“把他教成乖孩子”,而是要顺着他的天性,用“做事”代替“说教”。
让他在实践中体验、在犯错中成长,慢慢就会从“小哈士奇”变成有责任、有担当的小男子汉。家长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或许会发现,养男孩也可以很省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