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换总理的速度,竟然比巴黎时装周新品更新还要快,9月8日,执政仅九个月的贝鲁被364张反对票无情击垮,法国政坛再次上演权力更迭的大戏。
让人意外的是,在政局一片混乱之际,新任总理勒科尔尼竟公开表态:"法中两军应成为稳定欧亚安全的支柱",在西方一片"对华强硬"的声浪中显得格外醒目。
是什么让法国政局如此动荡不安?马克龙此时选他又有何用意?
编辑:CY
法国政坛困在死循环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府更迭,而是一个政治怪圈的再次轮回。
当364张反对票如雨点般砸向贝鲁政府时,宣告的不仅仅是一个总理的政治生命终结,更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制度设计与多极化政治现实之间深层矛盾的又一次爆发。
说白了,这个政治体系就像一个设计有缺陷的多人游戏。马克龙手握总统大权,但他任命的总理必须对议会负责。而现在的议会是什么样子?
左翼联盟190席,执政联盟161席,极右翼123席——三足鼎立,谁也吃不掉谁,但谁都能搅黄对方的好事。更要命的是,任何涉及钱袋子的政策都变成了政治雷区。
贝鲁想削减438亿欧元开支,结果把左翼和右翼同时得罪了。左翼嫌他砍福利,右翼嫌他动既得利益。最终的结果就是364票反对,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种投票结果,比股市跌停还要残酷。
这种局面让人想起第四共和国的政治乱象。1946年到1958年,12年换了24届政府,有些内阁甚至只撑了一个月。那种极度的政治不稳定,最终逼得戴高乐将军出来重构制度。
而今天,第五共和国似乎正在重蹈覆辙,这才是最让法国精英阶层感到恐惧的地方。更糟糕的是,法国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GDP的5.8%,远超欧盟3%的红线。国家债务占GDP比重更是高达114%。
这些数字就像悬在法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欧盟对此也束手无策,因为如何对法国这样体量的核心成员国进行有效监管,确实"没有先例可言"。
这个军人总理不简单
马克龙这次选择勒科尔尼,绝不是随便抓个人来顶包。这个39岁的前宪兵预备役军官,有着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的政治轨迹。
从16岁加入政党到22岁当上总理府最年轻的顾问,这样的经历在法国政坛并不多见。更有意思的是,他从右翼的"人民运动联盟"跳槽到马克龙的"复兴党",这种政治嗅觉说明他很会看风向。
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总能在政治风暴中找到正确的航向。但真正让勒科尔尼脱颖而出的,是他在国防部长任上的表现。
法国《2024至2030年军事规划法》这个4130亿欧元的大项目,就是在他手里推动的。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给法国军工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海陆空三军现代化到网络防御,从太空战力建设到本土军工体系推动,这份规划法覆盖了未来十年法国军事实力的方方面面。马克龙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他,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而勒科尔尼也没让马克龙失望,这个规划法的通过,让法国在欧洲军工领域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勒科尔尼在对华问题上展现出的务实态度。
当其他西方防长还在念叨"中国威胁论"的时候,他却说出了"法中两军应成为稳定欧亚安全的支柱"这样的话。
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与董军的两次会谈,建立战区合作对话机制,这些具体行动都说明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在当前欧美对华态度普遍强硬的大环境下,这种表态显得格外珍贵。
中法关系迎来转机
勒科尔尼的上台,对中法关系来说可能是个意外之喜。在当前这个欧美对华态度普遍强硬的大环境下,法国出现这样一位务实的领导人,确实难得。看看其他欧洲国家的对比就知道了。
英国的国防大臣动不动就要"遏制中国",德国虽然嘴上说合作,但动作上却越来越谨慎。相比之下,勒科尔尼的表态就显得格外珍贵,就像寒冬中的一缕暖阳。
这种务实态度背后,其实反映了法国政治精英对国际形势的清醒认识。欧洲想要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就不能简单地选边站队。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任何脱钩断链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法国人向来以理性著称,这种务实选择其实很符合他们的民族性格。
从军事合作的角度看,中法之间确实有很多共同利益。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主张多极化的国际秩序,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近。
勒科尔尼提出的"稳定欧亚安全的支柱"这个定位,实际上为两军合作指明了方向。想想看,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欧洲对安全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化,不仅有利于双边关系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法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性仍然是个变数。如果勒科尔尼政府也像前任一样很快垮台,那么这种积极变化能否持续就要打个问号了。毕竟,在政治这个舞台上,变化永远是常态。
谁能笑到最后
法国这出政治大戏还远没到落幕的时候。梅朗雄已经放出了弹劾马克龙的大招,街头抗议此起彼伏,议会里的博弈更是暗流汹涌。就像一个多方博弈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
从目前的力量对比看,勒科尔尼想要稳住局面并不容易。左翼联盟虽然席位最多,但内部也不团结。极右翼"国民联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政府致命一击。
执政联盟人数最少,完全要靠拉拢其他政党才能过关。这种三方博弈的局面,最考验的是政治智慧和妥协艺术。勒科尔尼能否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将直接决定他这个总理能当多久。
历史告诉我们,能在乱局中生存下来的,往往都是那些既有原则又会变通的政治家。更复杂的是,梅朗雄这个极左翼领袖的存在。
他不仅要弹劾马克龙,还主张与俄罗斯加强对话来平衡与美国的关系。这种180度的外交转向,如果真的实现,将对整个欧洲的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际角度看,法国政局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中法双边关系,更影响到整个欧洲的战略走向。如果法国继续陷入政治内耗,那么欧洲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冲击,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会进一步削弱。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块倒下,后面的都会跟着倒。对中国来说,无论法国政局如何变化,保持战略定力都是最重要的。
我们既要抓住勒科尔尼务实合作的机会窗口,也要为可能的政策变化做好预案。毕竟,在国际政治这个大棋局里,变化永远是常态,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结语
法国政治危机折射的,不只是制度困境,更是西方民主模式在多极化时代面临的深层调适压力。勒科尔尼能否稳住阵脚仍是未知数,但务实主义正在成为欧洲政治的新主流。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也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法国政局的下一步走向会如何演变?中法关系能否在动荡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