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小朋友骑车经过“榆柳树”。榆柳巷全长640米,沿街居住着9个民族32户村民。榆柳巷因街道正中有一棵树龄超百年的“榆柳树”得名,其主干是旱柳,次干是榆树,一棵树上同时长着榆树叶和柳树叶。这里也以榆柳寓意各民族团结情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库尔鲁西·乌斯曼(左)和林忠东。他们是有着超过半个世纪家族情谊的对门邻居。1964年,林忠东一家人从县城来到塔斯尔海村时,村里80%是维吾尔族群众。库尔鲁西·乌斯曼的父亲乌斯曼·阿肯拜当时任村里“贫协”(贫下中农协会)主任,虽然语言不通,但逢年过节互相走动,两家感情越来越好。他们从1991年开始合伙做风干肉生意至今,“从来没有红过脸”,林忠东说。如今,他们的孩子、孙子仍然延续着这份情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维吾尔族的扎依达(右一)和乌孜别克族婆婆迪里拜尔(中)、婆婆的妹妹古丽娜尔在家门口合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当地手工艺者在制作“非遗”葫芦烙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一名小女孩在葫芦藤下玩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村民伊力亚尔(左)和热沙拉提合唱维吾尔族民歌。伊力亚尔是村里的大天鹅守护者,2008年,家住额敏河边的伊力亚尔发现了从外地飞来的两只大天鹅,多年来,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把额敏当作第二故乡,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了160只。如今,额敏已成为新疆唯一的大天鹅冬季栖息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街头壁画描绘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画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额敏县天鹅守护人吴利平介绍当地的天鹅保护情况。他们给每一只大天鹅命名,有的叫“古丽”,有的叫“巴特”。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修建了雁归桥和天鹅广场,并成立了大天鹅保护站。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守护大天鹅的队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一户人家为客人准备的水果和糕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街头壁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一户人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9月13日,新疆额敏县塔斯海村榆柳巷,村里的街道,左侧就是“榆柳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