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又在琢磨对俄罗斯搞新制裁了。这已经是第十九轮。说实话,这么一轮一轮加码,效果到底有多大,大家心里早就有数。
俄乌打到现在,西方一开始觉得靠制裁就能让俄罗斯低头。结果呢?现实摆在眼前,根本没按他们想的剧本走。
现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站出来说,要继续推动制裁,还要打击俄罗斯的“影子舰队”,甚至逼着美国一起出手。可这边压力刚传到美国,特朗普直接来了个“反向操作”,他喊话欧盟:你们先对中国和印度买俄油的行为征收100%的关税,美国再跟上!
这话听起来挺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是把难题又甩回给了欧洲。
说到底,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早已进入“疲劳期”。最早那些招数——比如踢出SWIFT、冻结海外资产、能源限价——听起来猛,实际上俄罗斯早就适应了。现在再加码,效果只能越来越差。
这就好比你已经挨过重拳,后面再轻轻拍你几下,根本感觉不到疼。俄罗斯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战场上没退让,经济上也没垮,制裁再凶,普京政府压根不会动摇。
于是欧美转变思路,搞起了“二级制裁”——也就是不直接针对俄罗斯,而是针对还和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
美国之前已经对印度加了25%的关税,现在又想拉上欧盟一起对中国施压。但问题是,印度并没服软,反而跟俄罗斯走得更近。连印度都这样,中国怎么可能妥协?
这事的严重性,其实已经超出了能源贸易本身。它背后其实是站队问题,是阵营对抗的影子。如果真的全面实施百分百关税,就相当于逼各国选边:你跟西方,还是跟俄罗斯?
但这对欧洲真的有好处吗?我看未必。
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体量太大了,每年八千多亿美元。如果真把关税拉到满格,中欧经济纽带基本就等于被砍断了。那中国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很可能彻底转向支持俄罗斯。
有些人可能觉得,中国保持中立是因为怕西方。其实不全对。中国之所以不轻易站队,不是因为软弱,而是不愿意轻易打破现有格局、不愿意看到新冷战到来。
但万一西方自己先把路走绝,那就别怪别人调整策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俄罗斯现在就是光脚的,中国可不是——但如果被逼到墙角,也不是没可能换双鞋。
再说回欧洲。你们真准备好了吗?如果中俄越走越近,乌克兰战场压力只会更大。到时候欧洲不仅要出钱出武器,甚至可能面临直接卷入冲突的风险。想一想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哪个欧盟政府敢轻易走到那一步?
所以我觉得,欧盟在这事上得清醒点。别老跟着别人喊打喊杀,结果自己成了最先倒霉的那个。
制裁从来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但现在西方太依赖这套了,动不动就制裁,好像这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过多的制裁只会加速体系分裂,逼着各国另谋出路。
中国这两年为什么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和更多国家签本币结算协议?就是因为看懂了:不能光靠别人搭的台子,自己也得有备用的舞台。
这不是“去全球化”,而是“全球化加保险”。未来很多国家都会这么做——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从能源、贸易到金融,全都讲究“备份”。
所以说,哪怕欧盟真对中国征收100%的关税,中国也不会就此切断和俄罗斯的能源往来。更可能的是硬扛,同时加快布局其他渠道。
变化从来不是一夜发生的。它是一点一点累积,最后突然爆发。就像海明威说的:“逐渐地,然后是突然地。”国际秩序的变化,往往也是这样。
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这个“逐渐”的过程。西方还在用老办法维持影响力,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准备“突然”那一天。
这不是坏事。说到底,多极化的世界,反而可能更安全。
---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理性讨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