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的凛冬,沂蒙山区的寒风裹挟着硝烟的味道,沭河之畔的渊子崖村,被 1000 多日军的铁蹄踏碎了往日的宁静。当汉奸扯着嗓子喊出 “血洗村庄、实施三光政策” 的威胁时,他们绝不会想到,这座看似普通的村落,即将上演一场令侵略者肝胆俱寒的悲壮史诗。
渊子崖村,本是沭河滋养下的安宁家园,村民们春种秋收,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这里成为敌占区与抗日游击区的交锋之地。日军在小梁家设立据点后,频繁派汉奸进村索要钱粮。面对侵略者的勒索,渊子崖村的村长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当着汉奸的面撕碎清单,带着村民将狐假虎威的汉奸打得落荒而逃。这份硬气,彻底激怒了日军,也点燃了全村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当 150 余名伪军气势汹汹地前来 “教训” 时,村长那句 “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不是虚张声势的豪言,而是渊子崖村民用行动践行的誓言。简陋的武器、自发组织的村民,却将训练有素的日伪军打得丢盔弃甲。这番挫败,让日军恼羞成怒,很快纠集千余人马,将渊子崖村围得水泄不通,扬言要将这里夷为平地。
村长挺直脊梁,当着日军的面宣告 “全村男女老少宁死不降”。这份底气,源于渊子崖村的两大 “倚仗”。八路军挺进沂蒙后,抗日火种在村中熊熊燃烧,青年们组建抗日先锋队、自卫队,就连孩子们都成立了儿童团,平日里抗粮抗捐,早已将反抗刻进骨子里。而早在十几年前,为抵御山匪,村民们就筑起了 5 米高、1 米多宽的坚固围墙,炮楼、枪眼林立,将村庄打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战斗打响,日军的狂轰滥炸并未摧毁村民的防线。20 多发炮弹只炸毁了几间民房,坚固的围墙巍然屹立。而渊子崖村的 “秘密武器”——“生铁牛”“五子炮” 轮番上阵,土炮轰鸣、雁枪怒吼,冲在前面的日军士兵倒下一片,鲜血染红了村口的土地。当敌人试图攀墙而入时,钢刀寒光闪烁,巨石如雨点般砸下;围墙炸开缺口,村民们用沙土迅速封堵,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这场惨烈的保卫战,持续到夜幕降临。147 位村民用生命为代价,击毙 121 名日军,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付出惨痛代价。当最后一抹夕阳染红沭河,日军狼狈撤退,渊子崖村的围墙上,血迹未干的钢刀依旧闪着寒光,无声诉说着这座村庄的不屈与顽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渊子崖村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比钢铁更坚硬的防线,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