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项目的“投资人”招标就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资金的“来源”,是项目前期工作的关键部分。据悉,通常具备政策支持明确、回报周期短、风险可控的交通项目最具吸引力;而那些需承担建设风险且回报周期超30年、融资成本高等的交通项目是不受资本“待见”。例如,安徽省的安庆海口长江大桥项目历经三次调整与优化投资方案后才招标成功。
目前,山东省也有一个交通项目或许要历经三次招标才能确定资金来源,这个交通项目便是——寒亭至章丘高速公路。近日,山东省有关方面再次发布公告:寒亭至章丘高速公路项目第二次投资人招标再度因“投标人不足三家”而流标。意味着这条全长194公里的高速公路在“无人接盘”的尴尬中再次搁浅,成为今年山东交通基建市场最受瞩目的焦点。
据悉,在今年5月的时候,项目首次发布投资人招标公告,要求社会资本承担全部资金并负责建设与运营。然而截至6月底,仅有一家联合体递交文件,未能满足法定开标条件,招标被迫中止。同年7月初,山东交通运输厅迅速启动二次招标,适当放宽部分财务指标、允许分标段投标等条件,但至9月1日投标截止,仍只有两家单位报名,不得不宣布再次流标。
为何“香饽饽”成了“烫手山芋” ?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 资金体量巨大:305亿元全部由社会资本承担,在当前融资环境下,能一次性拿出如此现金流的机构屈指可数。
2. 回报预期不明:项目虽属政府“十四五”规划,却未纳入收费公路专项补贴,且沿线经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未来通行费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3. 政策窗口收紧:财政部对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10%红线”持续加压,银行对无政府兜底项目授信趋严,社会投资人观望情绪浓厚。
4. 建设条件复杂:线路穿越白浪河、弥河等水系,需建特大桥6座、互通立交23座,环保、用地审批周期长,进一步抬高成本。
那么,寒亭至章丘高速公路项目如何才能“突围”,成功吸引投资人?建议或许有以下几点:
可从降低门槛、共担风险、增强收益三方面调整:一是拆分项目,将194公里线路按区域拆分为多个标段,降低单项目投资额度,吸引中小基建企业参与;二是优化风险机制,政府可以专项债注入20%-30%资本金,或设立前3年运营亏损补贴上限,减少企业初期压力;三是拓展收益来源,允许投资人运营沿线广告、服务区商业、物流园区等配套资源,弥补通行费可能的缺口,同时协调周边路网优化引流,缓解与济潍高速的分流竞争,增强投资回报确定性。
寒亭至章丘高速公路(简称“寒章高速”)是山东省“十四五”重点交通工程,编号S18。项目全长约194公里,起于潍坊市寒亭区荣潍高速,向西经寿光北部、桓台县城北部,接入济南章丘区济滨高速,未来将东延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形成与济青高速平行的新干线。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总投资约305亿元,建设工期36个月。工程跨越白浪河、弥河等水系,设特大桥6座、互通立交23座,其中潍河段采用大跨度悬索桥技术以保护生态。
该高速是胶东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建成后将缩短潍坊至济南车程至1.8小时,分流济青高速30%车流,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其“机场群高速走廊”布局(串联青岛胶东、潍坊稻田、济南遥墙三大机场)将提升区域航空物流效率,助力寿光蔬菜、桓台工业品等特色产业跨区域流通。项目如果第三次投资人招标工作顺利完成,则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29年交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