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山河铭记 英雄回家】唤亲人,万千泪——倾听烈士英名墙前的思念与告白

0
分享至



英灵不朽,忠魂常在。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建有一处烈士英名墙,墙高3米,由138块儿黑金沙花岗岩组成,镌刻有197653位烈士英名。浩繁的名字给参观者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全国各地的志愿军烈属都想来到沈阳,在烈士英名墙上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拜上一拜。

烈士英名墙上一排排名字后面,是一个个定格在战场上的年轻生命,是一个个痛失亲人的英雄家庭,是一个个载入史册的悲壮故事,这是一段宝贵的国家记忆。建立烈士英名墙,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位烈士的尊重与纪念,让抗美援朝英雄群体变得更加具体清晰。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前来献花、祭奠;不同的家庭故事,也在这里每天上演。烈士家属们积压已久的情感,终于可以在烈士英名墙前得以释放。那些萦绕心头大半辈子的思念之情,也终于在烈士英名墙前,找到安放之所。

记者见得多了,除了和烈属一起悲情共鸣,更多的是感动。


9月14日沈阳日报3版

社群互助

创造新型集体祭奠范式

我为108位烈士家属代献鲜花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里有一张孩童照片,照片上粘着泥土,左下角还有一处缺损,隐约可见1953字样。照片的主人公叫康明,这是他2岁时的生日照,是应父亲要求寄往朝鲜前线的。


插在坑道里的康明2岁照。

他的父亲康致中是志愿军第1军19团团长,1953年6月26日,他在坑道里指挥作战时,坑道口被美飞机炸塌,坑道里的114人全部因窒息而牺牲。坑道在停战后才被挖开,这张照片就插在康致中的作战地图旁,可能是由于坑道潮湿,照片发霉,烂了一角。这张照片陪伴他走过了最后的时光。看着这张照片,记者想到的是,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后的思念,还有那无言的诉说。

2023年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时,康明来到沈阳。在英名墙前,他手拿一张埋葬父亲和战友的朝鲜152墓照片,含泪说着每座墓对应的烈士的名字、职务。当他说因为离三八线太近,他至今还去不了时,他哭了。

那一刻,记者仿佛听到了整个英名墙的烈士都在陪他哭泣。



2025年4月3日晚8时,康明在有492人加入的志愿军烈士后代联谊中心(二)微信群发布消息,说他将在4月4日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2025年沈阳清明志愿军英烈公祭仪式,同时发布想代群友为烈士亲人献花。此举立即得到了群友的响应,到凌晨时已有108位烈士家属报名。考虑到康明已经70多岁,在英名墙上找寻烈士名字非常费劲,在群里的记者主动申请做了康明的助手。来沈参加活动的烈士后代邓其平、葛保阳也主动申请加入。



4月4日上午8时,记者提早来到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打印名单,收集鲜花(志愿单位捐献的),并在陵园工作人员协助下,联系上了前来陵园做志愿服务的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50名师生。

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心里才有底。因为在英名墙上找名字,找四五个就会头昏眼花,如果108位烈士名字只靠记者和康明几人找,恐怕得忙一天。



一上午,英名墙前全是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每个人数着笔画找烈士名字,指引康明等人献花,帮忙拍照留存,记者负责发送到微信群里。

到中午12时,代108名群友给烈士献花圆满完成,康明如释重负。他说:“今天我不仅给熟悉的老群友的父亲代献花,还为新群友的先烈们献花,有记者、陵园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我感到很满足。”

这场自发组织的社群互助行动,创造了新型集体祭奠范式,也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得到有序传承。

真情告白

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

满江渔火为你点亮,亲人盼你早回故乡!

2025年5月7日,李征明烈士的两个妹妹李曼、李晖分别从安徽宣城、芜湖来到沈阳,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李曼手捧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读给哥哥听,两个妹妹分别诉说了对二哥的思念。

李征明1950年从江苏宿迁入伍,1952年赴朝,在志愿军第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任文化教员。1953年6月23日晚,他牺牲在上甘岭前线。生前他曾多次给家写信,因照顾识字不多的妹妹们,书信里很多关键词他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也成了妹妹们永远的回忆。

来到英名墙前,李曼说,这里就是离哥哥最近的地方。李晖说,看到英名墙上哥哥的名字,感受只有两个字,难过。

姐妹俩站在凳子上用手抚摸英名墙上哥哥的名字,雪白的头发与英名墙形成反差,哥哥心中的小妹妹如今也都老了。妹妹再也收不到哥哥写的信了,只留下无尽的思念。


两位年逾80岁的妹妹抚摸英名墙上李征明烈士的名字。

在英名墙前,李曼特意读了她在2020年10月25日写给二哥的一封信,这是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

亲爱的征明二哥: 你在远方还好吗?妹妹真的很想很想你…… 当年收到你的来信,我们小姐妹三人看着图文并茂的内容,都非常高兴。还没有来得及给你回信,噩耗便从天外飞来,全家人悲痛欲绝。几天时间,母亲满头黑发变成白发,父亲整日垂头不语,夜不能寐,只能靠赋诗抒发思儿情怀。 你赴朝时没有从家里经过,连一张全家合影都没有留下,这成为全家的遗憾。如今再细读你的家书,每读一次都泪流满面,好像你就在我的面前和我促膝谈心。信在,人却不在了…… 我知道,你和战友们是为了将战争抵挡在国门之外,让全国人民和家人永远过上好日子。如今,山河已无恙,生活奔小康,你的心愿实现了! ……现在好多志愿者在帮助寻找你的墓地,到那时亲人们一定前往祭奠,带你回归故里。 满江渔火为你点亮,亲人盼你早回故乡! 二哥,安息吧!

这样与亲人见面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英名墙前出现,英名墙前摆放的鲜花从没有断过。每一束鲜花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流泪的家庭故事。

一个念想

只为英名墙上的一个名字

见不到我父亲,见到名字,也好!

2025年4月1日,在英名墙前采访从贵州毕节远道而来的76岁老人彭德先,再次让记者眼里噙满泪水,偷偷跑到一旁擦眼泪。

只因她对记者淡淡地说了一句:“见不到我父亲,见到名字,也好!”

彭德先老人是第二次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她的生父谢大有(英名墙上名字为谢大友,以下均用此名——作者注)。彭德先个子矮小,谢大友的名字又在高处,她只能仰着头看。

一个名字,就让老人无限满足。而她甚至不知道父亲的模样。陪她一同来的外孙女葛俊利说:“其实外婆是很想她的生父的,哪怕这里只有一面墙、一个名字,我们来到这儿,就感觉离他很近。”

彭德先记忆里关于生父谢大友的画面,只能想象成一个模糊的背影。1950年9月,谢大友从黔北深山离开家时,彭德先当时只有1岁。1951年2月12日,谢大友牺牲在朝鲜前线,没有牺牲地点,甚至连部队所属番号都没有。就是这样一张烈士证明书存根,还是近几年才找到。

谢大友牺牲后,家里没了顶梁柱。几年后,母亲带着年幼的她改嫁到彭家,她改名叫“彭德先”。

成长路上虽一路艰辛,但她从未忘记生父。辛苦忙碌了一生,到了晚年,她愈发想念生父。日子平淡而满足,但她心里始终缺了一块——关于生父的记忆。

直到2023年,彭德先得知父亲的名字镌刻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烈士英名墙上,她决定去看看。尽管路途遥远,但她坚持要去,“这辈子就剩这一个念想了,不去,心里始终放不下。”

那一年,站在英名墙前,彭德先终于找到了“谢大友”三个字。指尖触碰冰冷石碑的那一刻,她轻声说:“爹,我来看你了。”临走时她说:“爹,我还会再来看你。”

今年清明节前,她再次踏上前往沈阳的路。临行前,家里有人劝她别去了,年纪大了,路上辛苦。但她摇头:“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做到。明年……我未必还能走得动。”


彭德先(中)与丈夫王忠、外孙女葛俊利在英名墙前。

要回程时,她和老伴都累了,但心里是踏实的。“人这一生,有苦有甜,但能来祭拜父亲,我这辈子没遗憾了。”彭德先说。

谢大友的血脉只有她这一支。她的儿女、孙辈,甚至曾孙,都听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她的父亲的故事长大。

“爹当年牺牲时,可能没想到,他的女儿会有这么多子孙。”彭德先微笑着对谢大友的名字说,“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的。”

英名墙前

只为离父亲更近一些

希望自己也能做DNA鉴定,好做比对

与彭德先相比,耿徐敏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手里还有生父的照片。但她从小就没了生父,又何提“幸运”二字?

2025年4月11日,耿徐敏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献花后,她庄重地举手敬礼,因为她曾经也是军人。她对着英名墙上生父的名字说:“只要我走得动,每年都会来这儿看望您,这是目前离您最近的地方。亲爱的爸爸,你走了那么久,离家那么远,回家吧。您的子孙后代盼望着您能回到祖国,回到家。”

耿徐敏18岁以前,并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亲生父亲,还是一名志愿军烈士。最开始她随的是继父姓,叫徐敏,之后才改的姓,叫耿徐敏。

在她当兵的第二年,她的妈妈来到了部队,郑重地跟她谈了一番话。妈妈告诉她,她的亲生父亲耿福海是一名志愿军烈士,牺牲前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政委,1951年4月23日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当时她在妈妈腹中6个月,尚未出生。后来经组织介绍,妈妈再婚,她有了继父。听到这个消息, 耿徐敏一下子蒙了。自己竟然还有一个生父,自己竟是个遗腹子。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刹那间,耿徐敏感到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在妈妈口中,她知道了生父的一些信息。



生父耿福海1917年出生,和妈妈一样,都是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人,入伍前就参加了我党地下活动,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参加了八路军,身经百战。1950年11月,耿福海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政委,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1951年4月23日,在第五次战役中,239团占领828.3高地后,耿福海组织部队迅速修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并把团指挥所构筑在离前沿阵地不远的半山腰上。敌人出动飞机疯狂进行轰炸扫射,耿福海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卫生员只能把肠子塞回他肚子里,伤口扣上行军碗,简单包扎一下,四个人往下抬。但因伤势过重,耿福海不幸英勇牺牲。

那一刻,耿徐敏深刻理解了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那耀眼的红色,也有父亲的鲜血。她选择了学医,救死扶伤。



2014年3月28日,随着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再次撩动耿徐敏的心弦。根据第27军的烈士登记表记载:耿福海安葬在“金化西南沙金鹤庄西南边三百余公尺突出之小山头”,正是在三八线以南,韩国境内。

归国的志愿军烈士中会有她的父亲吗?随着一批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耿徐敏更加坐不住了。“听说回国的烈士遗骸都做了DNA鉴定,我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DNA,好做比对。”耿徐敏说。

记者手记

筑起“心灵的祭台”

抚慰烈属告慰英灵

对志愿军烈属来说,家里有烈士照片、遗物的,无疑是不幸中的幸运,因为,还有一些烈士子女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模样。

从贵州毕节远道而来的76岁老人彭德先,没有父亲的牺牲地点,没有部队番号,没有照片,一张烈士证明书存根还是近几年才找到。这些年留给她纪念的,只有父亲的一个名字“谢大友”。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我站在老人身后观察了很长时间,看着老人抬头看向英名墙上“谢大友”的名字,久久不愿低下头,久久不愿离去。我知道,她是想多陪父亲一会儿。

在遇到她之前,我刚刚把一份登载着志愿军烈士戴抚民家书的报纸给到他妹妹戴英秀手中。戴英秀从江西抚州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找哥哥,当她看到报纸上哥哥的照片时,先是哽咽,然后号啕大哭,一遍遍喊着哥哥。

我想着,把彭德先和她父亲的故事也登在报纸上,也许会成为她思念父亲的新载体,这也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

这,也许就是媒体的吸引力,展现了媒体在连接历史、抚慰人心、传承精神方面的巨大力量。

记得我还采访过陈干平烈士的儿子陈亚洲。他说,他不想父亲只是没有生命的黑白照和一张阵亡通知书,他想一笔一笔为英雄父亲“画像”,所以他从郑州主动打电话找到我,讲他和父亲的故事。文章见报后,他管我要报纸,说要拿到老家去,在父亲的衣冠冢前祭奠父亲,还要送给当地的烈士纪念馆收藏。

从2008年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53位烈士寻找亲人开始,《沈阳日报》用17年时间,用超过100万文字,对志愿军烈士和烈士亲人持续报道,在报端和网端筑起一个“心灵的祭台”。

这是纪念,是告慰,更是致敬。

通过整理烈士的家事、家史,为烈士家庭留下一段可传承的家庭记忆。一个个家庭记忆整合起来,就是一段宝贵的国家记忆。到现在,我已记录了200余个志愿军烈士家庭的故事。

我们记录下的,不仅是个体的悲欢,更是一个由烈属、志愿者及所有心怀敬意者共同构建的精神社群——在“心灵的祭台”上,以思念为薪火,以行动为祭奠,守护着永不熄灭的民族记忆星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文并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掌管少林寺38年的释永信,私下到底多享受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掌管少林寺38年的释永信,私下到底多享受

凡知
2025-08-16 09:25:44
23年,59岁傅艺伟独子离世,账号2年未更新,儿子同学透露死因

23年,59岁傅艺伟独子离世,账号2年未更新,儿子同学透露死因

山河月明史
2025-09-05 13:14:38
中超24轮积分榜:前3突破50分,9队破30分提前保级,降级4选2

中超24轮积分榜:前3突破50分,9队破30分提前保级,降级4选2

中超伪球迷
2025-09-14 21:35:17
王毅表态: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王毅表态: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看看新闻Knews
2025-09-14 17:56:06
一场3-1让那不勒斯登顶意甲!孔蒂激活曼联弃将:首秀14分钟进球

一场3-1让那不勒斯登顶意甲!孔蒂激活曼联弃将:首秀14分钟进球

球场没跑道
2025-09-14 08:26:37
为什么说《新龙门客栈》是难以超越的武侠经典?

为什么说《新龙门客栈》是难以超越的武侠经典?

乡野小珥
2025-09-14 03:35:17
停止本末倒置:民营经济才是社会财富的根,其他都是须

停止本末倒置:民营经济才是社会财富的根,其他都是须

沈素明
2025-09-14 09:11:39
陈赫提百万新车,摸张子萱胳膊甜蜜,388平豪宅曝光客厅拥挤杂乱

陈赫提百万新车,摸张子萱胳膊甜蜜,388平豪宅曝光客厅拥挤杂乱

嫹笔牂牂
2025-09-13 07:47:05
特斯拉,突传利好!

特斯拉,突传利好!

数据宝
2025-09-15 07:39:13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逆袭热搜,网友为何纷纷力挺?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逆袭热搜,网友为何纷纷力挺?

椰青美食分享
2025-09-14 13:08:03
清朝是如何击败不可一世的准噶尔汗国?这是中国最壮烈的版图扩张过程

清朝是如何击败不可一世的准噶尔汗国?这是中国最壮烈的版图扩张过程

斟北斗
2025-09-13 08:12:56
上海45岁二胎妈妈找工作!尝试了这些临时工作后,她感叹……

上海45岁二胎妈妈找工作!尝试了这些临时工作后,她感叹……

新民晚报
2025-09-14 14:19:46
王菲担忧的事情终究发生,李亚鹏再曝丑闻,难怪频繁接近李嫣

王菲担忧的事情终究发生,李亚鹏再曝丑闻,难怪频繁接近李嫣

176翠翠
2025-09-14 12:30:43
香港公开赛收官:梁王组合赛季首冠,国羽时隔12年再现5金辉煌

香港公开赛收官:梁王组合赛季首冠,国羽时隔12年再现5金辉煌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4 19:34:09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中美日上半年GDP差距断崖,美国15万亿,日本2.11万亿,中国呢

中美日上半年GDP差距断崖,美国15万亿,日本2.11万亿,中国呢

生活新鲜市
2025-09-14 18:10:53
为了一张地图,大厂们要“钞”起来了

为了一张地图,大厂们要“钞”起来了

每日资本论
2025-09-15 07:00:09
离婚6年后,文章马伊琍高调认爱,给内娱上了一课,终是姚笛输了

离婚6年后,文章马伊琍高调认爱,给内娱上了一课,终是姚笛输了

聚合大娱
2025-09-14 12:05:12
“辞职看世界”的女老师,10年后现状曝光:黯然回乡,老公已分手

“辞职看世界”的女老师,10年后现状曝光:黯然回乡,老公已分手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09-08 17:40:03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2025-09-15 08:12:49
Ck的蜜糖
Ck的蜜糖
好玩的,好吃的。
209文章数 9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人机互动的超级入口?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家居
本地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山东多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费曼学习法被推荐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