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商务部又一次挥起“实体清单”的大棒,这次砸向了中国的半导体、生物科技、航空航天乃至商贸物流多个领域。时间选得极其精准——9月12日,也就是中美准备在西班牙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的前两天。说白了,这不是“外交前奏”,这是赤裸裸的下马威。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干的却是彻头彻尾的技术霸凌。这一幕,咱们见得还少吗?
翻翻记录就知道,“实体清单”早就不是稀罕玩意儿。华为被列,中芯被列,光刻机供应商被警告,连搞物流的都成了“威胁国家安全”的“潜在敌人”。这一次,更是连科研、生命科技、航天工程都不放过,仿佛只要是中国的高技术行业,有呼吸、有进展、有存在感,就必须“管一管”“压一压”。“泛化国家安全”四个字,在华盛顿的嘴里快成了万能借口,今天怕这,明天怕那,最后怕的不过是中国不再仰望他们。
要说真有安全威胁,也得讲点证据。可惜,至今连一张像样的“情报图”都拿不出。制裁理由五花八门,逻辑却千篇一律——“可能涉及军民两用”,“存在技术转移风险”,“被怀疑与军方有关联”。“怀疑”“可能”“看起来像”,美国这套“猜测式司法+预防式制裁”的组合拳,打在中国企业身上,看似冠冕堂皇,其实荒唐可笑。如果全球科技都得先通过美国审核,那别说多极世界,连正常竞争都不存在了。
再看选的时机,不是一般的微妙。9月14日,中美两国将在西班牙展开新一轮经贸会谈,这本该是缓和气氛、对话协商的机会。美方却在前两天突然宣布制裁,不是故意添堵是什么?这根本不是“谈判姿态”,这是直接上桌前先给对方一记闷棍。打完说再谈,这不叫外交,这是敲诈。这不是谈条件,这是设局。难怪中方发言人直接抛出质问:美方此时制裁,意欲何为?
中国不是吓大的,也不是靠美国输血活下来的。面对这样的招数,中方的回应一直很清晰:反对制裁,保留应对,必要时奉陪到底。这一次也一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句话不只是口头声明,更是给美方划了红线。如果你非要用国家机器压垮市场规则,中方也绝不会客气到一再忍让。
别忘了,被制裁的这些中国企业,不是空壳公司,不是海外空投机构,而是真刀真枪扎根国内、立足研发、支撑供应链的硬核科技主体。你把它们列进“黑名单”,实则就是掐中国的“发展动脉”。这种动脉级打压,是打断供应链,不是“调控”;是经济勒索,不是“国家安全”。美国嘴里念着“规则”,实际手里翻的却是冷战剧本。只不过这一次,剧情不一样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你摆布、科技靠进口的“后进生”。
更讽刺的是,美国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结果却自己动手拆桥断路。制裁一轮接一轮,搞到全球芯片短缺、价格暴涨,欧盟、日本也都成了“池鱼”。你打击中国企业,最终波及的是全世界。一边喊“稳定供应链”,一边动不动就封锁制裁——说得比唱得好听,干的却比谁都损。这不是安全,这是不择手段的“技术霸权+市场绑架”。
那么,美方到底怕什么?怕中国芯片自主?怕中国科技追上?怕自己再也不是“标准制定者”?很可能,怕的不是我们“侵蚀”他们的技术,而是他们“失去”操控别人的能力。美国最不能接受的,是别人摆脱它的控制链。当中国企业靠实力一步步登上全球产业链高端,美国就焦虑了,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设定的游戏规则,中国不再默认。
但问题是,霸权已过巅峰,制裁难挡大势。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在“制裁打压—自主研发—逆势突破”的循环中早就形成了免疫力。你制裁一批,我们突破一项;你封锁一个方向,我们开辟一条新路。被打压得最狠的行业,如今往往是我们走得最快的领域。美国再怎么列清单,终究列不出中国科技的上限。
回到现实,中美会谈还要继续。但谁都知道,这种“谈判+施压”的混合打法,早已失去效果。中国不会在会场里妥协,更不会在打压下低头。你要谈,那就放下大棒;你要斗,那就看谁更硬气。
一句话,制裁清单列得再长,也列不出美方道义上的正当性。中国不信邪,不怕压,更不会接受任何技术上的殖民逻辑。对话不是建立在威胁之上,合作也不可能生于压迫之中。美方要的不是安全,是主导;而我们要的,不是屈服,是公平。
这个世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后花园”,也不是你说了算的“俱乐部”。美国想打压中国科技?试试看,谁先被反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