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伦敦的地铁司机一声“罢工”,整个城市立刻像按下了暂停键,地铁停了、公交堵了,不少人只能骑自行车去上班。
与此同时,隔着英吉利海峡的法国,也没闲着——抗议活动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全国各地纷纷上街,政府像走钢丝一样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崩一回”。
1
法国又乱了?
最近,法国政坛又迎来一场“大地震”!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在国民议会的信任投票中惨遭滑铁卢,以364票反对、194票赞成的结果黯然离场。
随后马克龙办公室对外宣称,新总理的任命将在“未来几天”完成。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不算多,但每个都颇为棘手:要么从中右翼阵营中挑一位新总理,要么转向左翼、试图与社会党达成“和解”,再或者——干脆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于是,法国就这样在不到两年内迎来第五位总理。
图源:EPA
贝鲁的下台,直接起因是一场围绕法国巨额债务的紧急辩论。整个夏天,他都在大声疾呼:国家正面临“生存危机”,负债3.4万亿欧元(约2.9万亿英镑)的法国如果再不财政瘦身,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他提出2026年预算案中包括取消两个法定假日、冻结福利与养老金等狠招,试图省出440亿欧元。
可惜,他的危机演说并没打动反对党。相反,各派系难得地团结起来,把这次信任投票当成是对他的一次“总清算”。由于执政党在议会并不掌握多数,左翼和极右翼联手“补刀”,贝鲁只能认命。
图源:The Guardian
有媒体认为,贝鲁这次属于“豪赌失败”——他原本不必主动发起信任投票,大可以拖上几个月慢慢周旋。但他似乎更在意自己在历史书中的形象,而非眼前的权谋游戏。
然而,议会里没人买账,民间也一样。不管是左翼还是极右议员,都指责他试图用财政危机掩盖自己和马克龙的施政失误。民调也显示,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根本不是债务,而是物价、治安和移民问题。
更麻烦的是,民间的怒火已经烧到了大街上。人们开始发起静坐、封路和大规模抗议。多个工会也定于9月18日上街示威。警方严阵以待,在全国部署数万警力,仍挡不住多个城市出现纵火、堵塞高速路的混乱场面,据悉目前已有数百人被捕!
图源:Financial Times
2
伦敦地铁罢工引发全城混乱,司机到底赚多少钱?
法国那边混乱,英国这不也不好受。这几天,伦敦人又迎来了地铁大罢工!这次可不是一两天的小打小闹,而是从周日开始、持续整整五天的全面瘫痪。
RMT工会(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人工会)以3.4%的加薪方案“缺乏诚意”为由,毅然按下暂停键,同时抛出一项更重磅的需求:将每周工作时间从35小时压缩至32小时。
这场行动让数百万通勤者陷入混乱,也再次将地铁司机的待遇问题推向舆论风口。
图源:BBC
那么,伦敦地铁司机到底赚多少钱?据伦敦交通局(TfL)数据,一名完全合格的地铁司机起薪约为7.1万英镑。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只有丹麦的司机能与之匹敌。相比之下,法国地铁司机的平均收入为4.3万英镑,德国为6.1万英镑,日本东京更是只有4.5万英镑。
不仅如此,其薪资在英国公共部门中也“一骑绝尘”:住院医生(初级医生)的起薪在3.8万至4.4万英镑之间,几乎相当于合格地铁司机起薪的一半;教师的年薪则在3.1万至4.9万英镑之间。
图源:Tripadvisor
此外,地铁司机还享有本人及一位朋友的免费交通、医疗保健折扣等福利。这样的待遇package,让不少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都望尘莫及。
当然,成为一名伦敦地铁司机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培训:招聘通常优先面向伦敦交通局内部员工,如客户服务助理或站台工作人员;申请者需具备GCSE数学和英语9至4级(A*至C)或同等学历;候选人需接受6个月到2年不等的培训,通过一系列评估、体检和面试。
也有人表示,这个工作一般都是“继承制”,你会看到如果一家人里面有一个开地铁的,那大概率他的儿子也会去开地铁。
据悉,每个班次时间长达8小时30分钟,最早于凌晨4:45开始,最晚于凌晨1:30结束。
图源:The Economictimes
其实争议的核心并非仅是薪资数字本身,而是工作条件与生活质量的博弈。工会的立场是:自2018年以来,地铁工作人员已减少2000人。成员们正承受着“极端轮班模式”的压力,这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他们将缩短工时视为保障员工福祉的必要措施。
而资方伦敦交通局则认为,3.4%的加薪方案已是“公平且可承受的”。将工时缩短至32小时“既不现实,也无力负担”,预计将耗资数亿英镑。客户运营总监尼克·登特表示,这会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图源:The Independent
公众的态度则十分矛盾。许多通勤者对罢工感到愤怒,认为司机待遇优厚却让城市停摆是“自私”的,要知道崩溃在路上的很多打工人,人家年薪都还没有七万呢!
3
地铁罢工会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罢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往往庞大且立竿见影。
经济分析机构估算,这次罢工直接让英国经济损失约2.3亿英镑。背后的故事是数百万通勤者的日常被彻底打乱:原本35分钟的路程,现在可能得耗上一个半小时。上班时间变长、效率下降,企业运转自然也慢了下来。
为了绕过地铁,人们不得不转向网约车或出租车,短途出行价格蹭蹭上涨,平时几镑的行程可能翻几番,这直接让大家的钱包捉襟见肘,消费力也被压制。
图源:Reuters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那些靠人流吃饭的零售、餐饮和酒店业。伦敦市中心的店铺、餐厅和酒吧营业额掉了不少,尤其是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压力倍增。文化娱乐活动也没能幸免,大型演唱会被迫延期,收入受损,还连带影响酒店、餐饮和交通服务的收益链条。这些“眼前的损失”,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供应链的连锁反应更耐人寻味。地铁一堵,货运、快递和各类服务都跟着延迟,整体经济效率也被拖慢。金融和专业服务行业的人可以远程办公缓解一些影响,但关键会议、客户拜访、跨区域协作还是受阻,生意机会和决策速度都可能因此受影响。
从长远看,频繁的劳工冲突可能会削弱投资者信心,让企业在考虑伦敦运营成本时更谨慎。同时,如果罢工让雇主更倾向推广远程或灵活办公,也可能悄悄改变未来的工作模式和组织结构。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罢工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光鲜与辛劳、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在7.1万英镑起薪的背后,是对更合理工作模式的追求;而在地铁停运的沉默隧道里,回荡着数百万市民的无奈叹息和一个城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公平,又愿意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付出怎样的代价?
下一次谈判何时开启,结局如何,整个伦敦都在等待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争议远远超出了薪资数字本身,触及了当代城市生活最深层的神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