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某区一餐饮店因在密闭空间使用燃气并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导致多人中毒送医,引起广泛关注。该事故再次为我们敲响安全警钟,一氧化碳中毒并非在冬季出现风险,夏季使用燃气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一氧化碳中毒危险不分季节
夏季同样存在
很多人误以为一氧化碳中毒只会发生在冬季取暖时,但其实夏季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同样存在。夏季天气炎热,许多餐饮场所为了保持室内凉爽,往往在开空调的时候紧闭门窗,当使用燃气灶具时,氧气快速消耗,造成燃气不完全燃烧,释放大量一氧化碳;此时,若室内通风设施不开启或者设施不能满足换气需求,会造成室内通风严重不足,增加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因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其浓度异常。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迅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气输送,轻则导致头痛、恶心,重则引发昏迷甚至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燃气使用安全准则
防患于未“燃”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关键在于严格遵守燃气安全使用规范,把安全做在前头,让隐患无处可藏。
①通风第一记心底
使用燃气时必须保持良好通风,尤其是夏季开空调时,要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各类燃气用具的排气管道一定要伸出室外,餐饮场所应安装强制排风系统,并定期检查其运行状态。
严禁在密闭空间(如空调房、车内)使用燃气炉、炭火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物品。
②设备安全需把关
燃气灶具应选择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产品,当火焰意外熄灭时能自动切断气源。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燃气罐、阀门和连接软管,发现老化、龟裂、松动或者气罐过期时及时更换。
建议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检测器,及时提醒后厨和用餐区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③操作规范要到位
用火不离人:使用燃气具时人员不得远离,防止操作不当或者意外熄火引发燃气泄漏。
远离易燃物:燃气点火处及周围不得放置食用油、含酒精类物品、蜡烛、纸质杂物、喷雾类制剂、挥发性物品等易燃物品。
随手关阀门:使用燃气具后规范关闭开关和燃气阀。若使用管道燃气,长时间外出前还需关闭表前阀。
④定期检查防未然
燃气用户可主动联系燃气公司进行燃气安全检查,特别是检查燃气表、管道和接口密封性。
充分利用燃气企业送气工“服务员”“安检员”“宣传员”三位一体的作用,利用每次送瓶入户对燃气使用情况进行安检,主动宣传燃气安全知识,提升居民安全用气意识。
餐饮企业应建立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日常检查,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识别一氧化碳中毒的“预警信号”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四肢无力。
中度中毒:面部潮红(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多汗、心率快、神志不清。
重度中毒: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皮肤由樱桃红变为紫绀,死亡率极高。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随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明确告知疑似一氧化碳中毒。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重要提醒
1.不要尝试自行开车送医:移动过程中可能延误救治,且车内环境可能加重中毒。
2.预防中毒“连锁效应”:医护人员到达前应确保环境安全通风,避免更多人中毒。
3.中毒者若转移至室外,需要根据气温做好降温或者保温措施,夏季高温天应防止被地面烫伤。
4.不要以为“醒过来就没事了”:一氧化碳中毒后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必须接受系统治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夏季一氧化碳中毒容易被误诊为食物中毒或中暑。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近期使用过燃气设备,应考虑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往往发生在人们放松警惕的时刻,例如,全家温馨“打边炉”、工作小憩“食餐饭”、空调房中“叹冷气”……近期的案例警示我们,安全无小事,防范于未“燃”。规范安全使用燃气,从每一刻的警惕开始!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宁西街综合行政执法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