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深夜,我靠在床头刷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墙上,一片冷清。忽然,一段话毫无征兆地跳进眼睛:
“哪怕明天你可能就死了,最好的应对方法不是焦虑,而是想办法避免不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好好的睡一觉。把死亡的事情交给明天。”
我怔住了。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胸口。窗外雨声淅沥,而那一刻,我心里忽然异常安静。
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林。去年公司裁员,整个部门人心惶惶。林也焦虑,整晚睡不着,嘴角起泡,反复修改简历、查看账户余额、推算能撑几个月。但有一天,他突然说:“不行,再这样下去,我没被裁掉先把自己熬垮了。”
他从那天起,反而按时睡觉,早晨去跑步,该投简历投简历,该学习就学习,不再没完没了刷招聘网站到凌晨。他说:“我能控制的就这么多,剩下的,交给天吧。”后来他没被裁,调去了新项目组。但他跟我说,就算当时真的走了,那段不焦虑的日子,也让他觉得自己没输。
我还想起我的小姨。她女儿高考前几个月,她整日心神不宁,孩子模拟考低了两分,她比孩子还慌,四处打听补习老师,夜里偷偷哭。直到有一天,她女儿对她说:“妈,你能不能别怕了?你越怕,我越紧张。”
小姨后来告诉我,那句话像盆冷水,把她浇醒了。她才发现,她的焦虑不是因为孩子“可能考不好”,而是她无法接受孩子人生“有任何意外”。她悄悄把那些“必须考上”“必须完美”的念头扔了,就像松开一直紧攥的拳头。她开始陪女儿傍晚散步,聊聊无关紧要的小事。高考结果出来,女儿正常发挥,去了个不错的大学。但小姨说,她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放手”。
那个雨夜,我关掉手机,熄了灯。黑暗中我问自己:你到底在怕什么?是怕事情本身,还是怕事情脱离掌控?——工作不能出错,关系不能破裂,孩子不能落后,未来必须按我写的剧本来……
但这世上,哪有什么真的“必须”?
我想起《庄子》里那位做琴的木匠。他说自己只是顺从木头的天性,从没想过要它成为什么。我忽然理解了那种态度:不是不求,是不强求;不是不做,是顺应着做。
那一晚,我什么都没解决,但我睡得很踏实。
第二天清早,雨停了,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落进来。我睁开眼,第一个念头居然是:昨晚我担心的那几件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大多数我们以为过不去的恐惧,其实根本活不到天亮。
而我们要做的,有时真的只是:好好睡一觉,把解决不了的事,交给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