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年那个身穿军装、在基辅街头发誓"绝不退让"的泽连斯基,如今却说出了"没被全占就算赢"这样的话。
从"寸土不让"到"活着就是胜利",阿Q的精神胜利法?
俄罗斯呢?一边继续推进军事行动,一边频频施压,显然并不打算轻易结束。
作者-水
当"铁汉"学会了妥协
三年前的那个雪夜,泽连斯基站在基辅的街头。
镜头前的他握紧拳头,眼神坚定如钢:"我们将战斗到底,绝不会放弃任何一寸土地。"
那时候的他,像极了好莱坞电影里的英雄角色。军装笔挺,话语铿锵有力,仿佛能用意志力撑起整个国家的脊梁。
三年后的今天,同样是这个男人,却在镜头前说出了截然不同的话。
"只要乌克兰没有被普京一口吞下,那就算我们赢了。"
听到这话,就连最支持乌克兰的人,恐怕也会在心里咯噔一下。
这还是那个曾经发誓要夺回东部顿巴斯地区,要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的泽连斯基吗?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让人不禁联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
数据比话语更残酷。根据俄罗斯方面的统计,乌军今年已经伤亡34万人。
这个数字背后,是34万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母亲的眼泪。
更让人揪心的是,乌军的后备力量已经快要见底了。作战部队的满编率只剩下四成。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足球队只剩下4个人,还怎么踢比赛?
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集结了11.1万兵力,随时准备发动新的攻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泽连斯基的话语转变就不难理解了。
当现实的铁拳一次次砸在理想的玻璃上,再坚硬的心也会学会弯曲。
政治家的"求生欲"有多强
政治家也是人,也有求生的本能。
当泽连斯基说出那句"没被全占就算赢"的时候,他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想想看,如果一个总统一直承诺要打到底,要收复失地,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拿回来,国民会怎么看他?
承诺过高而无法兑现的政治领袖,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泽连斯基必须提前"降低预期",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一条退路。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重构"——当你改变不了现实的时候,就改变对现实的定义。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乌克兰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西方的援助在急剧减少。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过去三个月中,美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下降了近4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金主爸爸开始算账了。
特朗普上台后,更是明确表态反对继续无条件援乌。
他在公开场合多次说:"美国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的战争买单?"
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泽连斯基能不慌吗?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国内的征兵已经到了拉壮丁的地步。
网上流传着很多视频:几个人突然从车上下来,直接把路边的年轻人拖上车。
这哪里是征兵,分明就是绑架。
有些年轻人为了逃避征兵,甚至故意让自己致残。
当一个国家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维持战争,说明这场战争已经失去了民心。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毕竟,政治家的第一要务是生存,然后才是理想。
大国的游戏,小国的宿命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牌局里,乌克兰充其量只能算个筹码。
美国人打的是什么算盘?削弱俄罗斯,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
俄罗斯人打的是什么算盘?守住自己的后院,不让西方势力逼到家门口。
欧洲人打的是什么算盘?既想削弱俄罗斯,又不想承担太大的成本。
至于乌克兰人想要什么,说实话,在这场大国游戏中并不是最重要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朝鲜战争,南北朝鲜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
越南战争,越南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最后还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统一国家。
巴尔干战争,南斯拉夫被撕成了好几块,至今还在承受分裂的痛苦。
现在轮到了乌克兰。当初美国人怎么忽悠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我们会保护你,我们会支持你。"
结果呢?战争打了三年,美国人一个兵都没派。
给点武器,给点钱,然后就让乌克兰人自己去死拼。
更讽刺的是,当乌克兰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西方的援助却在减少。
为什么?因为这场战争的成本太高了,而回报却看不到。
美国人开始算账了:我们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乌克兰还是打不赢,继续投下去有意义吗?
欧洲人也开始犹豫了:俄罗斯的能源我们还是要买,制裁来制裁去,受损的还是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还能指望谁?
普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等。等西方疲惫,等乌克兰崩溃。
时间在俄罗斯这一边,因为俄罗斯是在自己家门口打仗,而美国和欧洲远在千里之外。
对美国来说,乌克兰只是众多棋子中的一个。
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却是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
在这种不对称的博弈中,小国的命运往往都是相似的:成为大国意志的牺牲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泽连斯基的转变,其实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三年前,他怀着收复全部失地的理想踏上了战争之路。
三年后,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有些东西,不是靠意志力就能得到的。
这让人想起了朝鲜战争的结局。
1953年,经过三年的血腥厮杀,南北双方最终还是在38线附近签署了停战协议。
没有胜利者,只有疲惫的士兵和破碎的家庭。
7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依然分裂,依然对峙。
但至少,战争停止了,人们可以过上相对和平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泽连斯基想要告诉乌克兰人民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收复失地很重要,但如果代价是整个国家的毁灭,这样的胜利还有意义吗?
泽连斯基的"精神胜利法",表面上看是无奈的妥协,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政治智慧。
从这个角度来看,泽连斯基的转变不是失败,而是成熟。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整目标,为人民寻找最现实的出路。
也许,这种"精神胜利法"真的是走向和平的第一步。
结语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泽连斯基的转变既不是简单的认输,也不是单纯的策略。
在残酷现实面前,这或许是一种政治成熟的体现。
战争的账单最终都得普通人来买单,和平的珍贵需要每个人来守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