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要变天了,秋雨怕是要浇湿秋月梨园子。
东阁街道金平山新村的梨树正挂着饱满果子,村民们掰着指头算采收日子。超市里秋月梨卖得挺贵,4.
99元到9.9元半斤的都有,看着就让人咋舌。
水果店稍微便宜些,4元到4.5元半斤,可比起产地还是贵出不少。
你看山东莱阳的产地批发,好的秋月梨也就2元到5元一斤,差得远呢。为啥差价这么大?运输、储存、损耗,哪样不花钱?
可农民赚的就是个辛苦钱。
我个人觉得,咱得想想办法让秋月梨从地头到餐桌少点环节,农民才能多落点。后天开始的阴雨最让人发愁,果子淋了雨不好储存,容易烂。老把式都知道,摘果前要是遇雨,得赶紧抢收,不然品质受影响。
不过现在有科学法子,摘下来赶紧通风晾干,套上保鲜袋能多存些日子。咱传统的土办法也有用,比如选晴天摘果,轻拿轻放别碰伤果皮。可就怕连续阴雨,地里积水排不出去,树根泡坏了影响来年收成。
山区的果园得注意挖排水沟,平原地块更要提前疏通渠道。收购商这时候要是压价可咋办?
农民心里都揣着个担忧。市场上秋月梨有“天然矿泉水”的说法,吃着清甜多汁,确实招人喜欢。
但咱农民更关心的是,辛苦种出来的果子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这里面的门道不少,产地直供或许是个法子,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就像山东莱阳市那些搞产地直供的,整箱卖29.9元到85元,卖得还不错。
可散户农民没渠道咋办?
村里能不能组织起来对接电商、超市?
未来几天抢收是关键,千万别让雨水坏了丰收的成果。
该联系收购商的赶紧联系,该准备储存场地的别拖延。咱农民种地看天吃饭,天气影响着收成,也影响着收入。这秋月梨的价格差价背后,藏着咱农业产业链的不少事儿。
希望更多人关注咱地头的果子,让农民的辛苦不白费。最后记牢:趁雨没下透,赶紧摘果、分拣、找好销路,别耽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