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纪元,用有趣故事解读餐饮与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导读
罗永浩的一句“预制菜”,直接让西贝让这家餐饮巨头彻底坐不住了,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品尝后吐槽餐馆菜肴不好吃,属于很常见的情况。
但是这次,西贝为何彻底急眼了?连西贝老板贾国龙亲自下场,表示要跟罗永浩干到底,直接霸占了好几天的热搜。
西贝的“破防”,表面看是对“预制菜”标签的抗拒,但其实背后有4个隐藏的扎心真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看看小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一、顾客不喜欢去餐馆吃预制菜。
中国人下馆子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品尝厨师现场烹饪的“锅气”,那是一种带着烟火气息、即时制作的新鲜美味。
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花大价钱在餐厅吃的,竟然是和自己在家加热的料理包并无本质区别的预制菜时,那种被欺骗感和价值感的崩塌是巨大的。
正如网友所言:“如果都是预制菜,我为什么不自己去超市买回来加热,何必多花几倍的钱?”
西贝极力否认“预制菜”标签,正是深知消费者对“现炒现做”的情感依恋和价值认同,一旦被贴上“预制菜”标签,西贝苦心经营的高端定位和品牌影响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西贝否认预制菜,而是使用了预制工艺。
西贝辩称自己采用的是“预制工艺”而非“预制菜”,这种区分在行业内部或许有技术依据,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玩文字游戏而已。
无论是中央厨房预加工、冷冻保存、到店再加热,还是标准化料理包,在消费者眼中都属于“预制”范畴。
西贝的回应的确有其道理:他们的菜品确实需要后厨进行最后的加热和调味,并非简单拆包即食,但这种区分能否被大众接受,却是另一回事。
三、预制菜会让家长破防。
西贝多年来将自己定位为“亲子”餐厅,其宽敞的座位安排、适合儿童的菜品选择和儿童餐具配置,成功吸引了大量家庭客群。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就餐时,愿意选择西贝,但如果西贝被贴上了预制菜的标签,那么最敏感的恰恰是家长朋友。
对孩子食物的要求,家长往往更为苛刻,追追求更新鲜、更健康、更少添加剂,而预制菜在人们的印象中常与防腐剂、高盐高油、营养流失等特点联系在一起,家长会彻底破防。
四、西贝正在准备港股上市。
西贝正在筹备香港上市,这个时间点尤其敏感,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的评估中,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可能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和估值判断。
预制菜概念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很多的争议,西贝此时急于划清与“预制菜”的界限,也是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我们不是简单的预制菜企业,我们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
上市前的静默期,没有哪个人希望看到负面舆情,西贝的“破防”,折射出如今餐饮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到底餐馆是追求新鲜现炒的口味,还是追求工业化,规模化?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消费者如今也逐渐接受了预制菜,餐馆在使用预制菜的同时,如果能够更好的告知消费者,相信大家还是愿意看到这些变化的。
最后麻烦大家点个赞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如果你爱看美食,爱看餐饮故事,欢迎关注我们
与君共勉
尝遍中国美食
游遍千山万水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当成了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