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中美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进行第四轮贸易谈判然,而谈判还未开始,美国就暴露了一大缺点,中方步步为营,美方手忙脚乱,谈判结局似乎一目了然。
贸易谈判讲究的是章法、气定神闲,谁先乱了节奏,谁就输了底气,美方这次明显是急了。
此前贝森特在采访中透露,中美下一轮谈判可能在10月份,还强调谈判“进展顺利”,但具体时比预期早太多,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应美方请求。
为何这么急?原因其实不难猜:美方已经感受到来自内外的多重压力,时间不站在他们这边,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美媒体访问称:这种外交调度“极不寻常”,这句话也反映出美方正处于高度焦虑状态,而中方始终冷静如初,不急不躁,反倒让美方的慌张更显突兀,谁在主导节奏一目了然。
说到底,美国这轮“抢跑”背后,是经济数据以及各行各业的“哀嚎声”压着政府喘不过来气。
《光明网》日前报道:8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才2.2万,创了近两年来的最低纪录,失业率又回升到4.3%,通胀那就更不用说了。
CPI(民众消费指数)还在涨,核心CPI压根没降下来,美联储现在连“加不加息”都成了烫手山芋。
特朗普自己可能也明白,他的民调在跌,选票在飘,更关键的是,农产品出口这块大票仓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中国现在是一单都没下,大豆、玉米、牛肉都滞销,美国农民的抱怨声已经传进白宫。
中国这边也不是没动作,有意无意地把订单转向南美,就是在告诉特朗普:你要谈,咱们可以谈,你要抬价,那我另找人买。
一来二去,美国农户的压力就全压在了特朗普头上,这不是谈判桌上的博弈,而是他选票稳不稳的现实难题。
可惜的是,特朗普太想把这场谈判当成“止血贴”,却没意识到这不是中方着急,是他自己在掉血,国内经济不给力,外部又没盟友配合,他想靠一轮谈判扭转局面,未免太天真了点。
特朗普一贯喜欢“拉帮结派”,动不动就想拉欧盟、拉墨西哥、拉日韩,对中国来个“合围”。
这次也不例外,日前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要欧盟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这话听起来气势汹汹,但欧洲人并没买账。
德国车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你要对中国加税,那我们就得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了。
法国直接回怼:农业出口怎么办,大豆、葡萄酒、奶酪都靠中国市场,意大利更不含糊,干脆说“要么补贴我们,要么别让我们跟着你跳火坑”。
就连一贯配合的墨西哥,这次也开始打算盘了,他们嘴上说要调整对非协定国家的关税,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谈判筹码。
中国这边早就看穿了这点,商务部直接发话:谁敢牺牲中国利益来讨好美国,后果自负。
盟友不配合,这让特朗普的“围堵战略”基本宣告失败,想靠多边施压逼中国让步,现在看来,只是自说自话,没人愿意真上这个赌桌,现实就是美国想组团,别人却不想陪他玩。
对比之下,中方的策略就显得稳多了,不抢镜,不抢话,也不抢时间,一切按部就班,讲规则、守节奏,既不主动挑事,也绝不退让,这种“以静制动”的姿态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从前几轮谈判来看,中方始终坚持核心诉求:取消加征关税、恢复科技交流、保障市场公平,没有模糊空间,也没有“象征性让步”,这让美方很难找到突破口。
贝森特这次抢着来谈判,说白了是想打乱中方节奏,争取点主动,但中方根本不接招,该谈的就谈,该坚持的就坚持,你急你上火,那是你的事,中方的冷静,反而成了谈判桌上最强的气场。
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掌控不仅仅体现在谈判上,从稀土出口到能源采购,从高科技投资到多边合作,中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减少对美依赖,同时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
这种“反压战略”,让美方的传统套路一次次落空,特朗普想打贸易战,结果中国出口不降反增,想打技术战,结果中芯国际、华为照样搞出了自己的芯片,想搞能源封锁,中国又从俄罗斯、伊朗那边签了长期合同。
所以说,这场交锋还没正式开始,输赢的趋势就已经显现,美方想靠节奏打出优势,反被节奏反噬,想靠盟友形成合围,结果自己被边缘化。
谈判桌上最怕的,不是对方太强,而是自己太虚,而现在特朗普政府的“虚”已经藏不住了。
中美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靠谁先喊话、谁先出招就能分胜负的,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谁能扛得住外部压力、谁能稳得住内部节奏。
这场第四轮谈判还没开始,美国就已经被自己的焦虑推向了被动的位置,特朗普想靠一招抢跑赢下开局,却没料到,这一步反而暴露了真正的短板,未来的博弈还会继续,但谁更有底气,已不再需要多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