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你的言语,正在悄悄改变你的命运。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口中的话语,就是召唤祸福的符咒。
01叹一口气,灭一分运
社区李大爷退休后整天唉声叹气:“人老了,不中用了。”
女儿给他买了新手机,他摆摆手:“学不会,等着进棺材吧。”
结果真应了他的话——冠心病发作时,他连急救电话都没拨出去。
同小区的王奶奶也七十五岁了,天天在公园学太极扇。
“这招式真俊!”她对着镜子比划,“我得活到一百岁,看曾孙上大学。”
去年重阳节,她带队在全市汇演中拿了金奖。
《格言联壁》有言:“怨欲忘,恩欲记。”
叹气是最隐形的枷锁,它不会立刻让人倒下,却会慢慢抽干生活的勇气。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自证预言”:人总会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的预言来行事。
说“我不行”的人,往往不是被现实打败,而是被自己的叹息声压垮。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当你停止说“我不行”,就会发现:原来跨不过去的坎,咬咬牙也能走成坦途。
02喊一次穷,耗三分福
明朝有个穷书生,天天在土地庙前哭诉:“神仙啊,为什么我这么穷?”
土地公被吵得头疼,托梦给他:“村口桥下有十两银子,拿去吧。”
书生欣喜若狂,跑到桥下却只找到九两。
他气得大骂:“连神仙都骗人!”
其实土地公故意少放一两——想看他是否懂感恩。
结果书生拿着九两银子继续哭穷,最终饿死街头。
而另一个樵夫捡到那一两银子,感恩跪谢:“定是上天赐我买斧头的本钱!”
后来他靠砍柴攒钱开了店铺,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围炉夜话》云:“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喊穷的人,永远只能看见缺失的一两;感恩的人,却能靠着一两银子翻身。
真正的富贵相,是手心向下帮人时的从容,是粗茶淡饭中的知足。
把“穷”字锁进心底,用“够用”滋养人生,好福气自会顺着你的话攀上眉梢。
03说一句怨,招七分灾
张姨的丈夫突发心梗离世后,她整日以泪洗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女儿送来的补品在柜子里发了霉,阳台上老伴种的绿萝也枯成了干枝。
直到某个清晨,五岁的外孙踮脚擦掉她的泪:“姥姥,你笑起来眼睛里会开花。”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张姨。
她翻出落灰的太极剑,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去公园晨练。
上周她正对着镜子练新学的扇子舞,窗台上的绿萝抽出了新芽。
《增广贤文》告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抱怨就像毒药,慢慢侵蚀说者与听者的心灵。
那些说“算了”的人,往往不是被现实打败,而是被自己的怨言压垮。
停止抱怨,好运才会开始转身。
04改变语言,就是改变命运
《醒世恒言》有言:“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八十年代,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躺在土炕上,用镜子反光自学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邻里议论“这姑娘怕是活不久”,她却写道:“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正是这句话,支撑她完成百万字著作,最终成为国家残联主席。
在济南福利厂工作期间,她给瘫痪老人读报时说:“咱们身上有病痛,嘴里可要长鲜花。”
有次高烧昏迷三天,醒来第一句话却是问护士:“窗台上的君子兰浇水了吗?”
反观同病房的刘大姐,终日念叨“活着真遭罪”。
有次医生宣布她可尝试康复训练,她却哭喊:“我都这样了还折腾什么!”
最终张海迪坐着轮椅成为作家,刘大姐却因长期抑郁导致器官衰竭。
好的语言习惯如同凿山斧,能够在绝境中劈出生路。
当“真倒霉”变成“长经验”,当“凭什么”转为“感谢你”,困住你的绝壁自会出现台阶。
05口中留德,就是心中留福
苏轼与佛印禅师游西湖时,见岸边野狗啃骨头。
佛印说:“狗啃河中骨。”
苏轼见水中映出云朵,笑答:“水流东坡诗。”
同样面对不太雅观的场景,苏轼却能用诗意的语言化解。
《周易》云:“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语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
常说感恩的话,贵人越来越多;
常说鼓励的话,道路越走越宽;
常说赞美的话,世界越来越美。
你的嘴,就是你最好的风水。
写到最后
《道德经》言:“善言无瑕谪。”
美好的言语没有瑕疵,也不会招来责难。
从今天起,戒掉唉声叹气的软弱,放下哭穷诉苦的矫情。
当我们不再用语言喂养苦难,命运自会推开新的门窗。
口中留德,心中留福。
愿你的每一句话,都成为滋润生命的甘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