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常吃等于慢性自杀?医生苦劝:这种杂粮少吃点,或引起血糖飙升

0
分享至



有时候,吃得太“健康”也可能是个坑。很多人喜欢追求所谓的“原生态”“粗粮养生”,尤其对某些杂粮爱得深沉,天天当主食吃,甚至觉得越多越好。



但有些杂粮,不但不降血糖,反而可能让血糖飙得比白米饭还快。你要是长期这么吃,身体真的有可能吃出问题。

说到这儿,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玉米。确实,玉米是个让人误会很深的食物。表面看起来它天然、粗糙、无加工,似乎很“健康”。

但它的升糖指数并不低,尤其是熟玉米,升糖速度堪比糖水。很多人一顿吃两根,嘴里觉得是纤维,身体却当作糖处理。

升糖快,不是说它本身含糖多,而是它的碳水结构决定了会快速转化成葡萄糖。尤其是煮熟之后,玉米淀粉结构变得更容易被分解,血糖升得就更快。对于糖尿病人或者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这就是隐形的伤害。



我们总以为粗粮就安全,但其实粗粮也有“好坏之分”。玉米属于高碳水的粗粮,而且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来延缓糖的吸收。这就像是一个没有刹车的车,一下子冲上去,胰岛素都来不及反应。

很多人把玉米粉做成窝头、玉米饼,天天当早餐吃,还觉得比面包健康。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吃不吃玉米,而是吃得太频繁、量太多,完全忽视了它背后的代谢负担。

血糖飙升之后,身体会释放大量胰岛素,长此以往,胰岛功能就会越来越吃力。

从进化角度说,人类的消化系统并没有为这种高频率摄入高升糖食物做好准备。我们祖先采集到玉米的机会极少,更别说天天吃了。



现在的玉米也早已不是古代的品种,经过长期杂交和优化,含糖量和淀粉比例远超过去,吃起来更软、更甜、更糯,但也更容易被吸收。

进化错位这个概念,很多人可能没听过。简单说,就是我们身体的设计还停留在远古时期,但我们吃的东西已经“现代化”了。我们吃的是工业化的玉米,身体却还以为是野生的那种,结果就是消化系统被搞晕了,应对不过来。

再说白一点,你本来是个只会骑自行车的人,非要你去开F1赛车,肯定出事。玉米就是那个速度太快的赛车,吃多了,身体负担就会越来越重。胰岛素功能紊乱脂肪肝胆固醇异常这些问题就会慢慢浮现。



有些人还会把玉米和其他高升糖食物搭配,比如红薯、南瓜、山药,这样一餐下来,血糖就像坐电梯一样往上冲。吃完一小时,头晕、犯困、饿得快,就是血糖不稳的信号。长期这样,代谢系统会越来越脆弱。

别觉得年轻就没事。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出现胰岛素抵抗,就是因为不节制地吃“看起来健康”的食物。你坐在办公室里不怎么动,吃完玉米窝头、喝杯奶茶,血糖就开始上蹿下跳,身体早晚出问题。

有研究发现,熟玉米的升糖指数在72到90之间,比白米饭还高。也就是说,在控制血糖这件事上,玉米并不占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糖友每天吃杂粮,血糖还是控制不好。不是吃得不健康,而是吃错了健康食品



而且,玉米的饱腹感并不强。你吃两根玉米,没过多久又饿了,下一顿就更容易吃多。这样吃下去,不仅血糖问题堆积,体重也会往上爬。很多人还觉得是自己“新陈代谢变慢了”,其实是吃法出了错。

再进一步讲,玉米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比如植酸,也会影响矿物质吸收。你天天吃玉米,结果反而可能出现缺铁缺锌的问题,身体越来越虚,免疫力也跟着掉。这不是耸人听闻,是实打实的代谢逻辑。

当然,也不是说玉米不能吃。问题在于频率和搭配。如果你偶尔吃一次,搭配些蛋白质,比如鸡蛋、豆腐、鱼肉,再加点蔬菜,升糖速度就会慢很多。关键是不要每顿都吃、不要当主食吃个不停。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糖尿病,血糖问题跟自己无关。这种想法特别危险。血糖异常往往是慢慢积累出来的,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控制不住的阶段了。预防要从年轻时开始,饮食习惯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也不能妖魔化玉米。它确实有膳食纤维,还有一些维生素。但你要知道,它不是“万能粗粮”。它不是降糖的药,更不是代餐的首选。每天拿它当主食,跟拿糖水当饮料喝,本质上没多大区别。

现在很多健康建议强调“食物多样化”,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一个星期天天吃一样的粗粮,比天天吃白米饭还单一。你以为自己在养生,其实是在让身体长期处于高糖负荷的状态。



很多人被“粗粮等于低血糖”这个误区困住了。其实,不是所有粗粮都低升糖。像荞麦、燕麦、黑豆这些,升糖指数就相对低一些,而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和脂肪,能帮助延缓糖的吸收。玉米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干净”,糖吸收得太快。

吃玉米的方式也很重要。烤玉米、爆米花、玉米汁,这些加工形式会把玉米的升糖速度推到更高。特别是市售的玉米汁,加糖又过滤,几乎变成了糖水。你以为喝的是粗粮饮品,身体却当糖水处理。

如果你真的喜欢玉米,可以选择在中午吃,晚上吃不容易消化,又容易影响血糖稳定。搭配些脂肪类食物,比如牛油果、坚果,也有助于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饮食结构比单一食物更重要。



我们太容易被“健康标签”误导。一种食物被贴上“粗粮”两个字,很多人就放下防备,开始无限制地吃。真正健康,不是某种食物决定的,而是你怎么安排它的位置和频率。

要说得再直白点,玉米不是毒药,但也绝对不是解药。你天天吃、顿顿吃,不出问题才怪。身体不是试验田,经不起这种反复折腾

食物没错,错的是我们对食物的理解。很多人吃得明明很“清淡”,结果检查报告一塌糊涂。问题往往出在那些“看起来无害”的日常选择上。你以为你在养生,身体其实在负重前行。

现在信息太多,反而容易让人迷失。你听了减脂达人说粗粮好,就开始疯狂吃玉米;你看到健身博主说粗粮抗糖,就一周七天都吃玉米饼。健康不是盲从,是理解和适度



说到底,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类食物来维持的。它是一种整体节奏。你吃得再“健康”,如果过量、单一、缺乏搭配,迟早也会出问题。玉米可能是起点,但绝不是终点。

别再用“粗粮养生”这套逻辑自我安慰了。食物是好是坏,得看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把它当工具,还是当救命稻草?这是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真的在意健康,就不要再用“吃得天然”来掩盖“吃得不合理”。别让玉米成了你血糖的催化剂。你以为它在帮你,其实它在推你往代谢病的路上走。

别再对玉米那么放心了。它不是你想象的那个“粗粮战士”,更不是你健康路上的救星。适度吃,别依赖,不要盲信标签,也不要被“传统印象”绑架。



一顿两顿没事,但天天吃、顿顿吃,就危险了。你不是在吃粗粮养生,是在一点点地把身体推向糖代谢的深渊。血糖出问题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原来“健康吃法”可能才是你最大的误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年第33卷第6期,《不同粗粮主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作者:王莉,单位:某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2.《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年第12卷第9期,《常见杂粮的升糖指数评估与膳食建议》,作者:李建中,单位:国家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 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9年第27卷第4期,《植酸对人体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作者:陈晓梅,单位:某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华胶”的呼唤:希望中国开放移民,让华人回流祖国

“中华胶”的呼唤:希望中国开放移民,让华人回流祖国

混沌录
2025-09-14 15:44:07
皮蓬前妻透露:离婚后因皮蓬失去许多朋友,社交圈大变

皮蓬前妻透露:离婚后因皮蓬失去许多朋友,社交圈大变

两只米老鼠
2025-09-15 16:56:47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墨兰史书
2025-09-13 11:50:06
特朗普特使:如果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战争明天就会结束

特朗普特使:如果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战争明天就会结束

头条爆料007
2025-09-14 09:04:44
恩爱23年抵不过残酷现实,73岁梁锦松衰老萎缩,47岁伏明霞仍貌美

恩爱23年抵不过残酷现实,73岁梁锦松衰老萎缩,47岁伏明霞仍貌美

银河史记
2025-08-17 12:42:05
大S遗产分配判决书公布!具俊晔分1.3亿,马上逃回韩国,S妈心碎成渣

大S遗产分配判决书公布!具俊晔分1.3亿,马上逃回韩国,S妈心碎成渣

八星人
2025-09-15 15:03:57
普京为何是中国的贵人?三次救我国于水火之中,难怪深受国人喜爱

普京为何是中国的贵人?三次救我国于水火之中,难怪深受国人喜爱

古事寻踪记
2025-09-04 07:19:53
内塔尼亚胡发战争警告,卡塔尔正面硬刚,特朗普送给以色列三个字

内塔尼亚胡发战争警告,卡塔尔正面硬刚,特朗普送给以色列三个字

兵说
2025-09-15 16:00:03
王思聪上海豪宅再次降价出售,还是难找买主!偌大豪宅只能装灰尘

王思聪上海豪宅再次降价出售,还是难找买主!偌大豪宅只能装灰尘

娱乐团长
2025-09-12 22:01:51
运动背心搭配紧身瑜伽裤,穿出美丽又酷帅的气质,阳光少女感十足

运动背心搭配紧身瑜伽裤,穿出美丽又酷帅的气质,阳光少女感十足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15 15:30:22
中美科技战升级!中方转守为攻?制裁美国芯片?特朗普坐不住了?

中美科技战升级!中方转守为攻?制裁美国芯片?特朗普坐不住了?

阿离家居
2025-09-15 16:16:20
林生斌现状:定居澳洲悉尼富人区,儿女双全,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林生斌现状:定居澳洲悉尼富人区,儿女双全,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银河史记
2025-09-03 13:38:27
孙女被富二代打进医院,对方宣称随便告,我转头拨通弟弟的电话

孙女被富二代打进医院,对方宣称随便告,我转头拨通弟弟的电话

五元讲堂
2025-09-09 15:08:08
瓜帅:曼城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磨合,胡桑诺夫踢球很干净

瓜帅:曼城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磨合,胡桑诺夫踢球很干净

直播吧
2025-09-15 08:26:06
晚清一奇才借钱从不花,放箱子里到期便还,用此套路攒下亿万身家

晚清一奇才借钱从不花,放箱子里到期便还,用此套路攒下亿万身家

风云史迹
2025-09-13 15:42:55
伴娘怂恿要10万下车费,新郎取钱后一去不回,新娘回到娘家后破防了

伴娘怂恿要10万下车费,新郎取钱后一去不回,新娘回到娘家后破防了

秋风专栏
2025-09-09 16:48:04
1966年,第一个叛逃到台湾的红卫兵结局

1966年,第一个叛逃到台湾的红卫兵结局

深度报
2025-09-11 23:25:38
iPhone 17标准版预售创纪录:官网到货时间延至10月

iPhone 17标准版预售创纪录:官网到货时间延至10月

TechWeb
2025-09-13 09:32:06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徐洪杰因病逝世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徐洪杰因病逝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3:00:44
奥运冠军李小鹏也没想到,自己13岁的女儿,已经开始为他争光了!

奥运冠军李小鹏也没想到,自己13岁的女儿,已经开始为他争光了!

素衣读史
2025-09-15 17:18:17
2025-09-15 17:39:00
白宸侃片
白宸侃片
主更悬疑科幻!片荒看我就对了
254文章数 104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经营你的治愈拼贴小店!《小小手账铺》开放试玩!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数码要闻

清晰更护眼,华为爆款平板解锁无纸化学习新体验

手机要闻

一年半磨一剑!魅族22评测:要做6.3英寸的综合体验旗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