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是个鸡贼的杠精,可以说此前预料了对手的反应。而从西贝高调回应开始,就已经输了。
因为,老罗深谙大众的心理:
第一,西贝的菜贵,而且现在比以前更贵,这就是原罪。仅凭这一点,就有无数网友恨你。压根不会听你讲什么道理。
第二,所谓预制菜,已经被污名化、妖魔化了。只要被打上“预制”这个标签,饭店客流就会锐减。
假如西贝被点名用预制菜,不回应,那是默认了,输了;被点名之后,直接回应,就如同和疯子吵架,输得更惨。
因为预制菜没有明确定义。基本上,凡是连锁、品牌、全国性的餐饮企业,都是配备中央厨房的。为了统一口味和质量,都有预制的成分。
比如,牛羊肉要统一采购,才能保证口感,能有几家是现杀的,切完再冷冻算预制么?另外,为了保证口味一致,很多调味包也是预先做好的,调料包算预制么?
很多男士爱吃猪大肠,猪头肉,通常都是先煮熟再炒或者炖,算预制么?回锅肉算不算预制,葱油、猪大油算不算预制呢?
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吃海参,那么海参其实是由湿到干处理过的,算不算预制?很多人喜欢吃烤肠或者熏鲅鱼,这又算不算是预制?所谓国标的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我们平时吃的很多,是预制菜,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方便面,只是更多的预制菜没有提前告知,也缺乏相应标准。
有条条框框说,凡是经过工业加工的才算预制,这更扯淡。青岛知名品牌鱼水饺,皮是机器做的,肉是机器搅的,包是人工包的,工业流水化生产,冻起来之后吃的时候再煮,请问,这算是预制吗?如果这算,那么不用机器擀面,只用人,就比原来更安全,就不算预制菜吗?
预制处处可见,不可避免。为什么行业里出来发声的人少?因为谁出来说真话,谁就要挨骂;哪个酒店出来说明真相,立即生意就受损。这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私下说,不能公开提。
预制菜的难题在于,中餐和西餐不同,各大菜系也不同,要一套统一的流程和数据支撑,难上加难。比如,加不加添加剂、防腐剂,量应该是多少?预制后保质方式应该怎样,保质期是多少?哪些菜品预制后可能会有其他反应,应该明确不能自制等。
从这餐饮角度来讲,西贝的问题不过是连锁、品牌餐饮的一只“替罪羊”,而不仅仅是老板情商低,公关反应差。
从传播角度来说,wangle需要能够容纳更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能听业内人士的发生。而不是动辄网暴,打标签,在网上游街和搞站队。
我们要有理性和建设性,更多的逻辑和宽容,才能减少更多“预制菜”类似事件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