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神器”聚能环或致命:风险成因、事故影响与安全启示
一、事件核心:被吹捧的“神器”暗藏致命风险
聚能环(又称节能罩、聚火灶)是宣称能“聚拢火焰、节省燃气”的厨房装置,近期因多起中毒、爆炸事故被推上风口浪尖。
典型案例:
杭州张女士一家中毒事件:2025年9月,张女士在安装聚能环的灶具上烤肉时关闭门窗,导致全家一氧化碳中毒,送医后确诊为急性中毒,所幸治疗及时无生命危险。经查,聚能环与灶具不匹配,堵塞氧气进气通道,使燃气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河南平顶山爆炸事故:用户安装聚能环后,燃气灶玻璃面板因受热不均爆裂,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了其结构安全隐患。
北京海淀区2人死亡事故:2023年7月,一户居民使用聚能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造成2人死亡,社区紧急发布安全提示要求停用。
二、风险成因:设计缺陷与违规使用的双重陷阱
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超标
聚能环遮挡灶具喷气口,阻碍空气流通,使燃气无法与氧气充分混合,导致不完全燃烧。
实验数据:加装聚能环后,一氧化碳浓度从正常灶具的5-6ppm飙升至550ppm以上(通风不良环境下),远超安全标准。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轻度中毒可致头晕、恶心,重度中毒会引发脑水肿、心律不齐甚至死亡。
玻璃面板爆裂风险
聚能环使灶具局部温度升高,导致玻璃面板冷热不均。若遇冷水冲击或长时间使用,可能引发爆裂。
案例:河南平顶山用户安装聚能环后,玻璃面板因受热不均炸裂,险些造成人员受伤。
违规安装与法规禁令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禁止擅自安装、改装燃气设施。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家庭用户不得私自加装影响燃具性能的装置。
法规依据:
市场乱象:聚能环作为非标配件,缺乏质量监管,部分产品与灶具不匹配,进一步加剧风险。
三、事故影响:从个体悲剧到社会警示
人身安全威胁
全国多地发生聚能环中毒事件,仅2021-2023年就导致数十人中毒,多人死亡。
中毒者以老人、儿童为主,其身体对一氧化碳更敏感,后果更严重。
财产损失风险
玻璃面板爆裂可能损坏厨房设施,维修成本高昂。
燃气泄漏或爆炸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整栋建筑安全。
社会信任危机
聚能环销量火爆与安全事故频发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消费者对“节能”“安全”宣传的盲目信任。
监管部门多次发布安全提示,但部分商家仍以“防风”“节能”为噱头销售,加剧市场混乱。
四、安全启示:从个体防护到系统治理
消费者:立即停用并自查风险
烹饪时保持门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关闭。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使用带熄火保护功能的合格灶具。
检查灶具是否加装聚能环,若有立即拆除。
确认灶具玻璃面板是否完好,避免冷热冲击。
自查清单:
使用原则:
商家与平台:履行安全责任
电商平台应下架聚能环类非标产品,禁止虚假宣传“节能”“安全”。
商家需明确提示风险,不得诱导消费者违规安装。
监管与法规:强化执行与宣传
燃气公司应将聚能环纳入安全检查范围,对违规用户出具整改通知。
社区、媒体需加强科普,曝光典型案例,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推动《燃气具安全标准》修订,明确禁止加装聚能环等影响性能的装置。
技术替代方案:科学节能才是正道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灶具,而非依赖外挂装置。
通过改善厨房通风、合理使用燃气实现节能,避免“伪节能”陷阱。
五、结语:厨房安全无小事,莫让“神器”变“凶器”
聚能环的流行折射出消费者对节能、便捷的追求,但其设计缺陷与违规使用已造成严重后果。从个体到社会,我们需以科学态度对待厨房安全:
消费者:警惕“网红神器”的营销话术,优先选择合规产品。
商家:履行安全告知义务,拒绝销售风险产品。
监管:加强执法力度,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唯有如此,方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让厨房真正成为温暖而非危险的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