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村上春树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仅以《挪威的森林》《1Q84》等作品构建了充满隐喻与哲思的文学世界,更以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位作家难能可贵的良知与担当。
村上春树的历史反思,始终与父亲村上千秋的战争经历紧密相连。他的父亲1917年生于京都,作为寺庙住持的次子,1938年被征召入伍,成为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6连队的辎重兵,负责运输物资,此后又两度被征召,参与了多场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成为村上春树心中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
《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一书,便是他直面家族战争记忆的结晶。书中开篇,他以温情笔触回忆小学时与父亲一起丢猫却意外发现猫咪自行归家的往事,可当话题转向父亲的战争经历,文字瞬间褪去温度。他在书中提及,小学时便从父亲口中听闻其所属部队残忍杀害中国人的往事,这段记忆成为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精神创伤”。他清醒地认识到,即便再痛苦、再想逃避,也必须将这份记忆接纳并传递下去——“不然历史这东西就没意义了”。
为了理清父亲在战争中的具体经历,村上春树花费5年时间查阅资料,直至确认父亲所属部队未参与南京大屠杀,才坦言“像终于放下了个沉包袱”。这份对历史细节的较真,并非为父辈开脱,而是试图在复杂的个体经历中探寻历史的真相。也正因这份对历史的执着反思,他与父亲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长达20多年未曾见面,直至2008年父亲临终前,父子关系才得以缓和。
除了在作品中剖析自我与家族的战争记忆,村上春树更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日本正视侵略历史。2015年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他直言“对侵略战争道歉不是丢人的事”,明确指出“日本侵略其他国家是事实”,强调历史认识问题至关重要,“认真道歉特别有必要”。在《弃猫》的结尾,他以雨滴为喻写下:“我们只是落向广袤大地的众多雨滴里那无名的一滴,每滴雨水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历史,继承历史是每滴雨水的责任和义务”,将个体与历史的联结诠释得淋漓尽致。
村上千秋的经历,实则是日本民间战争记忆的一个缩影——他并非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却实实在在是侵华日军的一员,战后因战争记忆的折磨,每天对着佛龛念经忏悔。村上春树对父亲经历的挖掘,不仅是为了自我解惑,更像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面对历史的范本:面对前辈的过错,既不盲目苛责,也不刻意回避,而是先理清事实,再承担起记忆的责任。
这样的态度,自然触怒了日本右翼势力。他们指责村上春树“讨好中国”“把文学搞成政治”,甚至抵制他的作品,这背后恰恰是日本社会中“回避侵略历史”势力的恐慌与反扑。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日本年轻人因他的作品,得以窥见课本中被遮蔽的战争真相,开始主动探寻真实的历史——这正是村上春树作品的力量所在,它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认知的盲区。
村上春树的价值,从不只在于文学创作的成就,更在于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面对历史的理性姿态:不极端、不逃避,既不因前辈的过错而自我否定,也不漠视历史的伤痕。对日本社会而言,他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反思的必要性;对整个世界而言,他则以一位作家的良知,证明了铭记历史、反思过错,才是走向未来的正确道路。在历史认知日益模糊的当下,村上春树的坚守,无疑是对“良知作家”最好的诠释。
读者朋友们,对此,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