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夜深了,非洲赤道雨林的边缘,一场看似寻常的湖畔夜晚忽然变得诡异起来。
1984年8月的某个深夜,马农湖旁的村民隐约听到湖面下传来的隆隆声,但没有多少人在意。
直到两小时后,一团白色雾气顺着湖边公路缓慢蔓延,黑夜里没人会想到,这竟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屠杀的前奏。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照常出门上路。谁都没有多想,晨雾稀松平常,空气里没有任何异样的味道。可是当人们踏入雾气那一刻,灼热的窒息感突然袭来,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按住喉咙。
许多人甚至连呼救也来不及就倒地不起。几分钟后,风吹散白雾,路旁的尸体和摩托车静静地停在原地,有人在车上,有人在田边,甚至连身边的牲畜都躺倒了。
上午十点半,阳光照进耕地,37具尸体分布在路边和村口,空气里什么都没有,真正的“死神降临”往往没有丝毫征兆。
现场让人想起古罗马庞贝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沉睡多年,突然爆发。火山灰和毒气几小时内淹没整个城市,似乎时间停滞,数千人在毫无防备下消失。
最初,当地流传着‘湖神发怒’的传说,村民忐忑不安。政府却担心是恐怖分子的化学武器作祟,派遣警察四处搜查,结果一无所获。
直到冰岛火山学家西古德森亲临调查,才查明马农湖深层湖水长期积聚二氧化碳,像一瓶拧紧盖的汽水,外力扰动下,二氧化碳汇聚成无色的气体云,贴地面扩散开来,结果酿成夺命灾难。这个解释,既科学又带着一种冷漠的幽默色彩。
而刚过去不到两年,尼奥斯湖又在1986年8月21日爆发惨案。夜晚9点,村民刚准备休息,湖面再一次传出隆隆异响。
接着,30万吨重的二氧化碳云像巨兽一样从湖面涌出,携带25米高的‘湖中海啸’扑向岸边。气体云每小时推进100公里,贴着地面奔袭村落,25公里山谷瞬间被死气覆盖。
那些住在高地上的居民成了唯一幸存者,其他人,不管是在家中还是路边,全都窒息倒地。甚至有苍蝇都全军覆没,整个村庄陷入彻底的死寂。更离谱的是,尼奥斯湖的湛蓝湖水在爆发后变成了血红色,如同魔鬼洗礼后的地狱。
这一夜,1746条人命静静流逝,还有3500头牛也在同一时间倒下。幸存者大多患上终身呼吸病,皮肤溃烂,甚至身体瘫痪。就像明朝王恭厂爆炸那样,所有人只讨论“怎么死的”,“到底是啥黑科技”,没人能真正解开谜团。
当科学家逐步排查,最后发现,触发尼奥斯湖爆发的正是突发的山体滑坡,巨石砸进湖面,打破湖水上下层平衡。就这样,二氧化碳像奔脱的猛兽一次性释放,酿成罕见的“湖泊喷发”。西古德森提出‘湖泊二氧化碳炸弹’理论,终于让世界信服:非洲这些火山区深湖,就是天生的“定时炸弹”。
事后,科学家们反复琢磨怎么消除隐患。2001年,他们在湖面搭建浮台,用管道一点点抽取深层二氧化碳水体,像人工喷泉一样不断釋放气体。到2009年,马农湖完成除险,尼奥斯湖到2019年也算稳了。
工程师说,这种浮台抽水方案就是“低成本定制创新”,既简单又能救命,算是给欠发达地区量身定做的防灾利器。你细品,这和1952年伦敦大烟雾灾难后人们清理空气的做法异曲同工,从被动死亡到主动干预,人的命运被技术改写,多少带点戏剧感。
不过,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这些已经除险的湖区,而是更大的威胁还埋伏着。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交界,基伍湖像个巨型炸弹,长八十多公里,宽四十多公里,湖底藏着3000立方公里二氧化碳和60立方公里甲烷,比尼奥斯湖爆发规模大三千倍。
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旦同时喷发,那场面绝对堪比维苏威火山吞噬庞贝的盛况。这里生活着两百万居民,湖边还有两座大城市,不夸张地说,基伍湖的气体一旦喷出,24小时内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难。
更诡异的是,基伍湖的危险局面没人能完全掌控。一边是刚果金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科学家连测量数据都难保证安全;另一边卢旺达虽开始甲烷资源开发,但速度慢,25年也只能移除不到5%的甲烷。
甚至有专家担心,这种开发本身反而会打破湖水层的压强,诱发灾难。打个比方,基伍湖像一枚开了裂的老式炸弹,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响”。
而且关于爆发时间的预测也满是争议。有人认为2090年甲烷可能达到饱和,另一拨科学家却随便一挥手,说没证据。加上地震、干旱、气候变化这几大变量,就像给炸药桶插满了点火线,谁也不能保证哪天先爆。
到了这里,你会发现,人们能做的仅仅是监控数据、缓慢开采、加强灾害知识科普,可彻底消除风险?根本不现实时。国际社会重视“健康安全”“环境人权”,但信息、资金、技术的普惠距离非洲乡村还是太远。
想到这,我突然联想到1952年伦敦大烟雾,污染物致死四千多人,一直到后来的清洁空气法案才治住城市灾难。弱国陷阱,信息鸿沟和环境风险,真不是一句“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抹平。
这些湖区灾难,其实在全球政治博弈里有着特别的地位:科技、资源开发、地缘冲突三股暗流交织。
尼奥斯湖的爆发影响了灾害治理思路,而基伍湖背后的资源开发欲望和安全困局,又让今后的国际合作变得复杂难解。这就是所谓“全球治理能力溃败点”,越是弱势地区,越成风险积压的温床。
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总感觉只是表皮。哪怕有了科技、国际援助、风险金融,面对这样规模的隐蔽危机,只能慢慢“拨丝抽茧”,争取一线生机。
未来,也许真的只有全球协同的智能监测、大数据预警、应急救灾能力才能扭转局面。
但在此之前,这些湖泊注定会让世人时刻心惊肉跳,每个人都只是准备迎接下一次“死神的打盹醒来”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