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那一瞬间,我坐在老旧的皮椅上,看着屏幕里78岁的克林顿慢条斯理地说中国崛起不是美国误判。“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成长,并非我们的失误,而是他们拼出来的。”镜头定格,他的表情,带着美国精英们对局势的复杂心绪。
很多人早就爱问——中国这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是否只是美国疏忽或放水?我见过不少分析,说如果华盛顿早点翻脸,咱们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但真相,像九三阅兵那天的天安门广场一样,明晃晃地摆着。拜登手下沙利文嗓门很大,批评克林顿当年的对华“接触政策”,说全球化是旧时代的闹剧,才把中国推上了新高度。
其实这套剧情,脱离了中国崛起的势能和底子。克林顿在采访时提到,“我任上就预料到中美会激烈竞争,中国终会成为最大经济体,我的任务是让美国在那天到来时无损自身利益。”这话没什么空洞。
美国人其实早就算计着怎么让中国成长在自己的规则里,什么WTO、什么开放,实则是想一边合作一边套上枷锁。你细品,他们口头鼓励中国融入世界,暗地里怕中国不进来,又怕中国进来后长得太快。
具体的时间线拉出来,是教科书级别的明白账。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美国当时GDP是2.35万亿美元,中国只有0.15万亿美元,差距十五倍还多。
1987年,美国GDP涨到4.86万亿,中国0.27万亿,这才不到十年,鸿沟反而更大。关键转折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美国GDP是10.58万亿,中国1.36万亿,差距迅速缩小。
那之后,咱们经济像坐火箭一样起飞。到了2010年,中国GDP逼近6.19万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而那时美国GDP是15.05万亿,两国差距变成2.43倍,已经不一样了。
有人说中国这波逆袭靠的是外资、外需和全球规则。但我说,咱们能有今天,靠的还是自家十四亿人口激发出的市场试错、地方竞赛和基建狂飙。
中国搞政策试点、基础设施扩建和高储蓄,拼出来了一条“高速试错—快速复制—规模扩张”的样本。WTO和外贸只是在帮咱们加速升级,但不是决定性的开关。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差点崩掉。美国财政部长亲自跑来北京求助。中国果断抬出4万亿投资,把经济拉了回来,这操作离谱,硬生生救了全球供需结构,也把美国托出了泥潭。
你说这互利不?欧洲却因此引发了债务危机,萎靡了10年。中国的救市不是单一帮自己,也是向世界输出了“稳定器”作用,让全球结构错配依赖更复杂。
美国出了困境,奥巴马一看,立马提“重返亚太”,还抛出“G2”建议,好家伙,但中国拒绝当二人转,明确走自主和平、不干涉的路。
2018年,特朗普领导下对中国开打贸易战、科技战,局面突然紧张。
记得2018年贸易战刚爆发时,国内不少声音很虚,包括马臣那篇《现在向美国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这让我想起汪精卫当年认怂的逻辑,认为与强权对着干越久损失越大。
但这次中国的回应很硬气:直接反击,并且加速做内需替代、技术突围和多元化布局。到2024年,中国GDP冲到18.74万亿,已经是美国的64.2%。
真的不一样了,大国竞争,“主动反制+适应升级”成为中国新常态。在贸易冲突里,不再一味妥协,被动成过去式。
但有些人还是习惯用简单逻辑:中美接触,美国帮了忙,中国自然就起飞了。看数据确实中国进步快,可同样逻辑,也能说美国和我们建交后经济也成倍扩张。
1978年美国GDP是2.35万亿,2024年直接涨到29.18万亿,难道也是中国赐福?其实,中美经济是全球化利益网里的共生结构。如果说美方成全了中国,那也得看中国廉价制造强行帮美国压通胀,两方相互嵌套。
话说回来,1952年中国GDP才0.07万亿人民币,新中国才刚满三年,1963年拉到0.13万亿,差不多翻倍。1973年蹭到0.28万亿,十年又翻一番。1978年改革开放时是0.37万亿,二十多年里涨了四倍多。
那个时代没有通胀,几分钱买东西。我小时候买根冰棍用几分钱,现在都没人敢信。那年代GDP还不能完全反映实际进步,钢铁产量才是真指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钢铁产量不到16万吨,90%都在东北给日本占着。到1959年突然飙到1400万吨,超过日本二战前高点。工业化的背后,是体系自立和战略定力。1978年钢铁拉到3200万吨。
这就是1962年对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优势的底气。打个比方,抗美援朝时是“气多钢少”,对印对越就成了“气多钢多”。有底气才不怕强权。
说真话,中国享受的现代化生活,全是实实在在的钢铁和水泥筑起来。1949年水泥产量才70万吨,1978年涨到650万吨,到2014年爆到25亿吨。工地一块块房子拔地而起,家电开始普及,水泥马路修到村头。
这些硬基础,就是工业化的真相。外界常说中国现代化靠外部机遇,其实底层动力是体制结构和社会动员力。
再说,没有美国我们也能发展,有美国的帮助,节奏能快点,但互利才是本质。美国冷战胜利离不开中国介入,通胀管控有赖于中国制造。这不是谁施舍给谁,而是双方都有价值。收起那份傲慢吧。
其实,和历史上19世纪末英国面对德国经济超越很像。那时德国工业产值冲到欧洲第一,英国没有一味打压,而是用外交和特惠制为自己争利益。
克林顿那种务实态度,其实就是在守成大国和新兴力量之间寻找平衡。不是谁覆灭谁,而是老大哥琢磨怎么守局,新势力搏命往上挤。
一代人,几十年,吃了十个馒头才算饱。之前苦是为了垫底,今天盛是因为坚持。没有体系自立、没有独特试错能力,哪有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大船。谁都不是救世主,也都不是背锅侠。正是我们的底气,决定了我们的站位。
现如今,中美博弈仍未停歇,大国对话有时像下棋,有时像打牌。但谁都得承认,过去这些年中国走出来的路,是几代人的心血,是体制和国民共识的胜利。数十年布局,才有今日之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