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站在人民大会堂指挥乐团,穿着燕尾服,神情庄重;他和刘德华同台演出,和施瓦辛格牵手合影,一时间风头无两。
那一年,他才20岁,却成了全国最火的“天才指挥家”。
可现在的舟舟,已经45岁了,远离了聚光灯,每天在乡下跟着艺术团种地喂鸡,拿着600块的低保过活。昔日的光环,全都褪去了。
他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他仿佛还停留在那个最初拿起指挥棒的日子,笑容一样纯真,动作一样热情。
只是,他再也不明白,为什么观众越来越少,也没人再喊他“指挥家”了。
这一切的背后,藏着一个父亲苦心编织了二十年的谎言,也藏着一场温柔而残酷的骗局。
一、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拐弯
1978年4月1日,舟舟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普通音乐家庭。父亲胡厚培是交响乐团的提琴手,母亲张惠琴是普通职员。
这天是愚人节,但他们并不在意,只知道等了多年终于盼来一个孩子,喜悦冲昏了头。
可是,喜悦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月。
医生一纸诊断书下来:舟舟患有唐氏综合征,智力停滞在3岁,不可逆,一辈子也长不到“正常”。
那一刻,天像塌了一样。
张惠琴哭了整整三天三夜,还一度想带着舟舟一起了断,是丈夫把她从绝望里拉了回来。胡厚培只说一句话:“既然是咱的儿子,就得活下去。”
从那以后,家里的天彻底变了。
胡厚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智障教育法,张惠琴辞掉工作,全职照顾儿子。舟舟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连筷子都拿不好,八岁才勉强能数到五,日子一天天熬过去。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未来。两口子年纪大,怕自己走得早,舟舟没人照应,于是申请生了个女儿。小姑娘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哥哥以后得靠你。”
家里负担重,但苦还能咬牙扛。可外面的眼光才是刀刀见骨。
小区里的孩子嫌舟舟“傻”,不是推他一下,就是朝他脸上扔东西。他什么都不懂,只会一个劲儿傻笑。胡厚培一次次去找孩子家长理论,换来的却是冷冰冰一句话:“别带你儿子出来吓人。”
他无能为力,只能把舟舟带去自己的单位——交响乐团。
二、意外“天赋”,让他火遍全国
那时候,舟舟才六岁。
他坐在排练厅一角,看着舞台上的乐手演奏,眼神专注得吓人。有一回,乐团在排《卡门》,大家正练得起劲,突然发现——舟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拿着根筷子就跑上台“指挥”了起来。
最离谱的是,他居然指得有模有样,节奏居然还跟得挺准!
全场人都愣了。
有人开始打趣说:“这是你儿子?看着有点意思啊。”
那一刻,胡厚培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傻儿子真有音乐天赋?
从那天起,他开始有意识训练舟舟——不教乐理,教动作,教表情,教谢幕姿势。
他甚至亲手做了几根专属“指挥棒”,教舟舟怎么握、怎么挥、怎么摆pose。
没多久,这个“台上煞有介事,台下一问三不知”的傻孩子,就在圈子里出了名。
1997年,湖北电视台一位编导看到舟舟“指挥”的样子,被深深打动,决定拍一部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播出那天,观众一片沸腾,收视率破表。
没多久,央视、湖南台都跟着转播,全国媒体争相报道,一个“智力只有三岁的天才指挥家”的标签,就这么贴在了舟舟身上。
1999年,他登上了春晚;2000年,人民大会堂为他敞开大门,施瓦辛格亲自为他捐款;2001年,他受邀在国外巡演十几场,一场能挣上万块,火得不行。
但从头到尾,没有人问一句:他,真的懂音乐吗?
三、一场精心设计的“童话”
这个问题,直到十年后,才有了答案。
2008年,有专业人士开始质疑:一个不会识谱、不懂节奏的人,怎么可能指挥一整支交响乐团?
后来更有人注意到——每次舟舟“指挥”,台下乐手压根不看他,全靠提前排练。他一旦即兴,整个乐队立马出错。
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根本不是指挥,是跳舞。
压力来了,质疑来了,负面报道也一股脑儿扑上来。
面对镜头,胡厚培终于松口了:
“舟舟不会指挥,他只是记动作,听节奏,跟着晃。”
他说得平静,但眼圈却红了。
“我就想让他在人生里拥有一点尊严,一点别人给不了的光。”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无数人心里。
那个曾经站在台上接受万人掌声的男孩,只是一个模仿型的智障病人。
他不知道“交响乐”三个字代表什么,也不理解指挥棒的意义,他只知道——大家都在看他,大家笑他就笑,大家鼓掌他就开心。
而这些年,他拼命地“演”,只是想要被喜欢。
胡厚培拼命地“捧”,只是想让儿子被尊重。
可代价,是公众的信任,是一场“全民励志”的幻灭。
四、母亲走了,妹妹远了,爸爸老了
舟舟出名后,家里确实过得好多了。
新房换了,汽车买了,母亲治病也有了钱。只是,母亲的癌症终究没能扛住。
她走的那年,舟舟在演出,他压根没明白妈妈已经不会回来了。
葬礼上,他还在一旁对着照片傻笑,叫“妈妈”,叫了三天。
妹妹大学毕业后结婚了,起初把舟舟接去一起住。但舟舟不适应那种“规矩太多”的生活,稍微做错点事就被说,他觉得“家不像家”,没多久就自己跑了出来。
胡厚培没办法,又把舟舟送进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安排他简单表演,顺便能赚点生活费。
后来舟舟得了肺癌,医生都觉得救不回来,结果硬是奇迹般活下来了。
这一年,胡厚培也老了,80多岁,胰岛素打了四五年,眼看着自己也快熬不住了。
他想托付给女儿,可女儿只说一句话:“你从小就只看舟舟,从没管过我。”
再后来,舟舟就住进了江西一个乡下艺术团,白天演演出,晚上种种菜,喂喂鸡,日子过得简单却平和。
没人再喊他“天才”,也没人再让他上台背台词。
他倒自在,每天还是照旧挥动“指挥棒”,一脸陶醉。
有人问:“他还知道自己曾上过春晚吗?”
团里的人摇头:“他就记得有很多人看他,他高兴就跳两下,不高兴就坐一边发呆。”
五、结尾:
舟舟的人生,不是一场“骗局”,更像是一位父亲用命拼出来的一束光。
他不懂音乐,却用动作把“希望”演了十年。
他不通指挥,却把观众的眼泪拽了满满一把。
有人骂他“骗捐”,有人嘲他“装傻”,但更多人明白了:这不是欺骗,是求生。
胡厚培说得最重的一句话是:
“当年我选错了,如果早点讲清楚真相,也许舟舟今天还能堂堂正正地活着。”
是啊,一个有“瑕疵”的孩子,并不该靠虚荣撑起舞台,他更该被温柔以待,被公平相处。
现在,舟舟每天在阳光下笑着指挥“空气乐团”,一挥一舞,都那么认真。
那份认真,不该被嘲笑。
而胡厚培,如今最大的愿望,是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哪怕一天,也能多陪舟舟走一步。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一走,舟舟就成了孤岛。
舟舟的世界,或许注定不完美,但他曾被世界高高举起,也曾绽放过最纯粹的光。
他的余生,只求不再漂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