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2025年9月,日本朝着中国连开三枪:1000公里射程的导弹瞄准沿海,纵容蔡英文大摇大摆访日,还要为反华分子出头。
中国国防部的回应也够硬气,直接问了句"意欲何为",警告军国主义别想卷土重来。
日本这是要把中国逼到什么地步?石破茂的"忏悔"又是唱的哪一出?
作者-常
连开三枪还不够,日本这是要把中国逼到什么程度?
日本防卫省8月底宣布,在九州熊本部署改良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直接拉到1000公里。从九州到上海,距离不到900公里,也就是说,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重镇全都在这款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导弹原本只是防守用的"反舰"武器,现在升级版不仅射程远了,突防能力还提升了40%。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什么"专守防卫",而是摆明了要抢"先手"。
9月9日,台湾前领导人蔡英文以"私人身份"飞到东京羽田机场,这是她卸任后头一遭访日。日本没有公开阻拦,这在台北和北京眼里就是默认纵容。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这条红线日本心里清楚得很,但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踩线试探。
中国外交部当天就抗议了,话说得很直:"这是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最关键的一枪是外交施压。9月8日,日本外务省竟然要求中国取消对日本议员石平的制裁。
这个人长期散布反华言论,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攻击中国内政,中方制裁他完全合理合法。
可日本却在此时为一个"反华分子"出头,这不是挑衅意味浓厚,还试图倒打一耙吗?
美国的小弟想当老大,日本这步险棋能走通吗?
日本为何要在这个时机接连挑衅中国?这事儿得从美国的"印太战略"说起。近年来,美国在亚太推行这套战略,不断提高日本的地位,赋予其更多军事权限,但同时减少自身的直接投入。
美国的意图很清楚:把日本打造成"亚太版乌克兰",让其在第一线消耗中国,美国则在背后坐收渔利。
而日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通过把军事指挥权交给美国,日本既能借美国撑腰,又能在激怒中国后,把责任推到美军身上。
如果发生摩擦,日本就可以说:"这是美军命令,不是我们主动挑衅。"
这样既能挑事,又能确保美国不会轻易抽身,算是一石二鸟的策略。
去年的一次事件就是例子。日本自卫队"凉月"号擅自闯入中国领海,被解放军果断开炮警告驱离。
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高层几乎被全面调整,这很可能是美国意识到日本试图"绑架"自己,提前进行了控制。
但无论如何,日本的激进行为已经让局势火药味更浓。它不仅试探中国的底线,还不断制造把美国拖下水的机会。
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已经飙到GDP的2%,达到8.85万亿日元,堪称战后最高。
但问题在于,军工体系却严重依赖美国技术,自主能力薄弱到令人发指。
去年实战演习中,80%的导弹因为系统故障打偏了目标,这种水平,真打起来靠得住吗?
更麻烦的是,日本现在在琉球群岛大建雷达站,再加上九州的导弹部署,已经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南北夹击"的态势。
这么一来,中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东部战区立即展开"联合利剑"演习,山东舰穿越宫古海峡,正面对峙。
石破茂的最后疯狂,是要把东亚拖入战争边缘?
在日本对外频频出招之际,国内政坛也掀起风浪。
首相石破茂突然传出要在联合国发表"历史性道歉演讲",承认日本的战争侵略责任。一时间,自民党内部炸了锅。
按照消息透露,石破茂的草稿内容直指"二战侵略历史",甚至用上了"痛悔""忏悔"等词汇。这在日本高层是极为罕见的表述。
但安倍派系立马出手封杀,干事长茂木敏充严厉警告:"反省历史不能动摇国家认同。"意思很明确——你要道歉可以,别碰日本"自尊心"。
其实,石破茂的"忏悔"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而是政治自救。他即将卸任,民调低迷,右翼不买账,左翼不信任,外交上也四面楚歌。
这时候抛出一个"历史道歉"的议题,既能刷国际形象,又可能为自己留点政治遗产。
特别是对中国释放某种"善意",或许还能为中日关系打开一扇窗。
但真有那么简单吗?现代日本是一个右翼构建的社会,很多政客就是当年"侵华战争战犯"的后裔,他们害怕被"清算"。
环球时报发文明确表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必须"正本清源"。
这句话意味深长,不仅是对日本的警告,更是对未来局势的一种预告。
中国已不再满足于"口头抗议",而是准备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把问题彻底解决。从九三阅兵中展示的武器体系就能看出,中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打击能力。
无论是东风导弹、巨浪潜射,还是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都让中国具备了压制日本的实力。
道歉还是开战,日本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表面上看,日本这波操作让局势更加紧张,但实际上,它也暴露了日本的困境。日本试图借美国之力对华挑衅,但美国并非铁板一块。
特朗普政府已经意识到,日本的冒进可能会反噬美国自身利益,因此对日本的军事冒险心存戒备。
日本国内对华态度并不统一,石破茂的"忏悔传言"说明,仍有部分政客清楚中日对抗的代价。
他们愿意寻求务实合作,但右翼势力主导下的社会氛围,让这种理性声音难以壮大。
中国的强硬让日本不得不重新权衡。无论是经济依赖,还是安全现实,日本都无法承受全面对抗的代价。
特别是中国在钓鱼岛方向的警告,意味着日本若继续挑衅,局势可能迅速失控。
当前的紧张关系很可能是这种历史周期的一个阶段,而非不可逆转的趋势。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把握调整的时机。
石破茂的辞职与忏悔传言,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内部的分歧——是继续盲目挑衅,还是务实反思。这种内部分化可能为中日关系的理性调整创造机会窗口。
从地缘政治变化趋势看,东亚力量平衡正在重新调整,美国的相对影响力在下降。这为中日关系的独立发展提供了结构性机遇,但也需要两国政治家有足够的战略眼光。
如果继续在美国的怂恿下充当"马前卒",那么等待日本的,必然是中国的强硬反击。
甚至可能是一场"算总账"的全面对抗。挑衅和忏悔之间,日本不能再摇摆,中日关系的未来,也许就在这一念之间。
结语
说到底,日本这波操作暴露了一个根本问题: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小国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日关系的走向很可能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日本内部的政治平衡,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善。
你觉得石破茂最终会选择道歉还是继续强硬?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