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脚下有个靠山村,村里有个叫石小山的年轻猎户。这小伙子忠厚老实,身手却是不凡,上山打猎从未空手而归。只是年过二十,仍是光棍一条,倒不是没人说媒,只是姑娘们嫌他性子太闷,家境又一般,婚事便一年年耽搁下来。
这年深秋,石小山照例上山打猎,忽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从眼前窜过。他连忙搭弓射箭,箭矢擦过狐狸后腿,那白狐哀鸣一声,踉跄着向密林深处逃去。
石小山顺着血迹一路追赶,不知不觉越走越深,来到一处从未到过的山谷。谷中云雾缭绕,奇花异草遍地,恍若仙境。正寻那白狐时,忽闻女子呼救声。他循声而去,见一白衣女子跌倒在地,脚踝处鲜血淋漓,正是被箭所伤。
石小山心中一惊,忙上前查看。那女子抬起头来,竟是容貌绝世,眼含泪光更显得楚楚可怜。她自称白素,随父进山采药,不幸走散又受了伤。
石小山愧疚不已,当即撕下衣襟为女子包扎伤口,又将随身携带的金疮药为她敷上。白素见他诚恳,并未责怪,只轻声问起伤她之由。石小山如实相告,白素听罢微微一笑,道是天意如此,并不怪他。
石小山见天色已晚,便搀扶白素下山。说来也怪,白素脚伤虽重,行走却并不十分吃力,不出一个时辰,二人便到了山脚下。临别时,白素轻声道:“今日之恩,来日必报。”言罢,翩然而去,消失在暮色中。
石小山回家后,对白素念念不忘。三日后,忽有一老翁登门,自称白翁,白素之父,特来谢恩。言谈间,老翁对石小山的家境人品颇为满意,竟提出愿将女儿许配给他。
石小山又惊又喜,却又不免疑惑:“晚辈家境贫寒,只怕委屈了白素姑娘。”
白翁笑道:“小女并非嫌贫爱富之人。那日归家后,她对石公子赞不绝口,说是良配。”
婚事就此定下。白家似乎家道殷实,却一切从简,不出十日,便将白素送嫁过来。婚礼那日,白素凤冠霞帔,美艳不可方物,村里人见了无不称羡,都说石小山走了天大的好运。
洞房花烛夜,石小山望着娇妻,恍如梦中。白素羞怯低头,灯下更显娇媚。二人饮过合卺酒,石小山伸手为妻子卸去钗环,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后腰,忽觉有异,似乎摸到一条细长的东西,藏在嫁衣之下。
白素顿时神色大变,猛地起身后退。石小山惊问:“娘子后腰所藏何物?”
白素面色苍白,半晌才道:“实不相瞒,那并非他物,乃是我的尾巴。”
石小山闻言大惊,连退几步:“人怎会有尾?莫非...莫非你是妖物?”
白素泪光盈盈:“夫君莫怕,我确是狐仙,但绝无害你之心。那日山中相遇,实是我渡劫之时,遭天雷所伤,现出原形,不幸被你箭矢擦中。后来见你心地善良,又对我有救命之恩,才愿以身相许。”
石小山怔在原地,一时难以接受。忽想起村东寺庙中的慧明法师法力高深,或许能辨真假,当下顾不得白素哀求,夺门而出,直奔寺庙。
慧明法师已年过百岁,仍精神矍铄。听石小山叙述经过后,长叹一声:“人妖殊途,此姻缘本不该有。不过她既肯坦白,想必真心待你。老衲有一言相劝:你若心存疑虑,可取她蛇胆一观——狐仙体内皆有蛇胆,若胆色晶莹,便是善类;若浑浊不堪,则为恶妖。”
石小山犹豫不决:“取胆是否会伤她性命?”
法师摇头:“狐仙之胆不在体内,而在其尾尖三寸处,是一颗明珠般的物件。取得此物,她只会暂时虚弱,不至丧命。”
石小山归家时,见白素独坐灯下落泪,心中不忍。但想到人妖有别,终究狠下心肠,趁妻子不备,猛地撩起她后衣,果见一条雪白狐尾!尾尖处有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白素惊呼转身,见丈夫手持剪刀,顿时泪如雨下:“夫君真要取我性命?”
石小山道:“只取尾胆一观,辨明善恶便还你。”
白素长叹一声,闭目不语。石小山手起刀落,取下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说来也怪,那珠子离体后,白素并未流血,只是脸色苍白了许多。
石小山持胆再访慧明法师。法师见那胆珠晶莹剔透,赞叹道:“此乃善类之胆,百年难得一见。她对你确是真心。”
石小山悔恨交加,急忙返家,却见白素已收拾行装,正要离去。
“娘子恕罪!是我糊涂!”石小山跪地恳求。
白素扶起他,黯然道:“我不怪你。人妖殊途,本就难以为继。如今你已知我身份,心中必有芥蒂。不如就此别过,各自安好。”
石小山死死拉住她的衣袖:“我若介意,天打雷劈!娘子若走,我必随你而去!”
白素见他情真意切,终于软下心肠。二人重归于好,日子似乎恢复了往常的甜蜜。
然而好景不长,数月后,石小山忽染怪病,浑身无力,日渐消瘦。请遍名医,皆束手无策。白素日夜守候,以自身灵力为他续命,却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夜,白素梦中得山神启示:石小山乃是被取胆时沾染了妖气,凡人之躯难以承受,唯有取得长白山天池中千年雪莲,方能祛病延年。
次日清晨,白素留书一封,说明去向,便直奔长白山而去。那千年雪莲生于天池中央,有灵兽守护,极难取得。白素不顾安危,与灵兽大战三天三夜,终于夺得雪莲,自己也身受重伤。
待她拖着残躯返回家中,却见石小山已气若游丝。白素急忙将雪莲捣碎,喂丈夫服下。不过片刻,石小山面色转红,呼吸渐稳,终于醒转过来。
见妻子浑身是伤,石小山心痛不已。白素却笑道:“夫君康复,我便心安。”
经此一劫,夫妻感情愈加深厚。石小山病愈后,更是对妻子体贴入微。白素也渐渐恢复灵力,时常暗中助村民治病救灾,深受爱戴。
一年后,白素怀孕了。石小山欣喜若狂,对妻子呵护备至。然而随着产期临近,白素却日渐忧虑。
一夜,她终于对丈夫坦言:“人妖结合,产子必遭天谴。生产之时,恐有天雷降临,我未必能抵挡。”
石小山紧紧握住她的手:“纵是天崩地裂,我必护你周全!”
次日,石小山再访慧明法师,求问避灾之法。法师沉吟良久,方道:“天雷之劫,避无可避。唯有以诚心感动上苍。你可于产期将至时,前往村中山神庙,焚香祷告七天七夜,或有一线生机。”
石小山归家与妻子商议,白素叹道:“也只好如此了。”
转眼产期将至,石小山依言前往山神庙,日夜焚香祷告,诚心祈求山神庇佑。白素则留在家中,由邻家妇人照应。
第六日深夜,忽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石小山心知不好,急忙奔回家中。只见家中屋顶已被雷击穿,白素卧倒在床,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奄奄一息。
“娘子!”石小山扑到床前。
白素虚弱道:“夫君...天雷已过...我们的孩子...”言未尽,已昏死过去。
石小山抱过婴儿,见是个男婴,额间却有一点朱砂印记,甚是奇特。再看妻子,气若游丝,命在旦夕。
正当绝望之际,忽闻门外传来慧明法师声音:“快取山神庙中香炉灰来!”
石小山急忙照办。法师将香炉灰撒在白素伤口上,又取出银针,在她周身大穴施针。片刻后,白素悠悠转醒。
法师道:“幸得你诚心感动山神,香炉中留有神力,方能救她一命。”
夫妻二人感激不尽。法师却又道:“莫急言谢。此子非凡胎,额间朱砂乃是妖印,将来必遭世人歧视。你们作何打算?”
石小山与白素相视一眼,齐声道:“既是骨肉,必当珍爱。”
法师点头微笑:“善哉!既然如此,老衲有一言:此子非凡,当取名为石缘,寓意人妖之缘。好生教养,将来必成大器。”
夫妻二人拜谢。法师临走前,又对白素道:“你舍胆救夫,夺莲疗疾,历经天劫而不死,已非凡体。好自为之。”言罢飘然而去。
石缘渐渐长大,果然聪慧异常,却因额间妖印,常受孩童欺侮。每每此时,白素便教导他:“人之善恶,不在外表,而在内心。你虽非凡人,却要常怀善心。”
石缘十岁那年,靠山村遭遇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死,村民陷入饥荒。石小山虽尽力打猎接济乡邻,终究杯水车薪。
一夜,石缘忽对父母道:“我梦见一白须老翁,说我是半仙之体,若能以血滴入山神庙井中,便可唤来甘霖。”
白素闻言色变:“不可!你年纪尚小,若以血祈雨,必伤元气!”
石缘却道:“若能救全村人性命,孩儿愿意一试。”
石小山沉思良久,道:“我儿有此善心,实为可贵。但须谨慎行事。”
次日,一家三口前往山神庙。石缘刺指滴血入井,果然不过片刻,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旱情得解,村民欢欣鼓舞,对石缘刮目相看。
然而石缘却因失血过多,一病不起。白素日夜守护,以灵力续命,仍不见好转。
正当绝望时,忽有一游方道士路过,见状叹道:“此子非凡,非寻常药物可治。”言罢取出一枚金丹,让石缘服下。不过片刻,石缘面色转红,病痛全消。
道士又道:“此子命中当有三劫,此乃第一劫。第二劫将在十八岁时,第三劫在二十五岁。每度过一劫,道行便深一层。”言罢,化作一阵清风而去,方知是仙人点化。
时光飞逝,石缘十八岁那年,果然遭遇第二劫。当地知府得知靠山村有半妖少年,便欲擒拿审问。差役前来捉人时,石缘不慎失手伤及官差,被判流放千里。
临行前,白素含泪将尾胆明珠交给儿子:“此物伴我百年,有护身之效。你带在身边,或可保平安。”
石缘流放途中,果然屡遇险情,皆因明珠护佑,化险为夷。三年后,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石缘才得以返乡。
又七年,石缘二十五岁,第三劫至。一夜,忽有黑衣妖人前来,欲取石缘性命,说他半仙之体,食之可增千年道行。
夫妻二人与妖人大战,险象环生。危急关头,石缘额间朱砂突然发出耀眼红光,竟现出天狐法相,将妖人击退。
经此一劫,石缘彻底觉醒天狐血脉,法力大增。但他不忘母亲教诲,不用法术欺压凡人,反而时常暗中助人,当地百姓皆受其惠。
岁月流逝,石小山与白素渐渐老去。因白素是狐仙,衰老较慢,为与丈夫相伴,自愿以修为换取与丈夫同步衰老。
石缘三十岁时,父母双双离世。临终前,白素将石小山的手紧紧握住,轻声道:“夫君可还记得当年取我尾胆之事?”
石小山笑道:“怎会忘记?那是我做过最糊涂的事。”
白素却道:“若非如此,我也不会知道夫君真心待我。人妖相恋,本逆天而行,幸得夫君不弃,白素此生无憾。”
二人相视而笑,同日而逝。
石缘将父母合葬于长白山脚下,守墓三年。三年后,他额间朱砂渐渐淡去,彻底化作人形。后人传说,他游历四方,专做善事,成了地仙之流。
靠山村后改名为缘村,村中山神庙至今香火鼎盛,庙中除山神外,还供着三位保家仙:一位猎户打扮的男子,一位白衣女子,以及一个额间有朱砂印记的少年。
每逢旱灾,村民仍会到庙中祈雨,据说有求必应。而关于那段人狐相恋的奇缘,也通过说书人的口,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当地最美的传说。
庙中老僧常对香客说:“情之一字,超越种族,跨越生死。只要真心相待,何惧人妖殊途?”
至今,长白山一带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真情若在,狐亦为仙;真心若失,人亦成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