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烟台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签约仪式成功举办。来自青岛、烟台、潍坊的4名公费农科生及其监护人与定向县海阳市完成签约。4名公费农科生均被山东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将在大学期间接受系统的农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毕业后返回海阳市基层农技推广岗位服务。
签约会上,来自招远阜山镇的范永杰同学以620分的高考成绩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可以进入大城市和众多名校的分数,他毅然选择了公费农科生项目,即将进入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什么是公费农科生?为什么设置这一岗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是基层条件相对艰苦,导致基层农科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长期存在”招不来、下不去“的情况,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山东省专门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办法》,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重点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本科生,学制四年。这一制度设计,让公费农科生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了较多高素质人才。
自推出以来,公费农科生项目热度持续攀升,“含金量”与吸引力日益凸显。据统计,烟台市公费农科生项目的最高录取分数从2023年的606分跃升到今年的620分,最低分也从581分大幅提升到611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自2018年以来,烟台市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已累计签约培养267名公费农科生,其中174名已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在基层农技推广一线发挥着骨干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生力军。
哪些大学能报?学什么专业?
山东省内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等,专业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水利水电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根据政策,公费农科生在培养学校四年修读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同时可参加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毕业后,定向就业区市有关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组织公费农科生与区域内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需求岗位内进行双向选择,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公费农科生的就业单位一般是以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为主。具体工作岗位一般是:农业技术服务、乡镇农技推广员、农业技术等。工作后的薪资待遇总体上是当地事业编人员的平均薪资水平。虽然工作环境和薪资可能不如城市优越,但稳定的编制保障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面对“高分低就”的质疑,我们需要认识到,当代年轻人更加务实,更注重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前景。公费农科生项目提供了一条直达事业的捷径。
从家长角度看,支持孩子选择公费农科生项目是基于对就业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
“把孩子放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历练成长,尤其是在烟台这样农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城市,相信他们的未来必将大有可为。”杜永珊同学的父亲杜林龙说。
烟台农业实力雄厚,202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19.53亿元,是山东省首个突破1300亿元大关的城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7元,为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范永杰的选择在签约仪式上显得信心十足:“即使有更高分数,我依然会坚定地选择公费农科生这条路。”
他的话代表了新一代农科生的心声。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片需要青春与智慧浇灌的希望田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些年轻人在乡野大地的成长空间,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阔。
生活在招远,关注我们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