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即将重启的关键节点,特朗普突然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9月10日撤销了对鹰派代表人物兰登·海德担任美国商务部出口管理助理部长的提名。
这个消息不大不小,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华盛顿的政治池水,激起了不少涟漪。这个职位可不是可有可无的闲职,它直接管着美国对外出口限制,尤其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卡脖子”政策。
这时候撤人,是巧合,还是特朗普有意下的一步棋?不少人开始揣摩,这是不是意味着,对华态度一直“能硬就硬”的特朗普,也开始对自己阵营里的极端鹰派动起了手脚?
兰登·海德:鹰派中的“技术流”,被特朗普悄悄按了暂停键
兰登·海德这个名字,在普通美国人眼中或许陌生,但在中国问题专家圈里,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幕后操盘手”。
海德曾在美国国会“中国特别委员会”工作多年,不是那种上电视发表强硬言论的政客,而是专门钻研政策细节、把制裁中国企业写进法案的“技术型鹰派”。
他的政策设计手法精准到位,常常是表面看起来中立,实则暗藏杀机。
半年前,特朗普把他提名为负责出口管制事务的商务部高官,正值中美科技博弈激烈、关税战一触即发。
彼时的特朗普,正需要这些“狠角色”为自己的强硬路线站台。海德的提名,是在对华鹰派势力看似如日中天的背景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然而,风向说变就变。就在最近,白宫突然撤销了对海德的提名,没有解释,也没有道歉,只说他会继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
更有意思的是,海德本人也没有出面发声。这番“静悄悄”的处理方式本身就很反常。
而特朗普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组早就开始了,过去的核心成员被边缘化,海德即便留在那儿,也未必还有什么实际话语权。这一来一去,怎么看都像是特朗普在“体面地让他靠边站”。
提名撤了,信号释放了:鹰派不再是香饽饽
在华盛顿,提名和撤销提名,从来不是简单的行政流程,而是一种政治语言。
就像当初特朗普撤掉马斯克密友艾萨克曼的NASA局长提名一样,背后往往是权力平衡的调整,或者政策方向的改变。
海德的撤销,更像是特朗普给鹰派发出的一个警告:别再给我添乱。
过去几年里,鹰派在特朗普政府里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他们不讲情面,主张“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但关税战打到现在,效果并不理想。特朗普身边的人早就开始反思:是不是太依赖这些只会喊打喊杀的鹰派了?
据《路透社》报道,早在上一轮NSC改组时,特朗普就把一些中国事务团队踢出局,认为他们在关税战中误判形势,闹得自己难下台。
这次撤掉海德,或许就是“第二轮清洗”的开端。特朗普可能已经意识到,眼下中美关系的重头戏,不是斗狠,而是谈判。
他需要的是能在谈判桌上讲逻辑、讲数据的政策专家,而不是一味对抗、搞破坏的极端分子。
海德的“专业技能”是搞封锁搞限制,但在谈判场上,这种人只会拖后腿。当年特朗普亲自参与关税谈判时,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都被迫收起鹰爪,海德这种连“谈判”都不屑一顾的角色,自然成了障碍。
而从时机来看,现在撤掉海德,也算是给他留了点面子。关税战暂告一段落,谈判还没正式开始,撤人不会太难看,也不至于引发党内反弹。
既保住了海德“强硬派”的政治标签,又把他从关键岗位拿下,特朗普这一手,确实够老辣。
鹰派太多,不仅乱阵脚,还坏大事
其实,海德不是孤例。环顾特朗普内阁,鹰派几乎成了标配。
从被中方多次制裁的鲁比奥,到在各种场合高喊“中国威胁”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这些人对中国的态度基本是“能打不谈”。可问题是,鹰派再多,政策就更好吗?恰恰相反。
鹰派的最大问题,就是把对华政策变成了意识形态斗争。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讲究的是利益平衡和战略博弈,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政治宣泄。
太多鹰派上位,政策就容易失去灵活性,一旦陷入“你对我不善,我就翻桌子”的死循环,最后谈判桌都找不到了。
更严重的是,鹰派的强硬经常建立在误判的基础上。
关税战打到今天,美国企业吃了不少亏,农产品出口也受了影响,真正让中国屈服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回头看,很多鹰派鼓吹的政策,其实是“拍脑袋”决策,既不讲数据,也不看后果。
而在谈判过程中,强硬派往往反而成了阻碍。你说一句“可以谈”,他就立刻说“不能软”;你想让步一点,他马上说“这叫投降”。
结果就是,美国谈判代表被自己人牵着鼻子走,进退两难。特朗普可能已经意识到,别看这些人嘴上说得漂亮,其实一点忙都帮不上,还可能把事情搅黄。
特朗普向来讲“美国优先”,但“优先”不是“硬上”;有时候,该谈就得谈,该让就得让,前提是对美国有利。
鹰派的极端立场,反而可能让美国错失真正的利益。这一次撤掉海德,正是特朗普在“务实”和“强硬”之间,做出的一次调试。
风向在变,务实在升温
从兰登·海德的提名戛然而止,到特朗普对鹰派的态度悄然生变,种种迹象说明,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开始重新审视“谁是真正的帮手,谁是碍事的绊脚石”。
鹰派并没有出局,但他们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不再是政策制定的核心,而是被放在“看守席”上,随时准备“喊两嗓子”,但别真上场。
这不是转向,而是权衡。在中美这个全球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单靠强硬走不通,盲目示弱也不靠谱。
特朗普深知,要想赢得谈判,就得先把自家队伍整利索,别让一群只会“拆台”的人坏了中美的大事。
这场人事调整的背后,是战略节奏的微调,也是特朗普风格的真实写照:需要谈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换人、换风格。
而特朗普,显然已经悄悄地动起手术刀,开始为这场大战做减法。风向变了,“强硬”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谁能务实,谁才有未来。
参考信息:
特朗普撤销对华鹰派涉中国关键岗位提名,有人哀号:要对华软了吗——观察者网2025-09-12 09: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