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和谈进程陷入僵局,紧张局势正在持续迎来新变数。
一方面,美国正在准备对俄实施第二轮制裁,尽管特朗普表示将尽快与普京进行通话,但美俄关系、俄乌局势仍存在诸多变数与未知的风险。
另一方面,欧洲仍坚持向乌派兵,即便是打着“为乌提供安全保障”的理由,也并不被俄罗斯所接受,普京还发出警告,称乌境内的北约部队将成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
然而,正当美西方持续干预,俄乌局势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之际,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俄发起“斩首行动”,乌电力工厂被炸瘫痪。
8日,乌克兰最大私营电力公司DTEK发表声明称,当天上午,俄军对该公司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一处工厂发动了导弹袭击,导致该工厂陷入“完全瘫痪状态”,相关设施已彻底无法使用。
目前,俄方尚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不过,俄国防部表示,俄军的确动用了大量无人机和导弹对包括基辅、顿涅茨克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的多个乌军目标实施了打击。
对于这些袭击,乌克兰方面表示,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俄军发起的一场“创纪录数量”的空袭。
可见,在和谈进程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战场对抗也将进一步升级,毕竟谈判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受战场局势影响。
此外,乌克兰能源设施被炸,除了直接影响乌克兰自身之外,也将对欧洲方面造成影响,毕竟乌克兰是欧洲重要的能源过境国,其能源基础设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欧洲的能源供应。
并且,俄乌冲突期间,双方互相袭击能源设施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随着冲突升级,俄乌间的能源战已演变为覆盖生产、运输、储备全链条的系统性破坏。长此以往,对俄乌、乃至欧洲和国际社会的影响都将是不容小觑的。
然而,正当俄乌冲突范围扩大,影响持续升级之际,俄乌战场上的局势也正迎来新变化。
第二件事,俄军下狠手了?大批美国雇佣兵被击毙。
9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自2022年开始,可能有多达数千名美国雇佣兵前往乌克兰为乌军作战,目前被统计的,已有近百名美雇佣兵在战场上阵亡。
该报道还称,前往乌克兰作战的美国雇佣兵中,不少都是具有军事背景的退伍军人,他们由于年龄、伤病等原因,导致无法再美国继续服役,便转而寻求前往俄乌战场参战。
对此,俄国防部多次表示,不少外国雇佣兵在战场上充当着“炮灰”的角色,生存几率并不高,并强调俄军对于外国雇佣兵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致的,即:只要发现,就将采取行动将其消灭。
因此,在俄乌以往的换俘行动中,几乎少有外国雇佣兵的身影。
此外,9日,俄外交部方面还公布了一段关于乌军战俘的供词视频,显示有数量不少的日本雇佣兵参战,他们与来自美国、德国和波兰等国的雇佣兵一起训练,并且虽然这些外国雇佣兵经常会与乌军在同一个基地训练,但双方被禁止进行私下交流。
在这之前,西方雇佣兵赴乌参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日本雇佣兵赴乌参战的情况倒是颇为罕见。如今相关消息被曝出,除了凸显当前俄乌局势的复杂多变之外,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日俄关系的恶化。
这还没完,9日,俄媒还报道称,乌军正在拉丁美洲招募女性雇佣兵参战,并称目前乌军对于具有医学背景及膝关节炎的前线军医岗位需求最为迫切。
由此可见,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乌军所面临的损失和损耗也是不小的,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兵源短缺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第三件事,自力更生?乌克兰开始研发新防空系统。
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目前乌克兰方面正在筹备打造一款类似以色列“铁穹”的英国防空系统,以防御包括无人机在内的空中威胁。
该报道还称,早在去年4月,英国就计划建造类似“铁穹”的防御系统,如今乌克兰想要获得的,可能是该版本的“简化版”。
从这也能看出,无人机空袭这一作战方式,的确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式,而如何防范目标小且能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是目前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美国便提出了“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等等。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乌克兰研制新型防空系统的大背景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改变了援乌政策,尤其是在防空导弹等武器方面,美国几乎“断供”,这令乌克兰大为苦恼,除了继续向美西方寻求防空武器之外,自行研发制造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不过,如今俄乌局势剑拔弩张,局势瞬息万变,乌克兰能否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新的防空系统并发挥作用,影响战场局势的发展,目前还是未知数。
还是那句话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若冲突进一步持续,俄乌双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损失,不论如何,还是祈祷战火尽早平息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