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的旧改浪潮滚滚向前,一批又一批城中村改造进入快速模式。
但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浪潮前,有个问题值得让人深思。
那就是如何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守护好一座城市的记忆与文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焕发新生?
小前线在广州一个旧改案例上,看到了答案。
曾被誉为“中国淘宝第一村”的里仁洞村,是广州城市更新中一个独特的样本。
这里最初因电子商务的兴起而繁荣,众多潮汕商人于此扎根,凭借便利的交通和低廉的房租,将里仁洞村打造成为了广州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最鼎盛时期,这个户籍人口仅五六千人的村庄,涌入了四万多人,村里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潮汕美食的香气,也创造了无数一夜暴富的传奇。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里仁洞村也逐渐面临产业升级、环境改善、文化传承等多重挑战。
△里仁洞村改造前
此后旧村开启改造更新,里仁洞村有了新故事。
就大方向而言,越秀加入后,项目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旧改典范”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智能科技、时尚创意产业于一体的可持续性产业体系。
规划中的“三轴四区”——城市绿轴、创意文化产业轴、商务科创产业轴,以及时尚科技创新中心、番禺时尚文化之都、文化教育小镇、5G科技零碳示范区,无不体现出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
△“三轴四区”示意图
但里仁洞村的改造并非一味追求崭新,而是高度重视文化传承。
2025年8月,“看见万博‘城’长:广州万博十年更新特展”在万博城市会客厅正式启幕。
这个展览巧妙地将里仁洞村与万博项目的十年更新历程完整呈现,并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将里仁洞醒狮文化升级为当代艺术表达。
在展览中,我看见一张张照片,讲述着“淘宝第一村”名誉村长、龙狮文化引路人、首批回迁家庭、创业者、警务人员、快递员等群体的故事。
这些个体故事,串联起了万博发展的鲜活记忆。
不仅如此,还有青年艺术家高漪山以里仁洞传统舞狮文化为原点创作了“百城百狮”系列作品,将传统文化以当代表达的形式呈现。
她创作的“喜狮莲莲”形象——手捧莲花的醒狮,寄托着“守护每一个人、传递福气”的初衷,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创新融合的典范。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里仁洞村与万博项目十年更新历程,见证万博从1.0版中央商务中心、2.0版万博—长隆休旅商业中心,向3.0版宜居科创中心迈进。
除了这种艺术的表达外,里仁洞旧改在规划中明确要原址修缮保护里仁洞玉虚宫、冯氏宗祠、里溪古庙、植地庄珠江纵队驻守旧址等4处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并结合住宅打造岭南特色文化社区,以活化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传承。
△打造岭南特色文化社区
这种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使得村落的文脉得以延续。
同时,里仁洞村的改造也注重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了346处公服及市政设施。
包括区级文化艺术中心、综合医院、优质中学等,旨在补齐区域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这种对“人”的关怀,是城市更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城市灵魂的守护行动。
里仁洞村的实践告诉我们,旧城改造可以通过现代与传统的创造性融合,让传统文化不是作为标本被陈列,而是作为活水继续流淌在城市血脉中。
这或许就是旧城改造中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让过去与未来对话,让记忆与梦想共生。
目前,里仁洞村的旧改进度很快,其首期复建房白地坑地块自2023年4月动工以来,历时2年实现全面封顶。
这个速度可以说刷新了广州超大型旧改项目的记录。
△白地坑组团俯瞰
政府主导,国企操刀,相关配套落地也很快。
如教育配套的兑现,项目官宣了携手广大附中引入“番广实验教育集团办学”,高标准完成了学校建设,并在今年9月迎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学。
同时,医院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万博院区已正式发布设计方案,这所三甲医院很快会进入动工状态。
此外,越秀地产还邀请了国内外顶尖的设计单位,对片区的天桥、道路等进行了规划及贯通......
里仁洞旧改的进展,让我们看到了旧改项目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希望。
城市更新不是将“新”与“旧”对立,而是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