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淄博,秋风送爽,丰收的香甜气味弥漫在城市的角落。9月12日下午,来自全市十余家烘焙企业和院校的负责人齐聚淄博技师学院现代餐旅实训中心。这里不仅有热气腾腾的面点香气,也有关于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
这是一场围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给”的对话,一次把“面包香”写进城市产业版图的探索。有人说,淄博的烧烤点燃了夏天的夜空,而烘焙,正悄然酝酿着这座城市的另一种温暖和热度。
从“新消费”到“新场景”
近年来,淄博的消费版图里,烘焙成为越来越亮眼的存在。走进各个商场街区,一家家烘焙店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成为年轻人拍照、聚会、休闲的热门场所。从博山糕点的古法传承,到“烘焙记忆”的生鲜工坊,再到哈尼家的创意甜点,淄博的烘焙产业既承载着传统韵味,也不断迸发出时尚活力。
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推动着烘焙行业迅速成长。数据显示,烘焙行业正成为淄博新的消费引流点,尤其在年轻群体中,面包、甜点、蛋糕逐渐取代部分传统餐饮消费,成为日常“刚需”。这不仅是味觉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
然而,行业的热度背后,也有现实的困境。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中直言,设备可以引进、门店可以扩张,但真正难得的是“人”的关注。从裱花师到烘焙技师,从店长到研发人员,技能人才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市场在扩张,产品在升级,但年龄结构偏大,人才储备明显跟不上节奏。”
人才短缺的另一面,是技能更新的迫切。义诚恒食品公司总经理赵增德说,如今市场对产品创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是会做面包就行,而是要懂工艺、懂设计、懂运营。面对这样的转型需求,单靠企业“单打独斗”远远不够。
烘焙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产业,靠的是手艺、创意和经验。它不像科研那样只需要少数顶尖人才,而是需要大批稳定的技能型人才支撑。正如陈志林所指出的:“烘焙行业的人才金字塔是扁平的,基础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而这,恰恰是当下淄博急需补齐的短板。
从课堂到工坊的双向奔赴
问题在哪里,突破口就在哪里。此次座谈会,政校企三方坐在了一起,探讨如何为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淄博技师学院现代餐旅实训中心,是当天观摩的重点。这座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被誉为“江北一流”,不仅拥有中西面点实训室、多媒体演示教室,还有国家级烘焙大师工作室。在这里,学生们能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中接受训练,企业也能直接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
哈尼家的师傅当场带领学生制作创意月饼,不仅展示了工艺,也让企业代表们直观感受到产教融合的意义。“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模式,学生毕业后就能无缝对接工作岗位。”一位负责人感慨道。
院校方面,淄博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主任孙秀娟分享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成果。2016年,学院的烹饪(中西面点)专业只有一个班37人,如今已扩展到12个班级,在校生超过1100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优秀毕业生正在各类企业中崭露头角,从糖课甜品的研发总监到新茶饮的区域店长,很多年轻人正通过技能实现人生跃升。
这样的案例,不仅是学生的成长故事,也是校企合作的现实注脚。“企业要发展,最怕的就是人才流失;院校要教学,最担心的是学生就业。合作,正好解决了双方的痛点。”
不仅企业和院校,培训学校也在寻找突破口。商贸培训学校副校长戴超提出,职业技能培训要不断更新方式和内容,探索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新途径,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企业代表认同。
政校企三方联动,让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链条逐渐打通。人社部门的角色,正是为双方牵线搭桥、搭建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和要素流动。
“这次观摩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甜品竟然可以这么做。”淄博工贸学校实训处主任范小镇感慨,这就是这个行业为什么能够吸引广大年轻人的最大原因。
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最终要看企业认可度。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热爱上这个行业,这才是企业获得源源不断人才补充的最关键环节。
技能永不过时
一块面包,能承载多大的产业?在淄博,烘焙不仅是消费场景的一部分,更与就业、培训、城市活力紧密相连。
从政策层面看,淄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支持体系。“技能兴淄26条”为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自主评价、技工教育发展、工学一体化改革等提供了政策支撑。本次座谈会上,人社部门还汇总整理了《支持烘焙行业技能人才发展政策清单》,涵盖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培训、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释放出积极信号:烘焙行业将获得系统性支持。
这意味着,未来淄博的烘焙产业发展,不再是零散的个体努力,而是有政策托底、有院校支撑、有企业参与的系统工程。从课堂到工坊,从培训到评价,一条完整的技能人才成长链条正在形成。
从产业趋势看,烘焙正在成为“创意产业”的新赛道。年轻人追求的,不仅是口味,更是设计感、文化感和参与感。如何在产品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如何在营销中借助新媒体传播,如何在消费场景中打造沉浸体验,都是烘焙企业未来要探索的方向。比如周村烧饼,就在传统工艺中加入现代包装和线上销售,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烘焙产业还承载着就业和创业的功能。一个成熟的烘焙技师,可以走向企业岗位,也可以自己开店创业,带动就业链条延伸。职业技能的普及与提升,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荒”,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人生选择。
淄博,这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正在通过消费产业、服务业的兴起,拓展新的城市气质。
从一块创意月饼,到一场校企对话,再到一份政策清单,淄博烘焙行业座谈会传递出的,不只是面点的香气,更是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谋划。
在淄博,那些散发着甜香的烘焙坊,正是这座城市生活品质的注脚。而支撑这些店铺背后的,是一批批技能人才,是不断升级的消费场景,是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持。
就像陈志林所讲的,“技能永不过时”。烘焙行业的发展,不只是给市民带来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城市产业升级的信号,是人才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波 通讯员陈德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