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比0的投票结果,全票通过了对以色列的谴责声明。
中俄美三国立场罕见一致,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相当少见。
这次投票针对的是以色列9月9日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空袭,以军出动15架F35战机,袭击了一栋建筑。
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天空被以色列战机的呼啸声撕裂。爆炸声响起,震惊了国际社会。
这次空袭不同寻常,因为卡塔尔不是以色列的宿敌,反而是巴以冲突中的关键调停人。空袭发生时,哈马斯政治领导人正在多哈研究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细节。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对此反应强烈,痛斥此举为“国家恐怖主义”,强调卡塔尔保留根据国际法回应的权利。
这一行动开创了危险的先例,多哈并非战区,以色列战机未经许可进入主权国家领空实施打击,构成了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
安理会投票现场气氛紧张。当投票屏幕亮起15:0的结果时,会议厅里安静得仿佛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
美国代表的手指按下赞成键的那一刻,标志着美国长期对以色列的“外交保护伞”被打破。在以往涉及以色列的议题上,美国动用否决权几乎成了保留节目,这次却选择了支持谴责声明。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发言中,三次使用“公然”一词谴责以色列,直指其行为与“个别国家在中东立场长期失衡”密切相关。
俄罗斯外交部也发表声明,称袭击“严重违反国际法”,并呼吁各方避免局势升级。
美国的赞成票并不代表其对以色列的支持发生了根本动摇。真相是,以色列这次行动过于出格,连美国都感到难以兜底。
袭击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卡塔尔作为主权国家,理论上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都师出有名。
更微妙的是,多哈拥有美军在中东最大、最先进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
如果没有美方的默许,以色列的战机很难飞进卡塔尔领空。美国的赞成票,更像是一种“切割止损”的策略,在以色列引发全球公愤时,勉强站在“国际道义”一边,避免自身被完全孤立。
内塔尼亚胡政府的空袭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内政治考量。通过维持“战时状态”,他能够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并拖延国内对其“贪腐案”的庭审。
这种政治赌博不仅牺牲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还破坏了美国推动巴以停火的计划。这种行为激怒了特朗普,导致联合国全票通过针对以色列的决议。
在拜登时期尾声,美国对内塔尼亚胡已经相当不满。
拜登曾私下怒骂内塔尼亚胡是“骗子”。
2024年,拜登还邀请内塔尼亚胡的主要政治对手、以色列前防长本尼·甘茨访美,考虑过换掉内塔尼亚胡的可能性。
中俄美三国虽然罕见地投下了一致票,但各自的考量和目的并不相同。
我国一直坚持国际法治和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反对任何国家侵犯他国领土完整。俄罗斯则着眼于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美国投票赞成谴责以色列,主要是为了避免在中东地区陷入更孤立的境地,同时给内塔尼亚胡政府一个警告信号。
三国利益交汇点在于都不希望中东局势进一步失控,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
卡塔尔的处境尤为尴尬。这个富庶的海湾国家,几个月前才与美国签署了价值2400亿美元的巨额合作协议,甚至还赠送给特朗普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私人飞机,换来了防务承诺。
结果呢?承诺言犹在耳,以色列的炸弹却落在了自家首都。卡塔尔有苦说不出:反击以色列力有不逮;公开谴责美国又投鼠忌器。
这种憋屈感是中东地区许多依赖美国“保护伞”国家的真实写照。事件发生后,卡塔尔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安全策略和外交关系。
这次事件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权力格局。中东国家已逐渐认识到,美国的盟友体系本质上是“利益同盟”,而非“价值共同体”。
在这样的格局下,任何国家若想维护自身安全,都必须摆脱对单一外部势力的依赖,探索多元平衡的新路径。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寻求其他安全合作伙伴,并加强自身防御能力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阿拉伯国家一直没有被以色列袭击,因为他们并不依赖美西方的武器装备,而是构建了完善的防空体系。这个国家就是阿尔及利亚,据报道该国引入了我国的HQ-9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
特朗普对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消灭哈马斯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但同时也在敲打内塔尼亚胡。
特朗普希望推动美国“战略收缩”,不想被以色列拖入中东冲突的泥潭。但内塔尼亚胡为了保住执政地位,已经把一切都押在“战争”上,不想看到美国战略收缩。
尽管安理会全票通过谴责声明,但缺乏实质性措施,很难真正遏制以色列的行为。这引发了疑问:国际社会能否有效约束以色列的行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多萝西・谢弗在投票后重申了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这与美国投下赞成票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就是在告诉其他国家,不要对以色列展开报复,美国不同意,对以色列的惩罚到此为止。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助长以色列的有恃无恐心理,未来可能继续采取单边军事行动。
这次事件对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了严重打击。卡塔尔作为中立斡旋方被袭击,严重损害了调停者的信誉和安全性1。未来还有哪个国家愿意承担巴以冲突调停者的角色?
巴以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硬立场得到国内右翼势力支持,但使以色列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
大国在中东的博弈也将更加复杂。我国和俄罗斯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提供不同于美国的另一种选择。
联合国安理会的全票谴责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国际机制的无力。没有实质性措施的跟进,谴责声明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大国利益博弈中,小国往往成为牺牲品。卡塔尔空袭事件提醒每个国家:依附强权的安全终究是沙上筑塔,只有掌握自主权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