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04字,13图
阅读预计:6分钟
被誉为 “万佛之国” 的泰国,一直是国人最青睐的东南亚旅游胜地之一。芭提雅、苏梅岛、普吉岛等景点堪称泰国的 “网红地标”,早已成为泰国旅游的代名词。
在这些热门景点之外,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 不仅国人足迹罕至,还被热爱考古文化旅游的驴友评为 “泰国最不容错过的景点”,这便是千年古城阿瑜陀耶。
阿瑜陀耶古城遗址
距泰国首都曼谷仅 80 多公里的阿瑜陀耶(Ayutthaya),国人习惯简称为 “大城”,其名源自印度神罗摩的出生地 “阿约提亚”。
阿瑜陀耶著名景点:树抱佛
这座古城历经印度教与佛教对东南亚的影响变迁,虽繁华已逝,尊荣却依旧留存。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见证暹罗王朝兴亡的世界文化遗产,感受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几经演变、此消彼长后,留下的历史涟漪与岁月痕迹。
阿瑜陀耶古城历史与概貌
走进阿瑜陀耶古城,会生出 “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感觉,这便是宗教的力量。
阿瑜陀耶古城遗址
“阿瑜陀耶(Ayutthaya)” 源于梵文,意为 “不可战胜”。公元 1350 年,乌通王击败素可泰王朝后,在此建都,阿瑜陀耶王朝由此开启,延续 417 年,最终于 1767 年被缅甸军队覆灭。
在这四百多年间,阿瑜陀耶王朝不断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战事频发 —— 其中最著名的是 1431 年击败今柬埔寨境内的吴哥王朝,使吴哥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沉寂 500 多年,如今成为举世闻名的吴哥窟。
阿瑜陀耶古城遗址
作为阿瑜陀耶王朝的首都,当时的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商业繁华程度在东南亚首屈一指。
城内核心景点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 “大城历史公园”,以及以玛哈泰寺 “树抱佛” 为代表的寺庙建筑群遗址。从这些遗址中,能清晰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影响的历史变迁痕迹。
从古印度遗址到吴哥窟、阿瑜陀耶古城
走进阿瑜陀耶古城,仿佛从灿烂文明坠入蛮荒,又似从印度鹿野苑、舍卫城等佛教古迹穿越千年,来到另一处 “吴哥窟”。
阿瑜陀耶遗址公园中的古树
漫步古城,在古树环绕的城池遗址间,鸟雀在千年枯荣的枝头鸣叫,似在歌颂生命的欢愉;云彩在悠悠历史与现实间穿梭。
我们能亲眼目睹佛像优雅的尊容与姿态,感受每一块砖石背后,供奉者的虔诚信仰与时代精神。阿瑜陀耶古城不仅接纳了来自印度的多元文化,也融合了东南亚周边地区的影响。
古城吸收了印度文明孕育的印度教与佛教,经长年探索改造,形成 “阿瑜陀耶版本”,重塑出独特风格:佛像多身着袈裟;保留印度教 “那加(蛇神)” 造型,以那加守护禅定中的佛陀;而佛陀的各类手印(Mudra),也与印度手印文化一脉相承。
泰国的印度教遗存
如今的泰国以佛教为主,但国内诸多文化与象征元素仍留存印度教的影响与传统。泰国史诗《拉马坚》改编自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泰国皇族标志上还绘有毗湿奴的坐骑 “哥鲁达”。
在泰国宗教文化中,南传佛教的表层之下,藏着深厚的印度教底色 —— 印度教对泰国宗教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多个维度,泰国堪称印度教在东南亚古代传播与现代发展的缩影。
曼谷街头随处可见的四面佛佛龛
泰国人最尊崇的 “四面佛”,实际是印度教的创造神 “大梵天”。此外,财富女神拉克什米、掌管风雨雷电的因陀罗、骑在神鹰迦楼罗背上的毗湿奴、象头神等印度教神灵,甚至被供奉在泰国最现代的购物中心门口,香火远超普通佛寺 —— 印度教神灵在泰国大众信仰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印度教文化对泰国的影响,还体现在地名与人名的塑造上:泰国有多处与印度教相关的地名,前文提及的阿瑜陀耶,便是以罗摩出生地阿约提亚命名;而《罗摩衍那》的影响更渗透到泰国宗教、艺术文学、舞蹈、雕塑、绘画、皇室文化等方方面面。
泰国皇室大学朱拉隆功大学门前的那加雕像
泰国曼谷大皇宫内,有一条长约 1000 米的壁画长廊,绘有 178 幅以《罗摩衍那》为题材的精美画面。
在国人眼中差异巨大的印度教与佛教,在泰国人看来却毫无违和感 —— 他们常将印度教视为佛教的分支,这显然是以佛教为中心,主观将印度教归属于佛教之下。
若追溯根源,两大宗教均建立在 “万物轮回转生” 的教义基础上,是通往极乐净土的独立信仰体系。
此处暂不讨论佛教与印度教的从属关系,值得关注的是:相互借鉴的两教在泰国传统中已界限模糊,许多神祇被二者共享,这正是泰国佛教徒能接纳印度教的重要前提。
阿瑜陀耶古城著名景点:树抱佛
回到阿瑜陀耶古城,漫步千年遗址,“树抱佛” 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打卡留念 —— 每个人都能在此感受到自身如 “沧海一粟” 的渺小,也能体会到岁月侵蚀下 “繁华虽逝、尊荣犹在” 的永恒之美。
历经战争、风雨与年轮洗礼,昔日王宫已荡然无存,但在荒草颓垣、满目沧桑背后,仿佛能听见苏轼在《赤壁赋》中的长叹:“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世间万物皆有其主,不必觊觎非己之物。不如珍惜赤壁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以及大城府中的万籁与生机 —— 既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何不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