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从“行业冥灯”到公信力代表,53岁创业者的十字路口
反弹琵琶
一句“西贝全都是预制菜”的吐槽,让罗永浩再次站上舆论风口浪尖。这位53岁的连续创业者,正完成从争议人物到公信力代表的惊人蜕变。
“我的诉求并不是打这个西贝,或是贾老板,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但我很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2025年9月12日的直播中,罗永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关闭打赏功能并暂时下架所有商品,以示避嫌和讨论的纯粹性。
01 预制菜风波,消费者卫士的崛起
9月10日,罗永浩的一条微博引发轩然大波。“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条看似平常的消费吐槽,瞬间将连锁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推向风口浪尖。
面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100%没有预制菜”的强硬回应及起诉威胁,罗永浩没有退缩,反而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多家媒体实地探访西贝门店并进行直播,后厨出现的袋装冷冻鱼、袋装鸡汤等预制食材引发网友质疑。迫于压力,西贝宣布全国370多家门店后厨向消费者开放参观。
这场由罗永浩引发的争议,最终推动了整个餐饮行业对预制菜透明度的重视。
02 辍学少年,坎坷的早期创业路
1972年,罗永浩生于吉林延边一个基层干部家庭。高二时,他因“无法忍受僵化的教育制度”主动退学,开启“社会大学”生涯:筛沙、摆摊,甚至赴韩推销中国壮阳药。
这些杂乱的经历,为日后那个语出惊人、深谙市井智慧的老罗埋下伏笔。
2006年,罗永浩辞职创办牛博网,两年点击破百万,后因言论尺度问题关闭。网站关闭后,他转身推出自传体畅销书,并创办个人英语培训机构。
2012年,老罗创立锤子科技,扬言要做“东半球最好的手机”,并声称要收购苹果。然而,激进设计、供应链不善导致量产问题频发。
03 至暗时刻,负债6亿的“真还传”
2018年,锤子科技资金链断裂,罗永浩背上6亿债务。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罗永浩却曾在《脱口秀大会》上如此调侃自己的债务危机:“如果你欠银行100块,那是你的烦恼。如果你欠银行一个亿,那是银行的烦恼,我一想我六个亿,干翻六个银行了是吧。”
为偿还债务,罗永浩转战直播带货。2020年3月26日,他宣布签约抖音成为其独家直播带货平台。4月1日首秀即引爆:累计观看超4800万,支付交易总额破1.1亿元,创抖音平台当时最高带货纪录。
直播带货为其提供了快速变现通道。首场直播坑位费高达60万元/款,22款产品带来超1200万元前置收入;加上约2200万元佣金(按20%计)及近200万元打赏分成,单场收入保守估计达3600万元。
确立抖音主阵地后,罗永浩加速商业化:在淘宝开设“交个朋友专属店”,并注册“老罗严选”商标。2021年,罗永浩表示,原计划5年还清的6个亿债务,不出意外3年内就可以还完。
这意味着罗永浩用三年时间赚了六个亿,平均一年两个亿。据钛媒体报道,罗永浩团队一年赚的钱就超过了整个A股60%的上市公司(2659家)2020年一年的净利润。
04 科技梦想,从AR到AI的转型
2022年,在直播带货事业如日中天时,罗永浩宣布成立细红线科技,投身AR创业,称这是“最后一次创业”。
然而现实残酷,正如他在2025年6月的AGI Playground大会上坦言:“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烧了很多钱,证实十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
但罗永浩的可贵之处在于懂得及时调整方向。面对AR业务的困境,他没有固执坚持,而是果断带领团队转向AI领域。
这一转型在2025年结出了硕果。6月15日,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电商完成首场直播,吸引超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部分核心品类商品带货单量甚至超过罗永浩真人首秀同期数据,创下数字人直播带货新纪录。
这场成功的直播背后是硬核技术支撑:由AI技术生成的剧本式产品讲解内容高达9.7万字,AI驱动的数字人动作数量达到8300个。
05 朋友圈魅力,为何大佬都愿与他深谈?
2025年8月,罗永浩的新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悄然上线。前两期嘉宾阵容令人惊叹: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两位造车新势力的大佬分别与老罗进行了长达3-5小时的深度对话。
在短视频霸占眼球的时代,两个超级忙碌的企业家为什么愿意花半天时间与老罗坐下来闲聊?罗永浩究竟有什么魅力,总能吸引顶尖创业者与他对话?
2012年,罗永浩想做手机但找不到钱。他找到好友唐岩(陌陌科技CEO),简单说明想法后,唐岩说了句“我帮你想办法”,不久就给他弄了900多万元启动资金。
甚至有位投资人直言:单是罗永浩这个人,他们就愿意给出10亿元估值。
郑刚曾形容罗永浩:“他吹牛,但他做的事情更牛,做出来的产品更牛”。为了支持锤子,郑刚曾自掏腰包买下数百台手机送人,在网上与黑粉辩论,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都加上了“锤子手机祥林嫂”的绰号。
06 内容创作,播客节目的新尝试
2025年8月,罗永浩将微博名改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同时推出了同名视频播客节目,邀请不同领域的人物进行深度对话。
首集节目上线便引发关注,嘉宾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两人围绕科技、创业、人文等话题展开了3-5小时的深度交流。
这种跳出流量陷阱、专注深度内容的尝试,展现了罗永浩知性、成熟的一面,与过去那个口无遮拦的“网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07 公益之心,社会责任的担当
公益事业方面,罗永浩的坚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助力湖北秭归脐橙、吉林荞麦冷面、甘肃平凉苹果等农产品的公益助农直播,到向郑州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驰援暴雨灾害,再到将多场演讲和发布会门票收入捐赠给开源组织。
罗永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些长期积累的公益善举,为他赢得了“直播助力脱贫攻坚宣传大使”、“数字乡村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也为其正面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08 江湖恩怨,敢怒敢言的争议人生
罗永浩的江湖恩怨也是他公众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最近开炮直指董宇辉的收入之谜,还顺手把俞敏洪的老底给掀了。一句“董宇辉单飞后年收入二三十亿”,将话题推至热搜,评论区几近沸腾。
表面看,老罗是为董宇辉鸣不平:跟着铁公鸡(暗指俞敏洪)混,买房首付都凑不齐,如今自己干,年收入直接二三十亿”。但明眼人都知,罗俞恩怨由来已久。
二十年前,高中辍学的罗永浩凭万字求职信打动俞敏洪,破格成为新东方老师。后因骂公司“唯利是图”被排挤离职,更因版权纠纷将老东家告上法庭,最终获赔7901元。
09 形象蜕变,从“孤勇者”到公信力代表
回顾罗永浩的公众形象变迁,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8月,他曾因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中替杨某媛说话而遭遇口碑危机,被指“败光五年真诚人设”。
当时的争议显示出公众对罗永浩“逆行”性格的复杂态度——人们既欣赏他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又担心他不分场合的“唱反调”会适得其反。
但随后的预制菜风波成为了罗永浩形象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事件中,他展现出的不仅是过去那种“孤勇者”的特质,更体现了成熟的策略和建设性的态度。
他没有局限于个人恩怨,而是将争议引向行业规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更高层面,这种格局的提升赢得了广泛认可。
10 十字路口,53岁创业者的新选择
2025年,53岁的罗永浩站在了人生的新十字路口。他关联的33家企业中,仅11家存续或迁出,超过20家已注销。
虽然罗永浩曾自称已于2022年基本还清此前债务,但目前其关联公司锤子科技仍面临新的执行案件。近日,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2142万余元。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向罗永浩抛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非要做科技”?梁文锋坦言,一个人如果能在任何领域做到全国顶尖,就不应该辜负这份天分。他直言罗永浩“靠嘴吃饭”的天赋堪称全国顶尖。
如今,他似乎听了梁文锋的劝,将博客赛道作为新一次创业的起点,与科技领袖和创业者进行对谈。
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创下纪录: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
数字人动作数量达到8300个,AI生成的剧本式产品讲解内容高达9.7万字。
从负债6亿到成为直播电商头部主播,从AR创业失利到AI数字人技术成功,从口无遮拦的争议人物到推动行业进步的公信力代表。
罗永浩的蜕变之路充满启示。他用行动证明,争议与认可并非不可调和,坚持原则、勇于转型、心系公益,即使是曾经饱受争议的人物,也能通过持续努力赢得公众的尊重与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