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少年学子扬帆起航的开学季。9月13日,“开学科技第一课”十五运会科技产品走进少年宫暨全运会科技创新融合优秀案例发布会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成功举办。活动中不仅公示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科技创新融合优秀案例、示范案例,还特别邀请了科技大咖带来开学科技第一课,更有丰富的科技互动体验,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一场融合体育与科技的开学大礼,助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全运热情、科学激情。
本次活动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广州市科技局指导,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数字技术部、志愿者部、新闻广电宣传部、科技工作专班办公室主办,广州市少年宫、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
本次“开学科技第一课”作为落实广州2025年民生实事“促进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教育提升”项目重要内容之一,主办方特别面向增城、从化、花都等地区开设线上课程,邀请乡村少年儿童共同在线观看,了解前沿科技,提升科学素养。同时,远在新疆疏附、西藏波密、内蒙古呼和浩特、贵州毕节和广东湛江等地的少年儿童也同步在线观看。
35项科技创新融合优秀案例赋能全运
活动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科技创新融合优秀案例、示范案例公示。
据悉,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备过程中,广州赛区立足“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通过构建科技赋能项目资源库,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精准对接赋能需求,开展技术扫描,挖掘优质创新成果等方式推动优秀技术产品在十五运会落地应用,打造“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的闭环生态。
目前已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全运会城市侧、赛事侧、场馆侧等全面赋能。十五运广州赛区科技专班通过广泛发动,经承担单位自荐,应用单位推荐,专家咨询等环节,目前已遴选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8项示范案例和27项优秀案例,包括L4级无人驾驶、国内首个双臂仿人形结构的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悟空”、“全运广州”小程序、元宇宙全运村等产品,为全运会注入强劲动能。
十五运广州赛区科技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营,从运动员服务到观众体验,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得以应用,科技正全方位重塑全运会的举办形态,更推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以“智创未来”的姿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开学科技第一课生动开讲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开学科技第一课”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同步开课,通过“专家讲解+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的模式,让青少年深度解锁十五运会背后的科技密码。
广州市少年宫学员、红领巾讲解员余潼潼以“科技全运”为主题,用粤语和普通话将本次全运会采用的“黑科技”娓娓道来,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节趣味十足的全运会科普课,拉开了本次开学科技第一课的序幕。
随后,三位科技专家围绕十五运会科技赋能产品的科技原理及场景运用展开精彩分享,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脑控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远清教授以《脑机接口:一项造福人类的前沿科技》为题,揭示了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其团队研发的脑控技术已助力残障人士实现“意念驱动”生活辅助设备。
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分享了《人机物融合智能:重构未来交互方式》,通过3D智能体多模态交互技术,展示了AI如何在智慧教育、数字体育等领域重塑用户体验。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黄埔供电局班组工程师王喜军带来《“悟空”带电作业机器人:电网运维的智能革命》的分享,介绍其团队研发的智能设备如何实现配电网不停电作业,保障城市电力安全。
听完科学家们的分享后,孩子们踊跃提问,并分享自己对于科技未来的奇思妙想。
广州市少年宫学员谢沁之兴奋地说,“李远清教授讲的脑控让我大开眼界,还能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到很多全运会的科技产品,特别有意思。希望这些可以产品可以为运动员和观众带来更多新体验。”
在主会场“科技第一课”开讲的同时,广州市少年宫开设了多个科普课程分会场,涵盖十五运及群众赛事解读、机器人搭建、车辆模型、奇趣实验等内容。
在车辆模型课上,广州市少年宫车模老师以“科技赋能 比赛裁判中的黑科技”为主题,聚焦车模项目“科技+运动”特色,为学员解读介绍十五运群众赛事中的车辆、航海、航空项目,结合比赛用车实物深入解析智能计时设备等裁判科技,对比传统人工裁判凸显科技优势。在突出科普性的同时也兼顾实践性,课堂上,学员们亲身体验十五运车模比赛智能计时系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科技与体育赛事裁判的深度融合。
在暑假期间,30位少年儿童在座驾精灵C50创想营集结,动手制作城市模型并最终融合成一座梦幻的“未来出行城市”。活动当天,30位营员重聚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在老师指导下运用项目式学习技巧,结合Ai软件,编写“未来出行城市”讲解稿及城市海报,并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公众讲解他们创作的城市模型。
科技零距离,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活动当天,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变身“科技乐园”。科技赋能全运展区汇聚近30家企业,设置互动摊位展示十五运会中的前沿科技产品,涵盖航空航天、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无障碍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展现科技对体育赛事、城市服务及人文关怀的赋能。企业代表现场讲解技术原理,并邀请青少年及家长亲身体验。线下超2万名参与者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感受“智慧全运”。
会做冰淇淋的机器人、氢动力电力巡检无人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AI手语翻译机、“悟空”、智巡机器人……那些只在新闻里看见过的科技设备走进现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孩子们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兴奋。
“今天我体验了手语翻译机器人,我发现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机器人就能帮上忙。希望听不见还有看不见的人,都能像我们一样轻松聊天、出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分享了体验感悟,对更多科普活动表示期待。
活动中,“广州湾区少年科学院总部”正式揭牌,广州市少年宫为本次开讲的三位科技专家颁发“科技导师”特聘专家证书。活动同步发布了“科技赋能少年”四个100计划,通过聘任100个科技导师、打造100个科普课程、征集100个奇思妙想、发布100件科普作品,为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赋能,努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未来科研人才。
广州市少年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广州市少年宫突破传统边界限制,联动社会力量,主动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圈的集中展现,未来,广州市少年宫将依托国家、省、市三级科普教育基地,紧扣新时代教育改革方向,以创新为引擎,推动青少年科普工作从知识传授向兴趣启蒙、素养提升转变。”
此次“开学科技第一课”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更通过“科技+全运”的独特视角,激发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通过将十五运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青少年科普资源,广州不仅让赛事科技“活”了起来,更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广州也将在“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闭环生态构建与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上走出坚实步伐,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城市场景创新标杆”。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表示:“在科技的赋能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必将成为一届 ‘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在创新的滋养下,广州的少年朋友们必将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将发起新的少年与科技的冲锋,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全运更精彩。”
![]()
广州市少年宫学员、红领巾讲解员余潼潼讲解全运黑科技。
![]()
科技赋能少年“4个100计划”正式发起。
![]()
广州湾区少年科学院总部揭牌。
![]()
李远清教授在开学科技第一课中与少先队员互动。
![]()
顾友良在开学科技第一课中分享前沿科技。
![]()
王喜军在开学第一课中与少先队员们互动。
![]()
青少年在体验脑控轮椅。
![]()
青少年在科技市集上近距离了解氢动力巡检无人机。
![]()
青少年在科技市集上近距离体验科技产品。
![]()
青少年在科技市集上近距离体验科技产品。
![]()
青少年在科技市集中与机器人互动。
![]()
青少年和家长在与机器人互动。
![]()
青少年在体验AR体育元宇宙的《快乐滑雪》。
![]()
青少年在体验由广州市少先队理事会原创开发的十五运桌游。
![]()
青少年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垃圾分类互动问答。
![]()
青少年与机器狗互动。
![]()
冰淇淋机器人吸引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眼光。
![]()
在车辆模型课上,学员们亲身体验十五运车模比赛智能计时系统。
![]()
座驾精灵课程上,孩子和老师一起脑洞大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