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于朦胧坠亡的消息,像晴天霹雳击碎了所有人的心,他曾是《三生三世》中清冷儒雅的白真,是现实中温柔儒雅的谦谦君子,可他却永远定格在这个美好的年纪。
当无数人沉浸在惋惜与悲伤中时,63岁老戏骨张凯丽一个举动更是看哭无数网友。
张凯丽做了什么?为何引得无数网友纷纷感动?
37岁,这个年纪本该是演员生涯的黄金时期,但于朦胧的人生却以一场坠亡画上了句点,消息传来,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错愕,紧接着是深深的惋惜。
他的名字,源于母亲对琼瑶小说《月朦胧鸟朦胧》的喜爱,自带一种诗意的温柔,现实的结局却如此决绝,与这份诗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在几天前,他还出现在大家视线,这个噩耗让我们大家难以接受。
公众印象里,他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清冷儒雅的“四哥”白真,是《太子妃升职记》里风度翩翩的九王,他似乎总是扮演着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温暖、谦逊、有礼,可当尘埃落定,朋友们一个个站出来,说出那些未完成的约定和未说尽的话语,让我们对他的离去更加痛心。
在所有的悼念中,63岁的老戏骨张凯丽写下的长文,击中了无数人的心,她和于朦胧并非因戏结缘,而是在各种活动和朗诵会上相识,这份跨越年龄的友谊,情同亲人。
张凯丽回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于朦胧送了她一条非常贵重的围巾,这份细心和体贴,让张凯丽一直惦记着要找机会回赠一份礼物,可如今,这份心意再也送不出去了,这份未完成的回赠,成了一个永恒的遗憾。
更让人心酸的是,于朦胧的话剧《寄生虫》上演时,张凯丽本想送个花篮表示祝贺,却被他体贴地婉拒了,理由是:“不是首演,不用破费。”这种总是先为别人着想的“懂事”,在此刻看来,字字扎心,他把温暖给了别人,却不愿给朋友添一丝一毫的麻烦。
同样的“来不及”,也发生在刘维身上,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朋友聚会上,人多嘈杂,没能好好说上几句话,谁能想到,那匆匆一面,竟是永别,这种“以为还有下次”的寻常场景,在悲剧发生后,却变成了最沉重的追忆。
在朋友和公众面前,于朦胧总是那么温柔,儒雅,他对工作,是出了名的敬业,拍摄《轩辕剑之汉之云》时,因威亚事故导致五处骨折,伤筋动骨的大伤,他为了不拖累剧组进度,仅仅休息了一周就火速返工,甚至为了完成镜头,不惜跪着演戏,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人敬佩。
他对家人,充满了责任感,在北京打拼多年,他自己一直租房子住,却用辛苦攒下的积蓄,为远在乌鲁木齐的父母购置了房产,他把最好的都给了家人,自己默默承担着“北漂”的压力。
他对朋友,更是阳光和温暖的代名词,在刘维眼中,他是能带来力量的鼓励者,在2013届“快男”伙伴张阳阳口中,他是被自己叫了12年“叔叔”的亲切前辈,在张凯丽心里,他是一个可爱、俊朗、特别温暖的男孩。
在这件温柔的外衣之下,却有着一份疲惫且迷惑的脆弱,他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流露出迷茫,反复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演艺圈这个名利场,他性格敏感,习惯将负面情绪归咎于自身,失恋了会一个人躲在家里哭,事业遇到瓶颈期,也只会默默承受。
人气高峰过后,资源下滑、被传“雪藏”的困境,都是他必须独自面对的现实,他将阳光给了世界,却把所有的阴影都留给了自己,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模式,几乎成了他的本能,他的温柔和善良,也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让他习惯了独自消化一切。
在一片“一路走好”的悼词中,刘维的告别显得尤为独特和沉重,他和于朦胧相识于2008年,在彼此都还未成名时就相互扶持,是真正的“战友”,刘维的个人境遇本就令人心疼,近几年接连痛失双亲,在送别好友时,他写下了一句让全网泪目的话,他会让在另一边的家人“罩着”于朦胧。
他的告别语,用的是“后会有期”,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不舍和羁绊,它不是终点,而是一种别有意味地开始,相信在某个地方,他们终会重逢。
于朦胧曾经是照亮过许多人的光,在他离去后,朋友们用各自的方式,试图为他点亮“归去”的路,他给予世界的温暖,最终以这种令人动容的方式,得到了回应。
小编在此借用张凯丽最后的祝愿,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卸下所有重担,真正地无忧无虑,愿“朦胧”从此只是一种美的意境,而不再是笼罩人生的迷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